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细胞植物体,可连接成多细胞的群体或少数几种为丝状体。营养细胞无鞭毛。硅藻细胞壁上都具排列规则的花纹,主要有点纹、线孔纹和肋纹。细胞分裂是主要的生殖方式。大孢子在性质上是合子性的,它们由配子的结合,或由自由配合结果促成的,但在某一定的情况下,这种复大孢子,系由单性生殖所促成的。同化产物主要为脂肪。营养细胞无鞭毛,但很多种类因具壳缝而会运动。
外层为硅质,内层为果胶质,细胞壁无色、透明。色素有叶绿素、a、c、β-胡萝卜素、硅藻黄素、岩藻黄素等。色素体呈粒状、叶状,分枝状或星状,体呈黄绿色或黄褐色。细胞壁的构造像一个盒子,套在外面的较大,为上壳,相当于盒盖;套在里面的较小,为下壳,相当于盒底。
3、 硅藻有何价值?目前人工培养常用作水产饵料的有哪些种类?能形成赤潮的硅藻有哪些常见种类?
硅藻是海洋浮游植物的主要组分,是海洋初级生产力的主要贡献者是海洋有机物的主要生产者一。在工业上用途广泛,可作为建筑、磨光等材料,过滤剂、吸附剂、造纸、橡胶、化妆品和涂料的填充剂,以及保湿材料等。化石硅藻对石油勘探有关的底层鉴定及古海洋地理环境的研究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肋骨条藻、三角褐指藻、牟氏角毛藻、新月拟菱形藻等常用作水产饵料。
圆筛藻属、尖刺菱形藻、中肋骨条藻、佛氏海毛藻、菱形海线藻、角毛藻属、根管藻属、海链藻属等繁殖过盛,形成赤潮。
1、 甲藻门有何特征?
甲藻多数种类为单细胞,细胞呈球形、卵形、针形至多角形等,少数为丝状体或由单细胞连成的各种群体。有背腹之分,背腹扁平或左右侧扁。细胞前后端有的具角状突起。具2条顶生或腰生鞭毛,可以运动。细胞裸露或具一层薄的纤维素质壁或由多数板片构成的外壳(壳壁),除含有叶绿素a、c、β胡萝卜素外,还特含甲藻素和多甲藻素。色素体多个,一般呈黄褐色、红褐 色或蓝绿色,贮存物质为淀粉或脂肪。
3、 举例说明甲藻的饵料价值
甲藻分布十分广泛,海水、淡水、半咸水均有分布。多数种类生活于海洋中,几乎遍及世界各大海区,是海洋浮游生物的一个重要类群,在海洋生态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甲藻通过光合作用,合成大量有机物,其产量可作为海洋生产力的指标。甲藻同硅藻一样,也是海洋小型浮游动物的重要饵料之一。
可在鱼池中大量生殖,形成优势种群。如真蓝裸甲藻是鲢鳙的优质饵料,素有“奶油面包”之称。光甲藻对低温,低光照有极强的适应能力,是北方地区鱼类越冬池中浮游植物的重要组成成份,其光合产氧对丰富水中溶氧,保证鱼类安全越冬有重要作用。
4、 能形成赤潮的甲藻有哪些种类?
夜光藻,可使海水缺氧,堵塞动物的呼吸器官而导致生物窒息;短裸甲藻分泌神经毒素,直接释放到海水中,使鱼、虾、贝类大量死亡;多边舌甲藻,在藻体死亡后产生毒素,危害海洋生物。
1、衣藻属(Chlamydomonas)图1-9-3单细胞,卵圆形、球形或椭圆形,长为宽的2倍;色素体大,1个,杯状;2条、顶生、等长鞭毛位于细胞前端;眼点桔红色1个,具感光作用;大量繁殖可形成水华;繁殖以细胞分裂为主。
3、 如何区别绿藻纲与接合藻纲的种类?
