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练习:第一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一) Word版含解析 下载本文

D.第四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解析:选C。C项,“‘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错误,这句诗是写炉火燃尽的情景。

15.诗歌的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

答: 答案:诗歌第二联描写了黄昏云乱、风急雪紧的景象。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写飞雪的状态,表现诗人在战乱之中内心的悲凉;同时呼应诗歌标题“对雪”,为下文描写室内景象和抒发诗人的感情做铺垫,有利于突出诗歌忧国忧民的主旨。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商隐在《锦瑟》中化用典故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昔日的琵琶女身价很高,引来了众多纨绔子弟的追捧。

(3)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2)五陵年少争缠头 一曲红绡不知数 (3)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这繁星般的沙堆,不知有没有换来史官们的半行墨迹?史官们把________的卷帙一片片翻过,于是,这块土地也有了一层层的沉埋。________的二十五史,写在这个荒原上的篇页还算是比较光彩的,因为这儿毕竟是历代王国的边远地带,长久担负着保卫华夏疆域的使命。所以,这些沙堆还站立得较为自在,这些篇页也还能哗哗作响。就像干寒单调的土地一样,出现在西北边陲的历史命题也比较单纯。在中原内地就不同了,________、花草掩映,( )。那儿,没有这么________铺张开的沙堆,一切都在重重美景中发闷,无数不知为何而死的冤魂,只能悲愤懊丧地深潜地底。不像这儿,能够袒陈出一帙风干的青史,让我用20世纪的脚步去匆匆抚摩。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浩如烟海 比比皆是 山高路远 大大咧咧

B.浩如烟海 堆积如山 山重水复 大大咧咧 C.盈篇满籍 堆积如山 山高路远 不拘小节 D.盈篇满籍 比比皆是 山重水复 不拘小节

解析:选B。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盈篇满籍:指写满了篇章和书籍,形容内容丰富。堆积如山:聚集成堆,如同小山。形容极多。比比皆是:比比,一个挨一个。形容到处都是。山重水复:指山峦重叠,水流盘曲。山高路远:形容路途艰难而遥远。大大咧咧:状态词。形容随随便便,满不在意。不拘小节:不为无关原则的琐事所约束,多指不注意生活小事。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岁月的迷宫会让最清醒的头脑胀得发昏,噪响的晨钟暮鼓总是那样的诡秘和乖戾 B.最清醒的头脑会被岁月的迷宫弄得发昏,噪响的晨钟暮鼓总是那样的诡秘和乖戾 C.最清醒的头脑会被岁月的迷宫弄得发昏,晨钟暮鼓的音响总是那样的诡秘和乖戾 D.岁月的迷宫会让最清醒的头脑胀得发昏,晨钟暮鼓的音响总是那样的诡秘和乖戾 解析:选D。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能力。作答本题要注意句子陈述的对象,联系上下文看,括号内的前半句陈述对象应为“岁月的迷宫”,后半句陈述对象应为“音响”。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不像这儿,能够袒露出一帙风干的青史,让我用20世纪的脚步去匆匆抚摩。 B.不像这儿,能够袒露出一帧风干的青史,我用20世纪的脚步去匆匆抚摩。 C.不像这儿,能够袒露出一帧风干的青史,让我用20世纪的脚步去匆匆抚摩。 D.不像这儿,能够袒露出一帙风干的青史,我用20世纪的脚步去匆匆抚摩。 解析:选A。B、D项偷换主语。C项“一帧”与“青史”搭配不当。帧,量词,用于字画等。

20.下面是某报社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5分)

如果您是重大事件的参加者,事故现场的目击者,业界内幕的打探者,社会热点的关爱者……请与我报“社会深度”栏目联系。本栏目长期公开征询有价值的新闻线索,等着您的支持。

答: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得体的能力。本题给出的是某报社一则启事片段,明确

题目中“五处词语使用不当”的提示,注意从书面语的使用以及词语的搭配、得体、感情色彩等方面考虑。本则启事中,“参加者”与“重大事件”搭配不当,应将“参加者”改为“亲历者”或“参与者”;“打探者”用语不庄重,应改为“知情者”;“关爱者”与“社会热点”搭配不当,应将“关爱者”改为“关注者”;“征询”与“线索”搭配不当,应将“征询”改为“征集”;“等着”用语口语化,应改为“期待”或“等待”。

答案:示例:①“参加者”改为“亲历者”或者“参与者”;②“打探者”改为“知情者”;③“关爱者”改为“关注者”;④“征询”改为“征集”;⑤“等着”改为“期待”或者“等待”。

21.某同学拟了一个被拒绝后常见的四种反应及应对方式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框架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6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考查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学科素养。解答图文转换题,首先要细读题干,根据题干提示准确把握图表中的内容,然后再根据图表内容以及题目要求拟写答案。本题题干中说框架图表现的是“被拒绝后常见的四种反应及应对方式”,细读框架图可以发现,四种反应代表了四种情绪,每一种反应都有相对的应对方式。将每种反应以及相对的应对方式准确清楚地描述出来即可。注意字数要求。

答案:示例:面对拒绝,有人会说“算了”,然后结束这件事,另作打算;有人会说“好吧”,心中闷闷不乐,感觉被挫败;有人会问“凭什么”,随后不断怀疑、批判;有人会问“为什么”,接着分析原因,再作尝试。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黑暗中,一块石头见身边的一块钻石没有一点儿光泽,便嘲笑道:“我不知道平时人们为什么把你抬得那么高,把你视作宝贝。现在你跟我又有什么两样?不都黯淡无光吗?”

“是的,我和你一样,也不会发光。”钻石说,“但我懂得如何对待别人的光芒。”

这时,天边露出一丝星光。石头发现,身边的钻石立刻闪烁出熠熠的光辉,它的光芒甚至比星光更闪亮、更耀眼。

石头明白了,钻石虽然不会发光,但它懂得反射别人的光芒,传播别人的光芒,并把别人的光芒传播得更亮。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 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挖掘该因果链包含的寓意:

一是就光芒的传播过程而言,钻石的光芒是反射而来的,可以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积极的影响,包括物质的、文化的特别是精神层面的影响,在审题立意上可以想到诸如爱的传递、道德品质的熏陶、思维方式的影响等。钻石懂得“反射别人的光芒”,“并把别人的光芒传播得更亮”,也可以理解为“分享”并愿意“为别人分享”,甚至可以站在更高的高度,思考智慧和思想得以传承的意义等。

二是就钻石自身的角度而言,能够被人“视作宝贝”,是其“性虽异”,却“善假于物也”的主观努力的结果,可以引申为要“看得比别人更远些”,必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进一步引申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成就别人的同时常常成就了自己。

三是就这则寓言中钻石和石头对话的情境而言,钻石和石头是有区别的。一颗钻石原石,即使扔到马路上也不会有人注意,是切工赋予了它第二次生命,让它有了绚丽光彩,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一个人面对机遇、环境、挑战,都要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更好地折射机遇、环境射过来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