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16届高三5月高考适应性练习化学试卷含解析 下载本文

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16届高三5月高考适应性练习

化学

一、单选题:共7题

1.近期陆续曝光了一些制药企业为了谋求暴利,用经生石灰处理过的皮革废料,熬制成工

业明胶,制成药用胶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工业明胶是一种从动物的结缔或表皮组织中的胶原部分水解出来的蛋白质,其制备过程中因混有杂质,经常显现出鲜艳的颜色,因此可以将其作为食品添加剂中的着色剂使用 B.此次曝光出的毒胶囊中有大家熟悉的阿莫西林胶囊。阿莫西林是一种最常用的青霉素类广谱抗生素。病人在使用青霉素前一定要进行皮试

C.皮革在工业加工时,要使用含铬的鞣制剂,因此往往会造成铬含量的严重超标。重金属铬可使人体内的蛋白质变性

D.生石灰与水的反应产物俗称熟石灰,其在工业生产上有很多用途,如治理酸性废水、制取漂白粉等 【答案】A

【解析】A.工业明胶往往含有重金属盐等有毒物质,所以不可将其作为食品添加剂,故A错误。B.阿莫西林是一种最常用的青霉素类广谱抗生素。病人在使用青霉素前一定要进行皮试,防止产生过敏反应,故B正确。C.重金属可使人体内的蛋白质变性,故B正确。D.生石灰与水的反应产物俗称熟石灰,其在工业生产上有很多用途,如治理酸性废水、制取漂白粉等,故D正确。

2.下列关于物质性质的认识错误的是

A.油脂在空气中完全燃烧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 B.浓硝酸、浓硫酸均能将木炭氧化成二氧化碳

C.Na、C、S都能直接与氧气反应,生成两种相应的氧化物 D.蔗糖、麦芽糖的分子式都是C12H22O11,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答案】C

【解析】A.油脂在空气中完全燃烧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故A正确。B.浓硝酸、浓硫酸均具有强氧化性,在加热条件下能将木炭氧化成二氧化碳,故B正确。C.S与氧气反应,只能生成二氧化硫,不能生成三氧化硫,故C错误。D.蔗糖、麦芽糖的分子式都是C12H22O11,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故D正确。

3.下列化学用语表述一定正确的是

A.甲醛的电子式:

B.用铜电极做盐酸溶液的电解实验:2H++2Cl-

H2↑+Cl2↑

C.溴乙烷与氢氧化钠水溶液共热:C2H5Br+OH-CH2=CH2↑+Br-+H2O

D.澄清石灰水中加入过量的小苏打溶液:Ca2++2【答案】D

+OH-

CaCO3↓++2H2O

【解析】A.甲醛的电子式为,故A不正确。B.用铜电极做盐酸溶液的电解实验,在

阳极铜失去电子被氧化,故B不正确。C.溴乙烷与氢氧化钠水溶液共热,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乙醇,故C不正确。D.澄清石灰水中加入过量的小苏打溶液的离子方程式应为:Ca2++2

4.X、Y、Z三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的大小关系为:r(Y)>r(X)>r(Z),原子序数之和为

+OH-

CaCO3↓++2H2O,故D正确。

16。X、Y、Z三种元素的常见单质在适当条件下可发生如图所示变化,其中B和C均为10

电子分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元素位于ⅥA C.B的沸点高于C的沸点 【答案】D

B.A不能溶解于B中

D.A和C不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根据题意可以推断X、Y、Z分别是O、N、H,A、B、C分别是NO、H2O、NH3。A.O元素位于ⅥA,故A正确。B. NO不能溶解于H2O中,故B正确。C.H2O的沸点高于NH3的沸点,故C正确。D. NO与NH3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D不正确。

5.E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M是E的气态氢化物,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气体M存

在如下关系:xM(g) 列说法正确的是

Mx(g),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下

A.M的沸点比同主族下一周期元素的气态氢化物沸点低 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F

(HF)2

C.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是33.3

D.t1时刻,保持温度不变,再充入1 molM,重新达到平衡时,

将增大

【答案】D

【解析】因为E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所以E是F,M是HF。A.HF含有

氢键,其沸点比同主族下一周期元素的气态氢化物HCl沸点高,故A不正确。B. 由图可知,M反应减少3mol,Mx生成1mol,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HF(HF)3,故B不正确。C.平衡时混合气体含有2molHF、1mol(HF)3,其平均摩尔质量是33.3g/mol,故C不正确。D.t1时刻,保持温度不变,再充入1 molM,相当于增大压强,增大压强平衡向右移动,重新达到平衡时,

将增大,故D正确。

6.某同学用下列装置验证一些物质的性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Ⅰ图中:将胶头滴管中的水滴到金属钠上,能看到U形管右侧红墨水上升

B.Ⅱ图中:观察到湿润的有色布条能褪色,待尾气全部被碱吸收后,将稀硫酸滴入烧杯中,至溶液显酸性,可能看到有黄绿色气体生成

C.Ⅲ图中:观察到量筒内黄绿色逐渐消失,量筒内壁有油状物质生成。该现象是由于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了置换反应

D.Ⅳ图中,可以比较KMnO4、Cl2和S氧化性的相对强弱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意在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钠与水反应生成H2,所以U形管右侧红墨水上升,A项正确;干燥的Cl2没有漂白性,Cl2与水反

--应生成的HClO具有漂白性,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尾气(Cl2)与NaOH反应生成Cl和ClO,

,B项正确;氯气与甲烷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反应

2-取代反应,C项错误;浓盐酸和KMnO4反应生成Cl2,Cl2将S氧化为单质,故氧化性KMnO4>Cl2>S,D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