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全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下载本文

知识,为下面的活动提供知识储备。 二、交流汇报,课前作业 1、小组内讨论

(1)师介绍课前作业项目 测量或调查项目(附件表1)

(2)谈话:全班分小组,小组内每一同学都对同一项目进行了测量或调查 (3)小组内交流:

①交流内容:测量结果、选用的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 ②谈谈自己在测量中的收获 2、全班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选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在全班范围内汇报讨论结果。 3、讨论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

(1)谈话:观察这四张表格,仔细看看各自选用的长度单位,你发现了什么?

(2)师小结:在测量物体时,要灵活的选用长度,量较长、较高的物体,可用较大的单位米甚至千米,量较小的物品时,可用厘米或毫米做单位。 4、讨论如何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

(1) 课件出示:小朋友用直尺量手腕一周长,“我的手腕一周大约长4厘米” (2) 提问:你同意这个小朋友的看法吗?“你想对小朋友说什么?”

(3) 师小结: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根据物体的实际情况(如:长度、形状),选用合适的工具,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测量更方便,准确。

[设计意图]在交流之间,学生已经选用了工具及单位,但这时是无意识的去选用:选用长度单位,学生平时比较习惯用“cm”一遇到测量首先想到用“cm”做单位,通过本环节的设计,然学生意识到各种长度单位在生活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应灵活选择;选择测量工具,一开始选用时,没有系统的概念,只是能测量出结果,通过本环节,学生的思考上了一个台阶,选择工具时,学生已经有意识去思考选择它的原因。 5、拓展知识:

课件出示有关长度的小知识(教师课前搜集一些动物身长、建筑的高度等小知识,制作成幻灯片)

[设计意图]拓展知识这一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基于课本知识,去了解更多更丰富的课外知识,开放了学习内容,也开放了学习途径、方法。 三、合作探究,现场测量

1、教师介绍活动要求,小组抓阄决定测量活动 (1) 揭示课题:动手量一量

(2) 课件出示:五项活动及各种测量工具的图片介绍

(3) 小组抓阄决定本组的活动并领取相应的表格(附件2)

[设计意图]抓阄一方面为了增加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与兴趣,另一方面体现出公平性. 2、小组合作完成测量活动

(1) 小组讨论:选用哪个工具完成任务;如何分工完成任务。 (2) 小组分工,合作活动 3、小组汇报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活动虽然和课前的活动同是测量,然而本环节让学生有意识的选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选用不同单位表示他的长度。而课前的测量都是无意识的选用。这一环节是承接上一环节,是对上一环节意识到要选择合适的单位及工具的实践应用。同时每一组两个活动任务的安排是有意识的,每一组的活动一般需要选择不同测量工具和单位,通过更换

32

工具及单位,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选择合适的工具,测量的更方便、更准确。 四、全课小结 课后反思:

第七单元 爱心行动

---图形与拼组

信息窗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信息窗1。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今后继续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基础。教材安排了两个红点问题和一个绿点问题,第一个红点问题主要引导学生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第二个红点问题和绿点问题,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多边形。教学重难点是探究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借助观察、操作,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2、让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发展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3、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爱护鸟类、保护环境等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春天来了,大森林里,各种小鸟在林间飞来飞去,高兴地唱着歌儿。瞧,她们在欢快地忙着做鸟巢呢!(出示情境图)

谈话:你知道每个鸟巢是什么形状的吗?我们把这个长方体的面画下来,(板书)你知道它叫什么图形吗?关于长方形你都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提出关于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问题)

[设计意图: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从而引入对平面图形特征的认识。]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一)解决第一个红点问题,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1、认识长方形的特征。 (1)观察猜测。

谈话:仔细观察长方形的边和角,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根据学生的交流,引导认识“对边”并适时板书特征) (2)操作验证。

谈话:你能想法验证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吗? ①学生独立操作。

33

②班内交流,展示方法,认识长方形边的特征 ③小结特征,认识长、宽。

谈话:经过同学们自己猜测、验证,你发现长方形有什么特征?长方形的长边叫“长”,短边叫“宽”。

(3)找生活中的长方形。

谈话: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的?(学生找一找、指一指、说一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猜想验证的过程中认识长方形的特征,有利于学生在观察、猜测—操作验证等数学活动中体会长方形的特征。] 2、认识正方形的特征 (1) 观察猜测。

谈话:仔细观察正方形的边和角,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2)操作验证。

谈话:你能想法验证正方形的四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吗? ①学生独立操作。

②班内交流,展示方法,认识正方形边的特征 ③小结特征,认识边长。 (3)找生活中的正方形。

谈话: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的? 3、比较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异同:

谈话: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学生观察对比交流。

(二)解决第二个红点问题和绿点问题,认识多边形。 1、认识五边形。

谈话:我们知道这个鸟巢是由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做成的,你知道蓝色的鸟巢是怎么做的?(引导学生操作交流,认识五边形) 2、认识六边形。

三、自主练习,应用拓展 1、自主练习第1题。

谈话:刚才,我们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你能用钉子板围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 2、自主练习第3题。 四、自我评价:(看情境图)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将今天学习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 (引导学生总结图形特征,提出合理的建议。)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判断题。(引导学生在辨析中,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1)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2)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

34

(3)所有的四边形都是长方形。 (4)五边形有五个角、五条边。

2、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引导学生在操作、交流的过程中,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3、自主练习第4题。(通过练习,引导学生系统地整理前面学过的平面图形) (1) 教师说条件,学生猜,系统整理。 (2) 学生说条件,学生猜,巩固提高。 二、综合练习

1、自主练习第5题。 (1)独立解答。 (2)班内交流。

2、自主练习第6题。 ①学生动手尝试。 ②班内展示剪法。 3、聪明小屋

①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②班内交流解题方法。 四、自我评价

你觉得这节课学得愉快吗?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信息窗2:《图形拼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信息窗2。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与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探索用各种平面图形进行拼组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教材中情境图呈现的是用平面图形拼成的一幅美丽的壁画。壁画中包括学生认识的各种平面图形(三角形、圆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该图与信息窗1相呼应,构成了一个爱护鸟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爱心主题。由学生的提问“它们都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引入对本信息窗的知识点——图形的拼组的学习。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能够说出壁画上的图案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难点是能够利用各种图形进行拼组设计与众不同的图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借助图形的拼组,进一步加深对所学平面图形的认识。

2、在实际的情境(欣赏、拼摆、创作粘贴)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3、以爱为主题,启发学生爱护小鸟升至珍爱一切生命,鼓励学生勇于创新。 教具准备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