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复习知识点,推荐文档 下载本文

①氧化亚铁(FeO):黑色粉末

②氧化铁(Fe2O3):红棕色粉末,俗称铁红

③四氧化三铁(Fe3O4):黑色晶体,俗称磁性氧化铁 铁的氧化物都难溶于水,但能与酸反应:

FeO + 2H+ = Fe2+ + H2O Fe2O3 + 6H+ = 2Fe3+ + 3H2O Fe3O4 + 8H+ = Fe2+ + 2Fe3+ + 4H2O 2.铁的氢氧化物

①用可溶性的铁盐和亚铁盐与碱溶液反应制取氢氧化物 A制取氢氧化铁: Fe3+ + 3OH- = Fe(OH)3↓ B制取氢氧化亚铁:Fe2+ + 2OH- = Fe(OH)2↓ ②氢氧化铁的性质(红褐色沉淀物)

A能与酸反应:Fe(OH)3 + 3H+ = Fe3+ + 3H2O B受热易分解:Fe(OH)3 == Fe2O3 + 3H2O ③氢氧化亚铁的性质(白色絮状沉淀物)

A能与酸反应:Fe(OH)2 + 2H+ = Fe2+ + 2H2O

B有还原性,能被氧气氧化成氢氧化铁(白色→灰绿色→红褐色) 4Fe(OH)2 + O2 + 2H2O = 4Fe(OH)3 3.铁盐(Fe3+)和亚铁盐(Fe2+) 可以用硫氰化钾溶液(KSCN)鉴别铁盐(Fe3+)和亚铁盐(Fe2+),铁盐(Fe3+)中加入硫氰化钾溶液(KSCN)会变成红色。

4.铁三角(铁单质Fe、铁盐Fe3+、亚铁盐Fe2+ 三者之间的转化)

原理:Fe只具有还原性、Fe3+只具有氧化性、Fe2+ 既具有还原性又具有氧化性

(1)铁单质的转化

5

① Fe + 2H+ == Fe2+ + H2↑ (H+、Cu2+、Fe3+等)

② 2Fe + 3Cl2 == 2FeCl3 (Cl2、HNO3、浓H2SO4等) (2)Fe2+ 的转化

③ FeO + H2 == Fe + H2O (H2、CO、Al、Zn等) ④ 2FeCl2 + Cl2 == 3FeCl3 (Cl2、HNO3等) (3)Fe3+的转化

⑤ Fe2O3 + 3CO == 2Fe + 3CO2 (CO、H2、C等) ⑥ 2FeCl3 + Cu == 2FeCl2 + CuCl2 (Cu、Fe等)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一.硅元素:自然界中无游离态的硅,主要以氧化物和硅酸盐的形式存在。 二.二氧化硅(SiO2)

物理:熔点高、硬度大、不溶于水、洁净的SiO2无色透光性好。 化学:化学稳定性好、除HF外一般不与其他酸反应,可以与强碱(NaOH)反应,酸性氧化物,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SiO2+4HF == SiF4 ↑+2H2O

SiO2+CaO === CaSiO3

SiO2+2NaOH == Na2SiO3+H2O

不能用玻璃瓶装HF、装碱性溶液的试剂瓶应用木塞或胶塞。 三.硅酸(H2SiO3)

酸性很弱(弱于碳酸)溶解度很小,由于SiO2不溶于水,硅酸应用可溶性硅酸盐和其他酸性比硅酸强的酸反应制得。

Na2SiO3+2HCl == H2SiO3+2NaCl

硅胶多孔疏松,可作干燥剂,催化剂的载体。

1.弱酸性(能与强碱反应)H2SiO3 + 2NaOH = Na2SiO3 + 2H2O 2.不稳定性(受热易分解)H2SiO3 == SiO2 + H2O 四.硅酸盐

硅酸盐是由硅、氧、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分布广,结构复杂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溶于水。(Na2SiO3 、K2SiO3除外)

最典型的代表是硅酸钠Na2SiO3 :可溶,其水溶液称作水玻璃,可作木材防火剂(耐高温、不燃烧)和黏胶剂。

CO2少量:Na2SiO3 + CO2 + H2O = H2SiO3↓ + Na2CO3

高温

CO2过量:Na2SiO3 + 2CO2 + H2O = H2SiO3↓ + 2NaHCO3 注意:硅酸钠溶液要密封保存,防止其吸收空气中的CO2而变质 五.常用硅酸盐产品:玻璃、陶瓷、水泥。 1.陶瓷是以黏土为原料,经高温烧结而成的。

2.普通玻璃是以纯碱、石灰石、石英为原料,经混合、粉碎,在玻璃窑中熔融制得的。

Na2CO3 + SiO2 == Na2SiO3 + CO2↑ CaCO3 + SiO2 == CaSiO3 + CO2↑

3.水泥是以黏土和石灰石为原料,经研磨、混合后在水泥回转窑中煅烧,再加入适量石膏,研成细粉而成。 六.硅单质

有晶体和无定形两种。晶体硅结构类似于金刚石,有金属光泽的灰黑色固体,熔点高(1410℃),硬度大,较脆,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① 与氢氟酸反应:Si + 4HF = SiF4↑ + 2H2↑ ② 与 氯气 反应:Si + 2Cl2 == SiCl4

单质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应用:半导体晶体管及芯片、光电池。

第二节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一.氯气

物理性质:黄绿色气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加压和降温条件下可变为液态(液氯)和固态。 制法:MnO2 +4HCl (浓) === MnCl2+2H2O+Cl2 ↑

闻法: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氯气进入鼻孔

化学性质:很活泼,有毒,有氧化性, 能与大多数金属化合生成金属氯化物(盐)。也能与非金属反应: 2Na+Cl2 === 2NaCl 现象:大量白烟 2Fe+3Cl2 === 2FeCl3 现象:棕黄色的烟 Cu+Cl2 === CuCl2 现象:棕黄色的烟

6

点燃点燃点燃

H2+ Cl2 === 2HCl 现象:发出苍白色火焰,生成大量白雾。 燃烧: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燃烧的本质是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所有发光放热的剧烈化学反应都称为燃烧。 Cl2的用途:

① 自来水杀菌消毒:Cl2+H2O == HCl+HClO

在25℃时1体积的水溶解2体积的氯气形成的溶液为氯水,为浅黄绿色。其中次氯酸HClO有强氧化性和漂泊性,起主要的消毒漂白作用。次氯酸有弱酸性,不稳定,光照或加热分解,因此久置氯水会失效。

2HClO === 2HCl+O2 ↑

②制漂白液、漂白粉和漂粉精

制漂白液 Cl2+2NaOH=NaCl+NaClO+H2O 其有效成分NaClO比HClO稳定多,可长期存放 漂白原理:2NaClO + CO2 + H2O = Na2CO3 + 2HClO

制漂白粉和漂粉精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漂白原理:Ca(ClO)2 + CO2 + H2O = CaCO3 ↓+ 2HClO

光照

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