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找骆驼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道理。 2、理解词语:商人、至于、究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反复读和理解老人前后的对话,从后面的对话证实结论的正确,是观察与推断的结果。
教学难点:理解老人为什么没看到骆驼却把骆驼的特点了解得那么清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骆驼在沙漠上走的片断。师介绍:骆驼是沙漠中主要的交通工具,商人想要在沙漠中运货,可离不开骆驼。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骆驼的一篇课文。 二、新课:
1、板书课题,读题。质疑,导入新课。 2、初读课文。(自由读)
3、按自然段读,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商人此时的心情怎样?你现在就是这个商人,你会怎么
17
做?会遇到那些困难呢? 4、具体学习课文。
(1)当商人问老人的时候,他们说了什么呢?同桌同学分角色读(1——7自然段) 指名分角色读。
如果你是商人,听了老人的话,心里会怎样想? 指导朗读(随机指导老人的话,与商人越来越紧张、急切的语气)
(2)老人把骆驼的样子说得这样具体,又说不知道骆驼在哪,你这位商人会怎样想?
指导朗读商人的话,读出生气、质问的语气。 (3)老人说的是不是真的呢?请你自己读读第10自然段。 老人说的是真的吗?他没看到骆驼,为什么对情况知道得这样清楚呢?谁能为在座的商人解释解释。 (4)结果怎样,齐读第11自然段。 5、小结。
(1)学过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根据学生情况点拨。
18
板书:
16、找骆驼 左脚跛
左驮蜜 右驮米 观察所得 果然找到 缺了一颗牙
教后记:
教学时,能抓住学习提示来导入文本的学习。但教学过程中,对略读课文的定位不准确,对文本做了过多的分析。如果我们追求面面俱到,反而面面不俱到,像这样的课文,我们只要找住两个大问题,⑴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⑵老人是怎么知道这些特点的?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教师作适当的点拨和引导就好了。 整节课下来,学生没能透彻地明白:老人为什么看见树叶上的牙齿印,就知道缺牙齿呢?可以让学生试咬一下东西,或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这样的理解就会更深。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留心观察生活,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并注意听听同学的发现,互相交流。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
2.习作练习:写一则观察日记,写出自己观察中最感兴趣`自己最想写的。做到格式正确,内容有新鲜感,培养学生写日记的良好习惯。
3.自主发现:能主动发现形近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分。
4.日积月累:读读背背一首农谚歌谣,读读认认关于人体器官的三行词语。
19
5.拓展延伸:通过宽带网了解鲁班的故事,也可以到图书馆`上网等收集更多的资料。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观察中的发现 1.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都有着无穷的奥秘,我们学习的本组课文,有的作者留意了鲜花的开放,有的作者注意了蜜蜂的飞行,列文虎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有许许多多的发现。
这段时间,你都作了哪些观察?有哪些新的发现?把你观察中的发现告诉同学,并注意听听其他同学的发现。如果对谁的发现感兴趣,可以和他一起探讨。 2.小组交流
前后两方的同学组成四人小组,相互交流自己在观察中的发现,共同分享发现的快乐,探讨自然的奥秘。交流时可以互相问答,互相补充,互相评价。
a.我观察了夜晚的天空,认识了北斗七星。。。。。。 b.我发现鱼睡觉时是睁着眼睛的。。。。。。
c.我发现只要一碰到含羞草,它就把叶子闭拢了。。。。。。 。。。。。。 3.全班交流
每组推荐出介绍得好的`大家都感兴趣的到班上进行交流,共同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