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量结构图示法的缺点:它难以表示出各个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2、坐标图示法的最大优点是:它能够表示出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以及变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公式法是:用数学公式的方式来表述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理论模型。 公式法的基本形式是Y=f(x)
公式法的优点:它可以较精确地反映各个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有助于精确的定量分析。 公式法的缺点:往往只能包含少量的变量。
社会理论可以分为:1宏观社会理论(又称为一般性社会理论)
2微观社会理论 3中观社会理论
第二节
(一) 社会研究的科学逻辑:指在社会研究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认识论原则。
包括五种原则:1、经验归纳原则 2、演绎推理原则 3、假设—检验原则
4、统计性原则 5、抽样—推论原则
根据现代统计学的研究,被调查的个体(样本)的情况与总体情况相一致的概率程度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影响;1、总体的同质性程度;2、抽样的随机性程度;3、样本量。
(二)理论建构是指研究者根据经验观察和经验概括而建构理论假设的过程。
(三)理论检验一般分为两个步骤;1、进行命题推演;2、对理论假设命题进行经验检验。 命题推演包括两种类型;1、命题的逻辑推演;2、命题的操作化推演。
经验检验是指研究者按照理论假设中的内容去收集和分析经验资料,以确定理论假设能否被经验资料所支持。
现代社会研究中的理解方法最初来源于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的经典论述。
定性研究方法与定量研究方法最大的不同点是,定性研究不需要采用“假设—检验”的研究逻辑。
第五章 抽 样
第一节
(一)抽样的理论基础是数理统计学。
抽样方法可分为两类;1、非概率抽样;2、概率抽样。
(二)抽样术语:总体、样本和元素,抽样框和抽样单元,参数值、统计值和抽样误差。 总体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研究总体和目标总体。
样本中元素个数与总体中元素个数的比率,即样本规模与总体规模的比率称为抽样比率。 抽样框中的总体元素又被称为抽样单元。 参数值与统计值之间的差异就是抽样误差。
(三)抽样的步骤有三个;1、设计抽样方案;2、抽取样本;3、评估样本。
第二节
非概率抽样方法:1、方便抽样(又叫偶遇抽样) 2、配额抽样;
3、判断抽样(又叫立意抽样) 4、雪球抽样(又称网络抽样)。
(一)方便抽样又称偶遇抽样,是指研究者使用对自己最为便利的方法来选取样本。 (二)配额抽样,是根据某些参数值,确定不同总体类别中的样本配额比例,然后按比例在各类别中进行方便抽样.
(三)判断抽样,又称立意抽样.
判断抽样经常被用于以下三种研究场景:
1、研究者用判断抽样来选择特别能提供信息的独特个案; 2、研究者用判断抽样来选取很难以接近的特殊人群;
3、研究者用判断抽样来选取某种特殊个案类型,以便进行深入探究。
(四)雪球抽样又称网络抽样,是一种根据已有研究对象的介绍,不断辨识和找出其他研究对象的累积抽样方法。
第三节
概率抽样有:1、简单随机抽样(纯随机抽样) 2、系统抽样(又称机械抽样)
3、分层抽样 4、多段整群抽样。
(一)简单随机抽样,也称纯随机抽样,是指研究者严格按照随机原则来抽取样本。 (二)系统抽样又称机械抽样。
(三)分层抽样是指研究者先把总体分为若干个同质的层,然后用简单随机或系统抽样方法,从每层中抽取样本元素。
(四)实际进行多段整群抽样,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要决定是多抽群,还是多抽群中的元素。 2、处理群大小不等的情况。
第四节
样本规模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1抽样精度 2总体规模 3总体异质性程度
第六章社会研究中的测量
第一节
(一)测量是人们通过对现实世界细致的系统观察而把握某种现象存在程度的过程。 测量活动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五个作用:
1、测量可以使人们客观和精确地把握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存在的状况; 2、测量工具通常比人的感官更敏感;
3、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测量,有时候还可以发现一些未知的物体和现象; 4、靠一定标准化工具测量的结果不会随特定观察者而变化; 5、测量还能帮助人们观察非物理世界的存在。
(二) 测量过程包括三个步骤:
1、要把测量对象以概念的形式表示出来,这就是“概念化”过程; 2、针对需要测量的概念,构造相应的测量工具,这属于“操作化”的内容; 3、用测量工具对测量对象进行经验观察,这是“资料收集”的任务。 社会测量的第一个环节是概念化。
测量的成功与否,主要靠信度和效度两项技术性指标来评判。
信度,是指使用相同测量工具重复测量同一个对象时,得到相同研究结果的可能性,指的是测量的可靠性。
效度,是指测量工具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概念的真实含义,指的是测量的准确性。
第二节
概念化和操作化是测量的两个关键环节。
(一)概念化是对概念的含义和应用范围给予清晰说明的过程,即在理论层次上对概念进行名义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