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学设计 - 图文 下载本文

课 时 教 案

课题:第一单元 统一长度单位 认识厘米 第 课型: 新授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1、教学内容:P2~3及P4做一做、练习一第 2题。 批 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准备学生尺。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动手操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妈妈和老师比,谁高?谁矮? 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 “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 二.探究新知 (一)统一长度单位 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例1情境图。)观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 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一拃(zhǎ)、一步、一庹( tuǒ)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师生共同测量课桌的长。) 交流汇报:课桌的长是几拃?生1:5拃。生2:5拃半。 教师提出疑问:我量了只有3拃。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进行测量后,量的结果也不同。 追问:要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学生:用相同的标准进行测量。 教师小结:因为测量选用不同的标准,它们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这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 (二)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1.观察尺子,认识刻度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尺子,把你的尺子和同桌的比较一下,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呢?(学生可能回答:都有竖线、还有数字) 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每一个数字都对着一条比较长的刻度线,第一个数字是O,我们就把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O。后面的呢?(刻度1……)让我们来读一下这些刻度。 尺子上有这样的字母——cm,也有的同学的尺子上是“厘米”两个字,其实cm就表示厘米的意思。“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2.认识1厘米。 教师指出:这个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线一样,表示从这里开始。从刻度0到刻度1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 尺子上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谁上来指指看?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加手势):从刻度2到刻度3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是l厘米,从刻度3到刻度4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刻度4到刻度5呢?我们发现了什么?(每一个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因为每个大格的长度都一样,所以我们在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时才有了统一的标准。 同学们你们觉得1厘米的长度怎么样啊?(很短。)是呀,1厘米确实很短。 追问: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让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课件呈现食指的宽度、田字格的宽度、图钉的长度。 用1厘米来说一句话:我们的食指宽大约是1厘米。你也能用l厘米说一句话吗?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课件|视频|试卷|无需注册 学生积极发言。 3.认识几厘米。 师:刚才同学们认识了1厘米,那现在老师要增加难度了,看从0到3的长度是几厘米,从O到7呢? 学生自主学习。 4.教学例3(量一量)。 (1)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条,用手比划下它的长度,说说它可能是几厘米,同桌合作量一量。再汇报交流。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把尺的刻度O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提醒学生注意在测量时要把尺子平放在要测量的物体边上,沿着物体的直边来量,量时要按紧尺子。 (2)如果尺子坏了,最小的刻度是2,你还能量出这张纸条的长度吗?怎么量?(把尺的刻度2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把大数减小数,就是这张纸条的长度。) 5.实践应用。拿起数学书,找到封面上比较短的那条边,估计这条短边大约有多长?再量一量,看你估计得是否准确。再量一量数学书长边的长。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看刻度尺,说出铅笔的长度,再说说是怎么想的。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先估一估大约几厘米,再量一量。 3.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2题。 看着尺子上的刻度,说出手掌的宽和一拃的长大约是几厘米。 说明:接近8厘米的,我们说它大约是8厘米。 同桌合作,量一量一步是多少厘米?测量从脚尖到脚尖的距离。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测量物体的长度必须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还认识了1厘米的长度,并会用手上的尺子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 板书设计: 统一长度单位 认识厘米 测量时,标准不同,结果就不同—,统一长度单位 厘米cm 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新 课 标 第 一 量法:把尺的刻度O对准物体的一端,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教学(后记)反思: 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节课中,教师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操作、思考、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在认识厘米的时候,先呈现给学生1厘米的表象,再让学生说见过的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如田字格的宽,食指的宽,图钉的长等,加深对1厘米表象的认识。 本节课不足之处在于认识尺上的刻度0及由于学生带的尺子规格不同,演示的尺子又距离比较远,因此花的时间比较多,以致后面的练习进行地比较仓促。 课 时 教 案 课题: 第一单元 认识米 课型: 新授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