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下载本文

1

一、主题达标。(16分)

(一)读拼音,写词语。(6分)

yuán dàn( 元旦 )那天晚上,我想吃yuán xiāo( 元宵 ),可妈妈却给我煮了jiǎo zi( 饺子 ),里面的馅儿是老腊肉。妈妈从菜缸里捞出色如翡翠的蒜头,再用tānɡ chí( 汤匙 )舀了一点儿chén cù( 陈醋 )倒在碟子里当作料。我用kuài zi( 筷子 )夹了一个尝了尝,真是美味极了! (二)选一选。(10分)

1.下面词语的注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翡翠(fěi) 蜜饯(xiàn) 煮粥 摘得桂冠 ..B.骡马(luó) 塞灌(sài) 搅拌 拔得头筹 ..C.焖饭(mèn) 擢起(zhuó) 摊贩 零七八碎 ..D.僧人(sēng) 彻底(chè) 涕泪 竭然不同 ..

2.下列加点字读音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2分)

A.脉络 诊脉 温情脉脉 B.铺设 铺张 铺天盖地 ......C.间断 间接 反间计 D.内脏 心脏 五脏六腑 ......3.填在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B )(2分)

除夕夜家家_______,不许_______,鞭炮声_______。在外边做事的人,_______万不得已,_______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A.灯火通宵 间断 日夜不绝 除非 一定 B.灯火通宵 间断 日夜不绝 除非 必定 C.灯火通宵 阻断 连绵不绝 除了 必定 D.灯火通宵 断开 日夜不绝 除了 一定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2分)

A.按照北京的老规矩,过农历新年,差不多在初旬的腊月就开始了。 B.即使儿童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

C.甜城举行的端午龙舟赛,是城市生活的盛会,是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主旋律的交响乐。

D.世界杯赛是足球的顶级赛事,受到人们的瞩目和喜爱,并以进入世界杯为最高荣誉。

5.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其中最为我国人民熟悉的四大节日是( D )(2分)

A.春节 元宵 清明 端午 B.春节 清明 七夕 中秋 C.春节 端午 重阳 腊八 D.春节 清明 端午 中秋

1

1

二、主题探究。(11分) (一)填空。(5分)

1.过年吃鱼寓意是: 年年有余 2.门上贴倒“福”寓意是: 福气到了 3.建筑上雕刻蝙蝠的寓意是: 福从天降 4.过年了,吃年糕的寓意是: 万事如意年年高 5.过年了,碗摔碎了,要马上说“ 岁岁平安 ” (二)古诗名句填空。(6分)

1. 芊芊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 2.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3.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4.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三)课外我也积累了许多思乡的古诗,我能在下面的横线上写上两句。(2分)

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三、主题讨论。(5分)

近年来,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于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以下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你赞同哪一种?请简述理由。

观点一: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应当保护;观点二:时代变迁,某些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被淘汰也很正常。

我赞同观点一。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都有悠久的历史,承载着深厚的人

文内涵,体现了民族的特点,所以应当保护。 四、阅读感悟。(20分)

(一)课内阅读。(16分)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1.请将古诗补充完整。(2分) 2.诗的前两句用“__花__”“__柳__”两字点明诗歌描写的是春天景色;后两句用“__汉宫___”“_五侯____”两词点名享受特权的对象,现人们常用“___春城无处不飞花_____”这句诗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5分)

1

1

3.第一句诗意是 春天的京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2分)

4.下列对诗歌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2分) A.“无处不”用双重否定写出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

B.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刻画了一幅夜晚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寒食禁火,是我国沿袭已久的习俗,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点蜡烛,诗人对这种腐败的政治现象做出委婉的讽刺。

C.后两句诗歌说明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皇宫也不例外。 D.“寒食东风御柳斜”描写的是皇宫园林中的风光。

5.《寒食》的作者是_唐____代的___韩翃___。《寒食》是一首___讽刺____诗。诗人笔法巧妙含蓄,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描绘了___一幅寒食节长安城内富于浓郁情味的风俗画____,实际上,透过字里行间可感受到诗人__怀着强烈的不满,对当时权势显赫、作威作福的近臣(一说宦官)进行了深刻的讽刺。(5分) (二)课内阅读(22分)

①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②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③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④孩子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⑤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瓜形,又甜又黏,小孩子们最喜欢。

⑥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春节眨眼就要到了啊。除夕前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店铺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1

1

1.概括上述文段的主要内容。(2分)

写了从腊八到除夕之前人们的活动和习俗。 2.找出文段中的一个俗语写下来,并说明这样写的好处。(3分)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运用俗语,形象地说明这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北京的春节也从这个时候开始了。

3.用横线画出文段中的两个比喻句,说明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4分)

.比喻句: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目的:把粥比作农业展览会,形象地说明了腊八粥的米、豆、干果多。把腊八蒜比作翡翠,说明腊八蒜的颜色美。

4.文段中是如何讲述怎么泡腊八蒜的?“色味双美”具体是指什么?(4分)

泡腊八蒜: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色味双美”指蒜泡得色如翡

翠,醋也有了些辣味。

5.第③段中的“零七八碎儿”在文段中具体是指什么?(2分) 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杂拌儿。 6.文段中孩子们过年时有哪几件事是喜欢做的?(3分) 买杂拌儿,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儿。

7.文段中哪句话说明了“大人们也紧张”?(2分)

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四、习作平台。(30分)

扣分标准:有错别字,一字扣一分,语句不通顺,条理不清楚,详略不得当,酌情扣5—10分,书写不工整扣5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