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下载本文

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观察土壤》 教学目标

1、能用感官和简单工具对土壤进行观察、记录。 2、说出土壤的主要构成。 3、能用正确的方法采集土样。 4、能归纳总结出土壤的主要成分。

5、能说出在土壤中能腐烂的物体对土壤和植物生长的影响。 6、能分工合作进行活动。 教学重点

利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观察土壤,了解土壤的主要成分。 教学难点

认识土壤中腐殖质。 教学准备

放大镜,干土、湿土、水槽、纱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同学们我们学习了植物,植物都生长在哪里呢? 2、引导学生根据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质疑。 3、组织学生对所提的问题进行猜测。 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学生提出想解决的问题。 学生说出:

(1)土壤里有些什么? (2)植物生长为什么离不开? (3)土壤里全都是土吗?

(4)湿土和干土的颜色为什么不同。 (5)土壤里有空气吗? (6)土壤里有沙子吗?

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想。

通过让学生观看有关黄河的影像资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同时也为下面的科学探究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科学探究一观察土壤 1、组织学生到户外观察土壤。

(学生带的工具有,小铲、小锟、放大镜塑料袋、记录本)

2学生用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的方对干土、湿土的颜色、手感、气味等方面观察,比较并一一记录在记录本上。

3、指导学生把观察到的结果及时真写在报告中,并组织学生进行江报、总结、交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长负责,分工合作。

学生观察记录。采集的土样中如果有小动物,把土样放入带孔的塑料袋里,没有小动物的土样放入无孔塑料袋中。

学生说出:(1)土壤有树叶味。(2)土壤有草根味(3)湿土中有蚯蚓。(4)土中有草根、树叶、小石子、碎塑料,等。

二、观察实验

1、组织学生猜想土壤中还有什么? 学生说出 (1) 还可能有沙子 (2) 可能有粘土。

2.利用土样和准备的实验材料,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实验研究。并填写实验报告单。

(教师在活动中让学生充分动手,有针对性的点拨指导,使孩子们增强了自信心,。)

3、组织学生进行汇报、总结和交流。 师概括:

粘土:细土就叫粘土。

砂:加水和不到一块的粗大颗粒是砂。

腐殖质:动植物的残体在土壤中埋得时间长了就会腐烂,变碎、变小,产生一些气味,叫做腐殖质。

4、组织学生总结、归纳。

(对观察细致全面,善于发现总题的同学小组给予表扬。 学生确定实验方法和步骤。 学生活动:

(1)把土放进水杯里,有气泡冒出。

(2)往干土上撒一些水,干土变湿后颜色变得和湿土的颜色一样了 (3)试图把土中小颗粒和大颗粒分开 (3) 把土中大颗粒捻一捻。

每个小组积极地把自己研究的题目和研究结果汇报给大家。

(1)干土洒上水变成了和湿土一样的颜色,说明湿土颜色深,因为含有水分较多。

(2)土样放入水中产生气泡,说明土壤中人空气。 (3)土壤中还有动物的残体和植物的根、茎、叶的残段。

(4)土壤中扎手的、不碎的、粗大颗粒是砂,加水后粘不到一块,是散的。

(5)细小的颗粒摸索起来松软,是土,加水后能和成泥,泥能揉成团,搓成条,捏成各种形状,说明土有粘性。 学生归纳出:

土壤是由空气、水、粘土、砂和腐殖质等到组成的。

使学生在科学探究中充分动手,使孩子们增强自信心,动手实验和探究发丙的能力得以充分发挥。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的过程,同时为下面活动的开展做好铺垫。

是学生进行归纳能力和表达能的训练。 三、垃圾。

1、组织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猜想生活垃圾中哪些物体在土壤里能腐烂,哪些不能腐烂,并把猜想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2汇报交流。

组织学生对垃圾对土壤的影响和作用进行研究讨论。

3、提出问题投影仪打出; (1)土壤里有什么?

(2)塑料、玻璃等对植物和动物有影响吗?

(3)能腐烂的垃圾对土壤有哪些作用?对植物生长有哪些作用? (4)短时间不能腐烂的垃圾有哪些?它们多长时间才能腐烂?

(5)对土壤有什么影响?对动植物的生活、生长有什么影响?对人有什么危害?

(6)不易腐烂的垃圾我们应该怎样处理? 4、组织学生进行总结。 三、实践应用 1、埋垃圾

2、考察附近的土壤。

3、查阅和搜集有关土壤污染及垃圾对动植、对土壤的危害。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记录。

反思:学生掌握了三种类型不同的土壤,学会了辨别土壤种类的基本能力,就可以以次为工具来调查家乡土壤的种类。这既是学生辨别研究能力的运用,也使学生能够了解家乡的土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