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线设计报告书 - 图文 下载本文

有明显下降,或伴有雨雪、冰霜等现象,这种小股冷空气南侵要比寒潮频繁的多,黄、渤海一般产生于9月至次年5月,约有30次。 (3):云

黄、渤海海区的云量受基本气流、地理环境及某些天气系统的影响很大,地区分布不均,有较大的季节变化。冬季季风期海上经常多云,而岸边和陆地多为晴空;夏季季风期陆上多云,海上少云。云量分布由北向南增加,黄海南部较多,渤海最少。

10月,总云量分布北起渤海,南至长江口为4~6成。等值线呈纬向分布。渤海及黄海北部为4成,黄海中、南部依次为5~6成。

海雾是影响黄、渤海海区能见度的主要因素。黄、渤海海区3~7月为雾季,所以航行时间为10~12月时,黄、渤海海区雾区比较小。 (4):降水

黄、渤海海区的降水,按地理分布,大致是由北向南,由西向东,逐渐增多,南部多于北部,黄海多于渤海。黄、渤海海区6~8月为雨季,尤以7、8月降水量最大,一年中有2~3次暴雨过程。到了秋季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同趋下降,北部多于南部,渤海多于黄海,这与冷锋南下有密切的关系。 (5):气温

黄、渤海海区南北跨越纬度8°,气温除具有纬度差异外,又具有海路之间的温差,变化比较和缓,由南向北和由西向东递减。秋冬季则由于强劲的冷空气的侵袭,黄海北部和渤海气温可降到零下15~20℃,故冬季船舶要注意防冻防冰。 九:湿度

黄、渤海海区的湿度分布的基本特征是:沿岸小于海上,渤海及黄海北部等值线呈平行于海岸线的密合分布,黄海南部为一自南而北的干舌所笼罩,全年相对湿度的分布形势比较相似,尤以冬半年比较稳定。

渤海海区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6% 。夏季最高,7、8月份可达80%;冬季最低,1月份仅为55%;春、秋季相对湿度介于冬、夏季之间。

黄海北部区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0%。夏季最高,7、8月份成山角附近海域可达90%,其他各处均在80%以上;冬季最低,一般为60%左右。这是由于夏季吹来温暖潮湿的空气,故湿度较大,冬季由大陆吹来寒冷干燥的空气,故湿度小,春、秋季相对湿度介于冬、夏季之间。

(6):湿度

黄、渤海海区的湿度分布的基本特征是:沿岸小于海上,渤海及黄海北部等值线呈平行于海岸线的密合分布,黄海南部为一自南而北的干舌所笼罩,全年相对湿度的分布形势比较相似,尤以冬半年比较稳定。

渤海海区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6% 。夏季最高,7、8月份可达80%;冬季最低,1月份仅为55%;春、秋季相对湿度介于冬、夏季之间。

黄海北部区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0%。夏季最高,7、8月份成山角附近海域可达90%,其他各处均在80%以上;冬季最低,一般为60%左右。这是由于夏季吹来温暖潮湿的空气,故湿度较大,冬季由大陆吹来寒冷干燥的空气,故湿度小,春、秋季相对湿度介于冬、夏季之间。 (7):雷暴

雷暴是大气中突然出现的放电现象,表现为闪电并有雷声。它往往和阵性降水联系着。黄、渤海海区的雷暴一

5

般始于3月,以后逐渐增多,尔后又减少,终于12月。按季节分布,春季本海区中部多,而南、北部少。秋季黄海北部最多,成山角为1.6天,大钦岛为1.4天,长兴岛为1.8天,其他均在1.4天一下。冬季12月与春季相似。以上分布特点是与冷暖空气的活动和天气系统有关。 2) 水文概述 水文概述

沿岸流系通常具有低温、低盐的性质。在渤海由黄河、海河等径流混合形成的沿岸流,沿着山东半岛北岸流动,并可绕过成山角,扩散到南黄海(渤海海峡的海流在一般 情况下,终年是“北进南出”,即从北面流入渤海,从南面流出渤海;流速东强夏弱)

现将黄、渤海海区沿岸的潮汐性质、潮差、潮时、河口潮汐及风暴潮等潮汐的基本特征介绍如下: (1)潮汐 ①潮汐的性质

潮汐潮汐类别可分为正规半日潮、正规日朝和混合潮三类,其中混合潮又分为不正规半日潮和正规半日潮两种。黄、渤海沿海的潮汐性质,渤海沿岸多属不正规半日潮,黄海沿岸多属正规半日潮。

渤海沿岸,至辽东半岛的南端至辽东湾西岸的团山角、渤海湾的大清河口至塘沽、大口河口至莱州湾的龙口等沿岸均属不正规半日潮。黄海沿岸除从威海经成山角至靖海角沿岸为不正规半日潮外,其他沿岸均属正规半日潮。

②潮差

潮差系指相邻的高潮和低潮的水位高度差。地理分布:黄、渤海沿岸,因受港湾、岛屿的影响,潮差变化亦教复杂。在黄海东部、成山角东北、秦皇岛以东和黄河口东北,形成了四个无潮点,潮差很小,但愈向外潮差愈大。

