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去产能全景图 下载本文

5.完善设备注册制度,建立产能监测体系。

去僵尸企业首先要明确哪些产能过剩最严重,这必须以完善的设备注册制度和产能监测体系为基础。

(1)美国在二战之后就建立了成熟的工业产能及利用率调查制度,形成了包括生产能力调查、测算、发布在内的工业产出和产能利用监测体系。

(2)日本在1978年制定《稳定特定萧条产业临时措施法》(特安法),其中就规定在纤维行业,采用设备注册制度。

(3)我国在2013年4月发布《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通过5年努力,基本建立过剩行业产能预警体系和监督机制”。但目前并没有完善的设备注册和产能监测体系,而且大部分是各部委各自为战,导致去僵尸企业缺

少权威的衡量标准。

6.提高技术、环保、能耗等行业标准,坚决关停不达标企业。

关停僵尸企业必须要设定明确而严格的标准。既可以阻止生产规模较小、效率较低的小企业继续进入,又对不达标的企业进行关停,引导企业预期。

(1)日本在1965年制定《新建石油化工中心企业的标准》,规范了新进入使用化工行业的最低标准,获取了规模效益和降低了产品价格。

(2)美国在应对钢铁产能过剩时,通过1970年的《净化空气法案》和1976年的《资源保护与回收法案》,逐步淘汰技术落后企业。

(3)中国在2013年7月发布《铝行业规范条件》:在布局与规模、产品质量、能源消耗、环境保护等方面提高了准入标准。十三五提出绿色发展理念,借此提高环保标准,把污染严重的僵尸企业列入黑名单。

7.把淘汰落后产能与增加新产能捆绑。

一方面,企业具有对产能进行更新换代、提高生产率的动机。理应方面,对于企业而言,过快过多地淘汰落后产能,会对企业生产能力造成较大冲击。将淘汰落后和增加先进新产能结合,既能避免对企业造成过于剧烈的冲击又能实现产能存量的升级。

(1)日本1964年的《纤维工业设备等临时措施法》就采用了废弃两台旧设备才允许添置一台新设备的原则,1967年的《特定纤维构造改善临时措施法》将废弃过剩设备、促进设备现代化和企业规模适当化作为三大基本内容。

(2)我国在2014年7月也推出了产能置换方案,对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实施等量或减量置换。

8.完善破产清算制度,健全市场退出机制

通过企业自行注销、进入破产程序以及资本退出机制等市场化退出机制让市场主体自身调整来淘汰或转移过剩产能。

(1)日本通过不断完善破产法便于企业退出,2005年实施的新破产法简化了企业破产程序。

(2)美国破产法中的企业破产制度包括破产清算和破产重整两种模式,破产法的重点从清算逐步转向重整,鼓励更多的企业在申请破产时提交重整计划。

(3)韩国亚洲金融危机后修改了《公司重组法案》和《并购法》等与破产重组相关的法律,2003年的《破产法》整合了过去公司重组、兼并和破产的相关法案,简化了其流程。

(4)我国还必须加快完善金融法庭体系,提高办案效率。增加金融法庭数量,提高金融法庭办案效率。

9.打破刚性兑付,破除“大而不倒”预期

打破认为最后政府一定会刚兑兜底这种预期必须抓住典型,发挥杀一儆百、引导市场预期的作用。

(1)韩国:90年代韩国去产能时期,金大中总统拿韩国第二大财阀大宇集团开刀,极大的扭转了市场预期。

(2)美国:21世纪美国经历了两次产能过剩,每次都有标志性的企业破产。第一

次在本世纪初,互联网泡沫破灭。2002年7月,受财务欺骗丑闻影响,世界通信公司向法院正式提出破产申请。第二次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大部分产业出现产能过剩,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遭受重大损失,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公司向法庭申请破产保护,大而不倒的神话终结。

10.改革官员考核机制,明确去产能目标,破除地方政府的无效保护。

地方政府对处置僵尸企业不积极有两个原因:第一,会拖累GDP,影响官员的政绩考核。第二,会冲击就业,影响社会稳定。第三,会减少税收,影响地方财力。这导致地方政府有充分动力去补贴僵尸企业。

地方政府是消化僵尸企业最终的执行者,所以要想成功必须充分激发地方政府的动力。第一,推动官员考核机制从GDP导向到效率导向,弱化对GDP的考核,把重点行业去产能的目标明确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要求各地方政府落实量化指标。第二,将过去用来补贴僵尸企业的资金节省出来,用来收购过剩设备报废、补贴下岗职工安置等。第三,加大中央对产能重灾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对冲去产能带来的税收下滑。

三、去产能的影响:从90年代经验看潜在市场走势

以1992年邓小平南巡为标志,我国进入一轮投资高速增长的周期,重点表现为信贷与固定资产投资持续高速增长。1997年东南亚危机使得中国外部压力加大,前期投资过度扩张产生的问题,包括产能过剩、财政压力加大、企业过度举债、银行坏账率高企等进一步恶化,“去产能”已到了势在必行的地步。

1998年1月13日上海申新纺织九厂压产改革第一锤拉开了去产能改革序幕,时仍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以“壮士断腕”的气魄提出了国有企业三年脱困的目标。改革启动之后,经济不可避免的面临下行压力。在此过程中,货币政策在98年之前坚持“适度从紧”基本原则,财政政策则由紧缩向扩张转变,随着过剩产能的清理,大规模剥离银行不良贷款,房改、税改和汇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引擎。2000年11月国家经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