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物理上学期开学试卷(含解析) 下载本文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这几种物理现象的本质,内容简单,只要加强记忆就能顺利解决,故应加强对基本知识的积累.

15.1995年科学家“制成”了反氢原子,它是由一个反质子和一个围绕它运动的正电子组成.反质子和质子有相同的质量,带有等量异种电荷.反氢原子和氢原子有相同的能级分布,氢原子能级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反氢原子光谱与氢原子光谱不相同 B.基态反氢原子的电离能是13.6eV C.基态反氢原子能吸收11eV的光子发生跃迁 D.在反氢原子谱线中,从n=2能级跃迁到基态辐射光子的波长最长

考点:氢原子的能级公式和跃迁. 专题:原子的能级结构专题. 分析:吸收光子能量发生跃迁,吸收的光子能量需等于两能级间的能级差.吸收光子能量后,总能量大于等于0,发生电离.

解答: 解:A、反氢原子和氢原子有相同的能级分布,所以反氢原子光谱与氢原子光谱相同,故A错误;

B、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的电离能是13.6eV,具有大于等于13.6eV能量的光子可以使氢原子电离,故B正确;

C、基态的氢原子吸收11eV光子,能量为﹣13.6+11eV=﹣2.6eV,不能发生跃迁,所以该光子不能被吸收.故C错误;

D、在反氢原子谱线中,从n=2能级跃迁到基态辐射光子能量最大,频率最大,波长最小,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能级差与吸收或辐射光子能量的关系,即Em﹣En=hv,抓住反氢原子和氢原子有相同的能级分布分析解答即可.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2

16.某物体以30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则5s内物体的( ) A.路程为65m B.位移大小为25m,方向竖直向上 C.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10m/s,方向竖直向下 D.平均速度大小为13m/s,方向竖直向上

考点:竖直上抛运动;位移与路程;平均速度.

分析:物体竖直上抛后,只受重力,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可以把物体的运动看成一种匀减速直线运动,由位移公式求出5s内位移,由平均速度公式求出平均速度,由△v=at求出速度的改变量.路程等于各段位移大小之和.

解答: 解: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看成一种匀减速直线运动. A、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h1=

=

=

=45m,上升的时间为t1=

=

=3s.

从最高点开始2s内下落的高度h2=gS=h1+h2=65m.故A正确.

m=20m,所以5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

B、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则物体的加速度为a=﹣g,5s内物体的位移x=v0t﹣﹣×10×5(m)=25m,方向竖直向上.故B正确.

2

=30×5

C、速度改变量为△v=at=﹣gt=﹣10×5m/s=﹣50m/s,大小为50m/s,方向竖直向下,故C错误.

D、平均速度==

m/s=5m/s,方向竖直向上.故D错误.

故选:AB.

点评:对于竖直上抛运动,通常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分段法,一种是整体法,两种方法可以交叉运用.

17.如图所示,光滑斜面AE被分成四个相等的部分,一物体由A点从静止释放,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到达各点的速率vB:vC:vD:vE=1: B.物体到达各点所经历的时间tE=2tB=

tC=

:tD

:2

C.物体从A到E的平均速度=vB D.物体通过每一部分时,其速度增量vB﹣vA=vC﹣vB=vD﹣vC=vE﹣vD

考点:平均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 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本题是同一个匀加速直线运动中不同位置的速度、时间等物理量的比较,根据选项中需要比较的物理量选择正确的公式把物理量表示出来,再进行比较.

222

解答: 解:A、根据运动学公式v﹣v0=2ax得物体由A点从静止释放有v=2ax 所以物体到达各点的速率之比vB:vC:vD:vE=1:::2,故A正确; B、根据运动学公式x=v0t+

得:

t=

:2

物体到达各点经历的时间tB:tC:tD:tE=1:即

C、由于vE=2vB

物体从A到E的平均速度v=

=vB

,故B正确;

故C正确;

D、vB:vC:vD:vE=1:::2,物体通过每一部分时其速度增量不等,故D错误. 故选:ABC.

点评:本题对运动学公式要求较高,要求学生对所有的运动学公式不仅要熟悉而且要熟练,要灵活,基本方法就是平时多练并且尽可能尝试一题多解

18.从某高处释放一粒小石子甲,经过2s从同一地点释放另一小石子乙,不计空气阻力,则它们落地之前( ) A.两石子之间的距离不断变大 B.两石子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 C.甲相对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相对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考点:自由落体运动. 专题:自由落体运动专题.

分析:从某高处释放一粒小石子,小石子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位移时间公式求解位移差,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解速度差.

解答: 解:设落地前第一个小石子运动的时间为ts,则第二个小石子运动的时间为(t﹣1)s,

根据位移时间公式得: h1=gt h2=g(t﹣2)

△h=h1﹣h2=gt﹣g=20t﹣20

所以随着时间的增大,两粒石子间的距离将增大.

根据速度公式:v=gt得:△v=v2﹣v1=gt﹣g(t﹣2)=2g,速度之差保持不变,甲相对乙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C正确. 故选:AC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了自由落体运动位移时间的关系,和速度时间公式,代入公式即可.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19.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谱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质点P的x坐标为3m.已知任意振动质点连续2次经过平衡位置的时间间隔为0.4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

2

A.波速为4m/s B.波的频率为1.25Hz C.x坐标为15m的质点在t=0.2s时恰好位于波谷 D.当质点P位于波峰时,x坐标为17m的质点恰好位于波谷

考点:横波的图象;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专题:振动图像与波动图像专题.

分析:根据任意振动质点连续2次经过平衡位置的时间间隔为0.4s即可求出周期.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等于波长,由图读出波长.由

求出波速

解答: 解:A、由题,任意振动质点连续2次经过平衡位置的时间间隔为0.4s,则周期为0.8s,由图可知,该波的波长是4m,所以波速:B、该波的周期是0.8s,则频率:f=

Hz.故B正确;

m/s.故A错误;

C、x坐标为15m的质点到P点的距离为:△x1=15m﹣3m=12m=3λ,所以x坐标为15m的质点与P点的振动始终相同.P质点经过t=0.6s=T时间恰好经过平衡位置,所以x坐标为15m的质点在t=0.6s时恰好位于平衡位置.故C错误; D、x坐标为17m的质点到P点的距离为:

,所以x坐标为17m的

质点与P点的振动始终相反,当质点P位于波峰时,x坐标为17m的质点恰好位于波谷.故D正确. 故选:BD

点评:根据质点的振动方向判断波的传播方向,可以采用比较质点振动先后的方法:波从振动早的质点向振动迟的质点传播.

20.波粒二象性时微观世界的基本特征,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光电效应现象揭示了光的粒子性 B.动能相等的质子和电子,它们的德布罗意波的波长也相等 C.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可用光的波动性解释 D.热中子束射到晶体上产生衍射图样说明中子具有波动性

考点:光的波粒二象性.

分析:光子既有波动性又有粒子性,波粒二象性中所说的波是一种概率波,对大量光子才有意义;光电效应现象揭示了光的粒子性;相邻原子之间的距离大致与中子的德布罗意波长相同故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普朗克借助于能量子假说,完美的解释了黑体辐射规律,破除了“能量连续变化”的传统观念;

解答: 解:A、光电效应现象揭示了光的粒子性.故A正确; B、由P=h

及P=

可知,动能相同的质子和电子,其动量不同,故其波长也不相同;

故B错误;

C、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不能使用光的波动性解释,而普朗克借助于能量子假说,完美的解释了黑体辐射规律,破除了“能量连续变化”的传统观念.故C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