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软科学项目 下载本文

和“缺位”是影响职能转变的体制性障碍,其核心是权力和利益的再调整。

政府在统筹区域创新的政策设计上有待于突破传统思维,实行有限政府原则,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由管理型、消费型向服务型、经营型转变,实现政府功能链与创新体系产业链、价值链的和谐发展。

3.3.3 支撑区域创新的软硬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政策环境。一直未能出台完善区域创新体系的总体思路和战略部署,支持创新的政策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全面、协调的体系,保护创新的法律制度、市场制度和知识产权制度不健全,鼓励创新的财税、金融政策力度不够,税收政策的灵活性体现不够,缺乏专门的科技信贷和风险融资机构。未能根据创新过程中各环节产生的阻力与损耗适时提出确保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所需资源的优化配臵和使用效率的政策措施。

中介服务。现有中介服务机构从数量上看,90%以上的机构服务功能均为市场中介,少有知识中介和促进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互动的专门中介。科研机构与企业间缺乏工程化中介服务,技术市场中介偏重于全民交易、技术商品交易,资金、技能与人才交易偏少,创新思路引导、创新战略、创新实施等方面的服务几为空白,功能与作用错位。很多中介因派生于政府的行政职能而难以摆脱互为依赖的行政干系使得整体中介机构市场、农村牧区科技中介服务更是薄弱环节,原有的科技成果推广服务体系呈“线断、网破、人散”状况。

基础条件平台。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对于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意义在于缩小地区差距,解决关键技术领域突破和整体水平提升的矛盾,具有稳定投入、开放共享和公益性特点,是政府促进区域创新的一项重要任务。“十五”以来,内蒙古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建设主要在大型科学仪器、实验动物、科技文献基础设施方面整合了资源,部分改善了条件。内蒙古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15个网员单位56台大型科学仪器机组价值4000多万元,性能先进,配臵基本合理,“十五”前3年共为86项国家级课题、97项自治区课题和139个企事业单位的7万多个样品提供了分析测试工作,对外测试收入265万元。但由于缺乏自治区层面的整体规划和统一布局,资源分割和封闭现象

- 12 -

依然十分严重,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用网仅限于呼和浩特地区,致使部分资源重复和短缺共存,平台建设中新的资源分割、封闭和重复购臵现象新有滋生,科技基础数据的连续采集、良性更新存在着操作断层。平台运行管理缺乏必要的法律法规约束,建设投入的支持方式亟待改变。

创新人才。内蒙古每万人口专业技术人员数在全国排位第9,高于江苏、浙江、广东、山东等沿海发达省区,但每万人口R&D科学家工程师数却排在全国第22位,人才质量和数量反差太大;内蒙古R&D人员人均R&D经费不足4万元,只及北京市的1/4,与甘肃省并列在全国末位,研发条件甚差;内蒙古万名R&D活动人员科技论文数连续3年居全国末位,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系数排全国第28位,万名就业人员专利申请量排全国第21位,人才创新能力太弱。高新技术企业中科技人才数量极少,只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1.3%,骨干企业中高素质创新人才和具有创新意识的企业家尤显不足;代表国家科技顶尖水平的两院院士数量只有2名;旗县一级科技机构的科技活动人员仅占总数的0.8%。

综上所述,内蒙古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既面临着良好的机会和条件,也存在着严峻的挑战和困难,正所谓“困难与机会并存,挑战与机会同在”。必须抓住机会,充分运用有利条件,采取积极态度和有效措施克服不利因素。否则,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进程随时都会产生停滞,从而影响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3.4 内蒙古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向区域创新体系提出的主要问题

3.4.1 内蒙古区位与资源优势

内蒙古横跨华北、东北、西北地区,与黑龙江、辽宁、吉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8省区交界,既是京津唐和环渤海地区的腹地,又是华北沟通东北和西北的经济通道,物流、信息流、人才流、资金流来源丰富。同时,与东北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以及西部大开发中确定的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紧密相联,与京津地区同属华北大区,彼此间有着深刻的历史联系。对外与俄罗斯和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达4200公里,两条亚欧大陆桥及18个陆路口岸沟通内外。途经二连浩特通过蒙古、俄罗斯

- 13 -

进入欧洲的铁路通道是我国运输距离最短的亚欧大陆桥,经我国目前最大的陆路口岸满洲里可长驱直入俄罗斯以至欧洲,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同时具有东进西联的特殊区位优势。

内蒙古中西部的大部分地区同属鄂尔多斯盆地北部资源密集区,其巨大的能矿资源共同构成一个支撑华北、东北的能源板块。内蒙古煤炭探明保有储量达4000亿吨,占全国保有储量的40%;石油资源总量为20~30亿吨,年产原油100万吨以上;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总资源量1万多亿立方米,其中地处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的苏里格气田探明储量6025亿立方米,是世界级的整装气田。到2001年底,内蒙古发电装机容量突破1000万千瓦,其中,向北京的年送电量为70亿千瓦时,占北京年用电量的25%;向东北年送电量达125亿千瓦时。此外还向蒙古国输出电力。预计到“十五”期末,内蒙古装机容量可达2800万千万时,东送能力可达1000万千瓦。目前,内蒙古已成为我国“西煤东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加快内蒙古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尽快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实现内蒙古资源转换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将为华北、东北以及广大的中东部地区的发展和实现全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

3.4.2 未来10-20年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对区域创新体系的需求

内蒙古具有巨大的能源、原材料和农牧业生产优势。但是,内蒙古经济发展中存在着经济总量小、发展水平低;传统产业比重大,出口比重小,经济外向性程度和市场化水平较低;生态条件脆弱,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科技教育水平落后,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制约着自治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内蒙古处在工业化中期初始阶段,市场容量小,经济的发展要靠进一步加快科技进步步伐,扩大对外开放与外部市场拉动。因此,构建具有内蒙古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整合区域创新资源,对科学技术基础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优化科技创新的软硬环境,是内蒙古今后一个时期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点。

内蒙古当前与未来10~20年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向区域创新体系提出的主要问

- 14 -

题是:

—— 为2020年内蒙古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在增加经济总量、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方面提供科技支撑;

—— 为祖国北方的生态防线安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 为适应“区域互动、服务全国、向北开放”的战略要求,改革科技工作的管理方式,强本固基,通过引进与资产重组,将自治区一些地区和领域的产业技术提高到全国先进水平,实现附加值增加最大化;

—— 通过消化吸收建立自治区优势领域技术高平台,建立低成本的技术创新体系;

—— 推进原始性技术创新和产业技术创新,发展内蒙古的高新技术产业,形成自主知识产权;

—— 为提升创新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营造人才成长的浓烈氛围,搭建人才高地,引进一批人才,培养一批人才,让更多的创新人才了解内蒙古,认同内蒙古,选择内蒙古;

—— 在呼包(京)高新带及东西向延伸地段,在136工程及各地区相关工程的规划区内,集聚特色科技产业,培育若干以龙头企业带动的规模化的产业集群;优势产业的技术争取进入国际先进水平,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产业化,特色产业的技术争取进入国际先进水平。

—— 为自治区的优势领域和优势产业以及优势特色产品的技术跨越提供技术路线与技术政策,为区域互动和向北开放中的人才、资金、技术流动和产业重组,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4 内蒙古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规划方案

4.1 总体思路与规划原则

4.1.1 总体思路

-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