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书练习一 下载本文

6.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司马迁《报任安书》) ..7.罔薜荔兮为帷。(《楚辞·湘夫人》) ..8.聊逍遥兮容与。(《楚辞·湘夫人》) ....9.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步出夏门行》) ..10.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 ..

[练习三]

辨析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同义词的差别: (一)观—见—视 1.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左传·宣公二年》) .2.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史记·韩非列传》) .3.目不能两视而明。(《荀子·劝学》) .

(二)行—步—趋—走—奔 1.行六十里,夜至张柴村。(司马光《李朔雪夜入蔡州》) .

2.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战国策·赵策》) .3.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史记·萧相国世家》) .4.兔走触株,折颈而死。(《韩非子·五蠹》) .

5.及下廷尉诏狱,平原吏人奔走诸阙讼之。(《后汉书·史弼传》) .

(三)牙—齿

1.女子七月齿生,七岁齿龀,三七肾气平而真牙生。(李时珍《本草纲目》) .2.唇亡则齿寒。(《韩非子·存韩》) .

(四)哭—泣—啼—号

1.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礼记·檀弓下》) .2.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战国策·赵策》) .3.始卒,主人啼,兄弟哭。(《礼记·丧大记》) .4.冬暖而儿号寒。(韩愈《进学解》) .(五)伐—侵—袭 1.十年春,齐师伐我。(《左传·庄公十年》) .2.夏,郑人侵许。(《左传·庄公二十九年》) .

3.绍为地道,欲袭太祖营。(《三国志·魏书·袁绍传》) .(六)女一妇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 .2.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杜甫《石壕吏》) .(七)畏—恐—惧 1.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庄子·渔父》) .2.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七十四章) .

3.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论语·季氏》) .(八)诛—戮—弑—杀 1.周公相武王诛纣。(《孟子·滕文公下》) .2.及夫李斯受戮,神气黯然。(李白《拟恨赋》) .3.项羽使人阴弑义帝江南。(《史记·高祖本纪》) .4.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墨子·公输》) .

[练习四]

一、根据字形分析,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并说明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1.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易·屯》) .2.北山愚公长息曰。(《列子·愚公移山》) .3.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陶渊明《桃花源记》) .4.黄河如带,泰山若厉。(《汉书·功臣表第四》) .5.非秦者去,为客者逐。(《史记·李斯列传》) .6.狄人归其元,面如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7.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范仲淹《岳阳楼记》) .8.塞向墐户。(《诗·豳风·七月》) .

9.王子搜援绥登车,仰天而呼曰??(《庄子·让王》) .10.雕题黑齿,得人肉以祀。(《楚辞·招魂》) .

二、解释下列两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哪个是本义,哪些是引申义: (一)[间]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左传·庄公十年》) .2.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史记·管晏列传》) .3.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路绝其辎重。(《史记·淮阴侯列传》) .4.间命工斫木为橱,贮书若干万卷。(汪琬《传是楼记》) .5.至曰:“楚有六间,不可失也。”(《左传·成公十六年》) .6.韩信使人间视。(《史记·淮阴侯列传》) .(二)[发] 1.发使使燕。(《史记·淮阴侯列传》) .2.塗有饿莩而不知发。(《孟子·梁惠王下》) .3.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尽心上》) .4.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战国策·赵策》) .5.夫鹓鶵发于南海。(《庄子·秋水》) .6.舜发于畎亩之中。(《孟子·告子下》) .

三、解释加点词或词组,说明它们古今意义变化的类型: 1.饮于河渭。(《山海经》) .2.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论语·微子》) ..3.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 .

4.不恨我不见石崇,恨石崇不见我!(《洛阳伽蓝记》) .

5.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岳阳楼记》) .6.鞠狱故不以实。(《汉书·赵广汉传》) .7.父母闻之,清宫除道。(《战国策·秦策》) .8.下流之人,众毁所归。(杨恽《报孙会宗书》) ..

