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市地名语词文化内涵 下载本文

要有?起花?、?盘花?、?瓮花?、?桌花?、?铁花?、?杆花?等

4、曲艺 境内流传的曲艺形式有:西河大鼓、木板大鼓、地鼓子、琴书、山东快书、评词、大擂拉唱等。

(三)饮食文化

饮食,过去大都以粗粮为主,用高粱、谷子、大豆磨面,混合制成扁圆形窝头作为主食,通称?面子?,境南部亦兼食煎饼;现在都以细粮为主,主食?馒头?。过去饮水全赖土法掘井汲水,现在饮水多机钻深井供给。夏季吃饭多饮绿豆水、炒米水,冬季则多饮面粥、米粥、玉米粥,或将胡萝卜切块与米面煮粥,俗称胡萝卜粘粥,早晚啜饮,可以驱寒。

(四)服饰文化

自清末至50年代初,衣著服饰无大变化,农家男子多穿对襟短褂,直档带腰便裤;寒冬穿对襟短袄或棉袍,下穿棉裤,裤脚或扎或散。妇女上衣有大襟,右侧系扣。鞋多系自制,麻线衲底布帮,有单棉之分。单鞋有圆口、尖口、牛鼻子和妇女穿的方口偏带鞋等;棉鞋有单脸、双脸、毡鞋等,另有一种用蒲草编制俗称蒲袜的草鞋。50年代中期,因人的思想观念有所更新,服饰穿著亦为之一变。男女均著短装,长衫已渐绝迹。春、秋、冬衣多用黑蓝色棉布制,以中山服、列宁服、学生服为主。夏季穿短袖白色对褂或衬衫。自三中全会后,衣著的式样、质料、色泽均有显著变化,式样追求新颖,衣料多以化纤混合纺织品代替了棉布。

(五)居住文化

25

住房,旧式住房讲究四合院,北屋正房3间或5间,外有东西偏房和南屋,但一般家境构筑多不完整。正房多两明一暗,明间垒一大土炕,附设锅灶。建筑结构多系砖基、土墙、木架、草顶、木门、窄棂窗,光线昏暗。门楼建筑也有多种,富有者高大宽敞,且镂雕装饰,备极精致;普通人家,则覆以木架加苫麦秸,仅蔽风雨。今住房习惯大改,楼房、平房兼有。正房一般4~5间,多是砖墙瓦顶,水泥地面,玻璃门窗,有的正房前面镶嵌花色石子或釉砖。少数居民兴建2层楼房。家具,过去农户多用箱、柜、抽屉、太师椅、矮桌、短凳,富裕人家则有条几、方桌等。今多改为高低橱、五斗橱、写字台、沙发、茶几、圆桌、木椅、折叠椅等。现多流行组合家具。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