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语文诗词基础过关6登幽州台 下载本文

登幽州台歌

6.登幽州台歌

1.(2016·桂林)诗人登上幽州台远眺,产生了怎样的联想?由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

感?

联想:大地茫茫、空阔寂寥,没有一个知音,内心满怀悲愤。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

不被理解、怀才不遇的悲伤。

2.(2016·桂林)试赏析“悠悠”一词的表达效果。

“悠悠”,辽阔,遥远。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把个人放置到无边宇宙的背景

中,使人显得渺小,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有两个“不见”,它们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相同点:都表达了诗人感叹生不逢时和怀才不遇的悲凉心境。不同点:一个是感怀历史,

一个是对未来的希望。悲怆之情递进,由古及今,表现出诗人的感慨。

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

A.第一句中的“古人”指古代的贤明君主,这句表现了诗人对历史上君臣遇合、风云际

会成就一番事业的无限向往之情。

B.第二句中的“来者”指后世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苦于人生有限而来不及见

“来者”的无限伤感之意。

C.第三句“念天地之悠悠”中的“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D.尾句“独怆然而涕下”中“涕”的解释为“鼻涕”。

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这首诗通过抒发诗人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之情,表现了诗人壮志难

酬、怀才不遇的孤独寂寞之情。

B.“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古人”在这里指古代的贤君,“来者”则指后世的

明君贤士。

C.诗的第三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空间的宽阔与诗人的孤独作对比,写出了诗人报国

无门的孤独。

D.诗的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面对辽阔的山河,诗人的这

种情绪尤为浓烈,分外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