[练习五]

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中说,引申是基于联想作用而产生的一种词义发展。甲义引申为乙义,两个意义之间必然有某种联系,或者说意义有相关的部分。从义素分析的角度来说,就是甲乙两义的义素必然有共同的部分。一个词的某一义位的若干义素,在发展过程中保留了一部分,又改变了一部分(或增,或减,或变化),就引申出一个新的义位,或构成一个新词。例如,“信”有这样几个意义: 1.言语真实。《老子》:“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2.对人真诚,有信用。《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3.相信。《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4.的确,确实。《韩非子·难一》:“舜其信仁乎?” 5.凭证。《史记·外戚世家》:“用为符信,上书自陈。” 6.信使。杜甫《寄高适》:“书成无信将。”

7.音讯。杜甫《得弟消息》:“近有平阴信,遥怜舍弟存。” 8.书信。白居易《谢寄新茶》:“红纸一封书后信。” 用义素分析法分析如下: 1.言语真实:[言语]+[真实] 2.有信用:[对人的态度]+[真实] 3.相信:[确认]+[某种情况]+[真实] 4.的确:[某种动作/状态]+[真实] 5.凭证:[用以证明情况真实]+[物品] 6.信使:[携带凭证传递消息或命令]+[人] 7.音讯:[信使传递的]+[消息] 8.书信:[传递音讯的]+[文字材料] 综上,“信”的引申图示:

3.相信 4.的确 ↖ ↗

信(1.言语真实,本义)

↙ ↘

2.有信用 5.凭证→6.信使→7.音讯→8.书信

结合以上例证,分析以下各词词义引申的方式: 1.[练]

(1)凡染,春暴练。(《周礼·天官·染人》) (练:把生丝煮熟,使之柔软洁白。) (2)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谢玄晖《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练:白色的熟绢。) (3)(翟方进)荐宣明习文法,练国制度。(《汉书·薛宣传》) (练:详熟。) (4)篇中练句,句中练字。(张表臣《珊瑚钩诗话》) (练:琢磨,推敲。) 2.[绝]

(1)折骨绝筋,终身不可以相及也。(《荀子·修身》) (绝:断丝。) (2)名灭爵绝,国土不传。(《后汉书·马援传》) (绝:尽,断绝。) (3)投笔抽刀而绝。(《后汉书·束歙传》) (绝:自绝,死亡。)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绝:极。) (5)不远道里,故能威绝域之民。(《管子·七法》) (绝:远。) (6)绝唱高踪,久无嗣响。(《宋书·谢灵运传论》) (绝:高超,绝妙。) 3.[北]

(1)北,乖也,从二人相背。(《说文解字》) (2)分北三苗。(《书经·舜典》)

(3)食人炊骨,士无反北之心。(《战国策·齐策》) (4)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韩非子·五蠹》)

4.[错]

(1)错刀以黄金错其文。(《汉书·王莽传》) (2)剪发纹身,错臂左衽。(《史记·赵世家》) (3)翘翘错薪。(《诗经·周南·汉广》) (4)譬如四时之错行。(《礼记·中庸》)

(5)刘向治谷梁春秋,与仲舒错。(《汉书·五行志》) (6)江边老翁错料事,眼暗不见风尘清。(杜甫《释闷》)

[练习六]

一、名词解释:

1.偏义复词 2.同源词 3.昭穆 4.既望 5.反训 6.大宗、小宗 二、归纳下列句中“以”的义项和词义: (1)终不必用兮,贤不必以。(《离骚》)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孟子·梁惠王上》)

(3)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左传·僖公四年》) (4)宫之奇以其族行。(《左传·僖公五年》)

(5)夫蜻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以。(《战国策·楚策》) (6)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战国策·赵策》)

(7)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楚辞·卜居》) (8)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论语·微子》) 三、归纳下钱句中“与”的义项和词义:

(1)君哉,舜也,巍巍乎,有天下而不与焉。(《孟子·滕文公上》) (2)天与弗取,反受其殃。(《史记·信陵君列传》) (3)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耳。”(《论语·先进》) (4)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礼运》) (5)晋未可与争。(《左传·成公三年》)

(6)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论语·公冶长》) (7)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左传·宣公二年》)

(8)因人之功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武,不整。(《左传·僖公三十年》) 三、王力先生说:“汉语的滋生词和西洋语言不同”。谈谈你的理解。 四、谈谈词汇的几个基本特性。 五、词义的发展演变有哪些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