中医临床操作(推拿拔罐艾灸针法)资料 下载本文

13、拨法

用拇指深按于治疗部位,进行单向或往返的拨动,称为拨法。

操作:拇指伸直,以指端着力于施术部位,余指置于相应部位助力,拇指适当用力下压至一定深度,做与肌纤维或肌腱、韧带、经络成垂直方向的拨动。 【动作要领】

1按压力与拨动力方向互相要垂直。

2拨动时拇指不能在皮肤表面有摩擦移动,应带动肌纤维或肌腱、韧带一起拨动。3用力要由轻而重,实而不浮。 【注意事项】

拨法在操作时,应注意掌握“以痛为腧,不痛用力”的原则。

14、摇法

用一手握住(或扶住)被摇关节近端,另一手握住关节远端,作缓和回旋的环转活动。

摇转幅度必须由小到大,在正常生理活动范围之内。 动作要缓和,用力要稳。

粗暴、快速的摇法容易损伤关节。

15、拍法

? 动作要领

? 手指自然并拢,掌指关节微屈,腕关节放松,用前臂力量或腕力,使整个虚掌平稳而有节奏地拍打患部。

- 5 -

附:2011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操作技能大赛竞赛细则

三、 艾炷制作(限时3分钟) 操作内容 大艾炷 艾炷 制作 细则 炷高1cm,炷底直径1cm,紧实,放置平稳,表面光滑不毛糙、无裂痕,操作区干净 半个枣核大,相当大艾炷的一半,紧实,放置平稳,表面光滑不毛中艾炷 糙、无裂痕,操作区干净 小艾炷 麦粒大,紧实,放置平稳,表面光滑不毛糙、无裂痕,操作区干净 细则 点燃艾条 手持艾条角度(与皮肤表面呈45°以上) 艾条然端与皮肤间距2~3cm,持续20秒以上,弹灰规范 与患者有沟通 艾条与皮肤间距适宜,上下移动艾条平缓均匀,动作协调,持续20秒以上 与患者有沟通, 安全灭艾 2个艾柱形状、大小质量均优 点燃艾柱动作正确 规范安全处理艾灰 细则 酒精棉球成团,不滴酒精,止血钳锁紧良好点火规范 火焰与火罐、火罐与吸定部位距离适当,烧罐动作迅速,干脆,火焰无烧灼罐口 将火罐迅速吸定在指定部位,动作迅速、干净利落,火罐吸定牢固无漏气,询问患者火罐吸力是否适当。留罐10秒。 一手拿住罐体稍倾斜,另一手手指按压对侧罐沿的皮肤,形成空隙,使空气徐徐进入 推罐部位及罐口涂抹润滑油,均匀适量 火焰与火罐、火罐与吸定部位距离适当,火焰无烧灼罐口 火罐吸拔力度大小适中, 动作缓慢,用力均匀、平稳,推拉顺利,罐口有一定的倾斜度,来回推一侧膀胱经3次。 一手拿住罐体稍倾斜,另一手拇指按压对侧罐沿的皮肤,形成空隙,使空气徐徐进入 酒精棉球成团,不滴酒精,止血钳锁紧良好 火焰与火罐、火罐与吸定部位距离适当,火焰无烧灼罐口,动作迅速、干净利落 操作过程罐口始终向下,火罐吸拔顺畅,不飘不滞,响声清脆。 - 6 -

四、温和灸、雀啄灸、隔姜灸(限时4分钟) 操作内容 温和灸 命门 雀啄灸 命门 隔姜灸 肾俞 六、拔罐(限时3分钟,总分25分) 操作内容 点火 烧罐 留罐 (大椎) 吸拔 出罐 润滑 烧罐 吸拔 走罐 (膀胱经) 推罐 出罐 点火 闪罐 (大椎) 烧罐 吸拔

得分 操作内容 分值 细 则 刺手拇指食指捏持针柄,中指或无名指抵住针穴旁皮肤 频率(60—90次/分) 幅度(3—5分) 刺手拇指食指捏持针柄,中指或无名指抵住针穴旁皮肤 频率(120—160次/分) 幅度(90°—360°) 轻插重提* 幅度(3—5分) 刺手拇指食指捏持针柄,中指或无名指抵住针穴旁皮肤 右转用力为主* 角度(90°—360°) 刺手拇指食指捏持针柄,中指或无名指抵住针穴旁皮肤 重插轻提* 幅度(3—5分) 刺手拇指食指捏持针柄,中指或无名指抵住针穴旁皮肤 左转用力为主* 角度(90°—360°) 刺手拇指食指捏持针柄,中指或无名指抵住针穴旁皮肤 棉球按压穴旁皮肤 刺手捏持针柄,将针缓慢退至皮下,快速出皮肤 按压针孔 医用垃圾处理 分值 (百分制) 30 35 35 30 35 35 70 15 15 70 15 15 70 15 15 70 15 15 25 25 25 25 系数 提插 曲池 行针 捻转 曲池 提插泻法曲池 捻转泻法曲池 补泻 提插补法天枢 捻转补法天枢 100 0.05 100 0.05 100 0.05 100 0.05 100 0.05 100 0.05 出针 100 0.02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