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语文真题 下载本文

2007“高职升本科”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来源:精通学院 发布时间:2011-9-28 14:25:26 点击次数:

742 次

2006年天津市高等院校“高职升本科”招生统一考试

语 文 基 础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I卷1至3页,第Ⅱ卷4至11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15分)

注意事项:

1. 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本人考试用条形码贴在答题卡的贴条形码处。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人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汉代以前通称为《诗》或《诗三百》。 B.《诗经》中的作品,按音乐性质的不同,大致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C.《诗经》中的作品,以四言句式为主,多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和叠章、叠韵、叠字、双声等形式。

D.《诗经》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奠定了我国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基础。 2.下面一组文章是驳论或具有驳论特点的是

A.《季氏将伐颛臾》、《谏逐客书》、《答司马谏议书》 B.《季氏将伐颛臾》、《谏逐客书》、《驳复仇议》 C.《季氏将伐颛臾》、《驳复仇议》、《答司马谏议书》

D.《谏逐客书》、《驳复仇议》、《答司马谏议书》

3.《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而“古诗十九首”收录于

A.《诗经》 B.《诗品》 C.《玉台新咏》 D.《文选》 4.下列诗句中,表示音讯不通、相思之情无法传送的是

A.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B.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C.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D.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5.具有豪放词风特点的词人是

A.王安石、苏轼、辛弃疾 B.王安石、李清照、辛弃疾 C.王安石、苏轼、李清照 D.苏轼、辛弃疾、李清照 6.“元曲四大家”是指

A.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 B.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C.关汉卿、王实甫、郑光祖、白朴 D.关汉卿、王实甫、郑光祖、马致远 7.在推动“宝玉挨打”的情节发展时,《红楼梦》的作者使用了 A.欲擒故纵法 B.先扬后抑法 C.先抑后扬法 D.火上浇油法 8.下列文章中采用第一人称叙述的一项是

A.《故乡的野菜》、《丽人行》、《丑石》、《氓》 B.《故乡的野菜》、《傅雷》、《氓》、《丑石》 C.《丽人行》、《一个文官的死》、《氓》、《丑石》 D.《种树郭橐驼传》、《傅雷》、《故乡的野菜》、《丑石》 9.对《故乡的野菜》艺术特色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采用了比较烘托的方法 B.语言优美、生动、巧妙

C.引用传说、民谚、儿歌,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D.采用了在描写、叙事中抒情的表现手法

10.在《人生的境界》一文中,冯友兰认为哲学能帮助人形成人生的 A.自然境界、功利境界 B.功利境界、道德境界 C.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D.天地境界、自然境界 11.写文章安排结构时,应注意的问题是

A.要懂得排弃和割爱 B.轻重分别,避免单调 C.选择能突出主旨的材料 D.选用最经济、最典型的材料 12.与短篇小说《围墙》的主题思想不吻合的一项是 A.赞扬了马而立那样的实干家 B.抨击了不干实事的空谈家 C.赞美了勤奋敬业的领导者 D.希望社会推拉扯皮的现象早日杜绝 13.下列作家与契诃夫国籍相同的一位是 A.托尔斯泰 B.莎士比亚 C.茨威格 D.裴多菲 14.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所应使用的公文文种是 A.报告 B.批复 C.通知 D.函 15.从语言体式和风格看,下列说明文中属于科学小品的一篇是 A.《菊花》 B.《都江堰》 C.《奇妙的克隆》 D.《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 2006年天津市高等院校“高职升本科”招生统一考试 语 文 基 础 第Ⅱ卷 (共135分) 题号 注意事项: 1. 答第Ⅱ卷前,考生须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2. 考生须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得分 评卷人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6.提出“穷则独善其身”主张的古代思想家是 。 17. 杜牧的作品集为《 》。 18.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词人是 。 19.鲁迅先生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 20.《春雨》主要用 方法表达了作者对不同人生的感悟。 21.《郑板桥的两封家书》一文中,作者特别赞赏郑板桥教育儿子“第一 ” 22.余秋雨的艺术理论著作《 》,是中国大陆首部完整阐释世界各国自远古到现代的文化发展和戏剧思想的史论著作。 23.《再别康桥》.这首诗每节四行,每行六至八字不等,既整齐又参差错落,体现了 美。 24.盈盈一水间, 。 25. ,何妨吟啸且徐行。 得分 评卷人 三.词语解释题:解释句中加点词的词义。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6.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27.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28.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29.王见之,曰:“牛何之? ..30.其或元庆之父,不免于罪,师韫之诛.不愆于法。 .......31.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 .....32.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而爵禄不足以劝也。 ...33.忍着主衣裳,为人作春色。 ...........34.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 ...35.搞建筑的人决不能数典忘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