黄海沿岸,辽东沿岸的潮差自西向东逐渐增大,如大连的平均潮差为1.9米,

6

海洋岛为2.6米,而鸭绿江口附近的鑫达岛4.3米;渤海海峡平均潮差为1.0米左右;成山角为0.7米,石岛为1.5米;山东半岛南部沿岸潮差有向南逐渐增大的趋势,如乳山口的;平均潮差为2.4米,日照港为2.8米,连云港可达4.3米;苏北沿岸在2.5~3.0米之间。

季节变化:黄、渤海沿岸平均潮差的季节变化不明显,除了位于渤海湾顶部的塘沽和位于辽东湾顶部的营口分别为0.55米和0.31米以外,其他都在0.2米以内。平均潮差以8月或9月最大,12月或1月最小,但其中秦皇岛和连云港例外,秦皇岛7月最大,5月最小,连云港4月最大,12月最小。

综上所述,平均潮差的最大值一般出现在秋季或春季,最小值出现在冬季或夏季,这是因为春分和秋分时,日、月运行接近于赤道,天体引潮力较大,夏季和冬季则相反。当然气象因素对平均潮差的季节变化的影响也起一定的作用,当受台风和寒潮袭击时,潮位有骤升或骤降现象,一般升降可达1米左右。 ③潮时

黄、渤海由于潮波传播的先后不同,高潮间隙一般自东向西北、自外海向沿岸逐渐增加。

④河口潮汐

河口潮汐也是由海洋传入的潮波引起的,但是它受河口地形、上游水流和气象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其主要特征仍与海洋潮一样,受天文因素所制约。如河口潮汐随月相变化亦非常明显,一般朔、望后1-3天出现大潮,上、下弦后1-3天

7

出现小潮;随着太阳赤纬变化皆有日朝不等现象;潮差也随季节的不同而有变化,但是河口潮汐在潮时、高低潮间隙、潮差等方面有不同于海洋潮汐。

河口潮汐由于受上游河水下流的作用,故涨潮时间小于落潮的时间,涨潮时间由河口向上游逐渐减小,落潮时间逐渐增加,形成涨、落潮时间明显不等,且俞向愈大。高潮间隙是月亮上中天或下中天的时间到当地发生高潮时的时间间隙,河口的高潮间隙一般由河口向上游递增。河口的潮差一般是由河口上游递减,但在显著的喇叭形状的河口,由于河口向上游紧缩。使潮能集中,故潮差向上游递增。 ⑤潮流

黄、渤海海区由于水浅、海流弱,潮流的作用就显得很重要,一般在近岸及海峡、水道、港湾等狭窄处,因受地形限制多为往复流。而海外,则多为回转流,即流向流速不断改变。每一潮汐周期,一般是顺时针方向回转一周。连云港港附近及海洲湾等处则为反时针方向。

黄海北部流速由西向东增大,黄海南部流速由北向南增大。黄海最大流速出现在朝鲜南岸,渤海海峡流速也较大。流速最小出现在黄海中部。

黄海潮流的流速,一般均为1.5节,大潮时为2节。射阳河口为2.5~3节,而成山角附近大潮时达3节以上。最大流速在高低潮前后。

渤海潮流的流速,一般为1~2节,葫芦岛、秦皇岛及蓬莱头附近为2.5~3节,而老铁山附近最大流速近岸可达6.25节。最大流速在青岛高潮前3小时和后2小时。

(2)海流

黄、渤海海区的海流,除表层因受风的影响而带有风生流外,其整个环流则是由沿岸流和暖流两个系统形成。暖流北上,沿岸流一般南下。两者大体上形成了半封闭性反时针方向的流动。

黄海暖流为对马暖流的一个分支流、流向终年偏北,流速冬强夏弱,平均为0.1节。夏季黄海暖流有一小部分进入渤海。

渤海海峡在稳定的情况下,终年有北进南出的环流,流速夏强冬弱。入渤海后,因受地形影响,又分成二支流:一支右转入辽东湾;另一支左流入渤海湾,构成渤海环流。而其中辽东湾环流不稳定,其趋势随季风和河川地流量而变;渤海湾的环流,则较稳定,并与渤海南部沿岸构成渤海南环流。

黄海沿岸海流,为渤海南部沿岸流沿山东半岛北岸绕成山角南下,途径终年不变。

在山东高角以北的一段沿岸流,流幅较宽,距岸约30海里。而到山东高角附近时,由于地形影响流幅减少而流速增大。在山东半岛北岸时最大流速不超过0.4节,而在山东高角附近,流速有时可达0.6节以上。通过山东高角南下后,流速剧减,其途径也不如以上地区明显,其方向大致沿40~50米等深线的小弧形南下。

此外,在黄海北部辽东半岛东南岸还有一股自东而西的辽南沿岸流,流速冬弱夏强。

风生流,黄、渤海的表层海流,受风影响很大,流速平均为风速的2.5%,冬季强而夏季弱。风影响深度一般为10米,最大20~30米。风生流的流向,根据经验,在黄、渤海海区中,流向可取与风吹去的方向偏右15°~20°。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