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星》教案
教学目标
1.识写本课生字,理解“敏锐”、“惯例”、“迄今为止”、“情不自禁”、“丰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张钰哲发现“中华星”的过程。 3.学习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受到爱科学、爱祖国的教育和熏陶。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理解“敏锐”“惯例”“迄今为止”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了解“中华星”的发现过程,体会张钰哲先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教学方法
自主 合作 探究
课前准备
搜集张钰哲生平事迹的资料、准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边放课件边讲故事:1928年的一个夜晚,一个名叫张钰哲的中国天文学家在芝加哥大学叶凯夫天文台观测室,像往常一样站在天文望远镜前凝神观察。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紧紧盯在一个光点上:啊!一颗从来没有被发现过的新星在闪动!他惊喜万分,简直不敢相信
自己的眼睛……后来,美国行星中心站把这颗新发现的小行星编为1125号。从此,这颗闪动的小行星,被载入了世界的天文史册。也就是从那时起,在小行星的发现者中,第一次有了中国人的名字。这颗小行星就是用我们伟大的祖国命名的“中华星”。
板书课题:中华星。 2. 播放精彩的导学效果。 二、新授
1.浏览全文,勾画出文中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指名逐段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以下词语: 屏幕依次出示词语:
凝(nínɡ)神观望 敏锐 惯例 迄(qì)今为止 情不自禁(jīn) 丰碑 3. 齐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顺。
4. 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件事?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加以概括: 课文主要讲了三件事:
(1)张钰哲发现小行星,为祖国争得荣誉,没有按照惯例用自己的名字命名,而是用“中华星”命名。
(2)几十年来,张钰哲领导的行星观测室又陆续发现了更多的小行星,为祖国的天文事业做出显著成绩,但没有一颗行星是用自己的名字命名。
(3)哈佛大学天文台为了表示对张钰哲的敬意,将新近发现的2051号小行星命名为“张星”。
5.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带着对科学家敬佩的感情。) 三、练习
本文描写了张钰哲的三件事情,请给每一件事情加一个小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