绿藻门分刚检索表
1(2)运动细胞或生殖细胞具鞭毛,能运动。有性生殖不为接合生殖。。。。。。。。绿藻纲 2(1)营养细胞或生殖细胞均无鞭毛,不能运动。有性生殖为接合生殖。。。接合藻纲 绿藻纲的运动细胞或生殖细胞具2、4或多条等长的鞭毛。能运动。有性生殖多为同配或异配,少有卵配,无接合生殖。接合藻纲植物体营养细胞和生殖细胞均无鞭毛。不能运动。有性生殖为特殊的接合生殖,由营养细胞形成不具鞭毛的可变性的配子相互结合,产生接合孢子。
4、 试述绿藻与水产养殖的关系
浮游种类是海产经济动物幼体的重要饵料。淡水绿藻是淡水水体中藻类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绿球藻目的种类,是鱼池浮游生物的主要组成,在作为滤食性鱼类的饵料,或是鱼池生物环境方面都起着积极的作用。在水体净化、水环境保护方面也具有一定意义。丝状绿藻在管理不善的养殖池塘大量发生,一方面可与其他藻类争夺营养和生活空间,另一方面
也能直接对鱼苗等养殖动物造成“天罗地网”般的裹缠而致死。
2、 简述原生动物的生态分布特点及其与水产养殖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自由生活的原生动物在地球上分布极为广泛,只要有水分的地方就有原生动物的生存。原生动物的分布形式主要是团块型分布。不同的水域有不同的优势种群的原生动物,原生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动常表现出周年变化,季节变化等特点。淡水的原生动物比海洋更加多样化,沿岸区由于栖息环境的复杂化和营养物质的丰富,原生动物种类比远洋区更丰富。分布在海洋的浮游原生动物以自养型生活的为主。
原生动物可以用来作为污水处理的指标生物,在自然水体中作为有机污染的指示指标。通常是水生经济动物如鱼、虾、贝类直接或间接的天然饵料。在养鱼水域中,大量异养原生动物增殖,取食水中藻类,会造成水体缺氧,影响渔业生产。少数种类大量繁殖,造成近海赤潮发生,危害渔业。
4、 简述轮虫的主要特征
轮虫是小型多细胞动物,体型虽小但其结构比原生动物要复杂的多,有消化、生殖、神经等系统。主要特征是具有头冠、咀嚼囊和原肾管。具有纤毛环的头冠。轮虫的头部前端扩大成盘状,其上方有一由纤毛组成的轮盘,是运动和摄食的器官。身体其他部分没有纤毛。轮虫消化道的咽部特别膨大,形成肌肉很发达的咀嚼囊,内藏咀嚼器。体腔两旁有一对原肾管,其末端有焰茎球。全身包以淡黄色或乳白色表皮。
2、 简述桡足类的基本特征
小型、低等的甲壳动物。身体狭长,分节明显,由16~17个体节组成。体分前体部和后体部,在两者之间具一活动关节。第一触角比较发达,为运动和执握器官。躯干肢6对,第一对为颚足,后五对为步足,其中前四对构造相同,双肢型,第五对常退化,两性有异,是桡足类的重要分类依据。腹部无附肢,末端具1对尾叉。
3、 试述哲水蚤目、剑水蚤目和猛水蚤目的主要区别,并以图示之
哲水蚤目的感觉毛一侧弯曲,剑水蚤目和猛水蚤目则两侧均弯曲。第一触角的长度和节数,与生活习性有关,完全营浮游生活的哲水蚤目类较长,部分营浮游生物的剑水蚤类则较短,营底栖生活的猛水蚤类最短;哲水蚤目和猛水蚤目基本为双肢型,剑水蚤目外肢退化为单肢型。哲水蚤目心脏呈卵圆形,剑水蚤目和猛水蚤目没有心脏和血管。剑水蚤目雌性生殖孔多为2个,哲水蚤目和猛水蚤目常为1个。 4、
1、 简述浮游幼虫的生态特点和分布特征
生态特征:出现的周期性,幼虫的出现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每逢生殖季节,便有大量底栖动物的幼虫出现在浮游生物中;出现的短期性,幼虫仅仅是动物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不可能在海中浮游很久,幼虫浮游时期的长短随种类而异,同时也受外界环境因素;分步的不均匀性,由于各类底栖动物的密集区不同,幼虫的分布显得很不均匀。
分布特征:平面分布,特点是近海多、外海少,热带海多、两级海少,浮游幼虫常出现密集现象;垂直分布,一般都分布在海水上层,因为只有在这个水层,幼体才能获得丰富的浮游植物,同时也和早期幼虫的趋光性有关,有些种类的幼体还有昼夜垂直移动现象,白天栖息较深水层,晚上升至表层可见;季节分布,在繁殖盛季(春、夏、秋),幼虫的种类多、数量大,成为浮游生物群落的优势类群,而在冬季,数量和种类都少,在纬度不同的海区,幼虫的季节分布也不相同。
1、 简要说明水生环节动物的主要类群和特征
环节动物分为原环虫纲、多毛纲、寡毛纲、蛭纲、螠纲和星虫纲。
环节动物的生物学特征为:身体两侧对称、同律分节、三胚层、真体腔、闭管式循环系统、链状腹神系统,同时体壁向外延伸成扁平状的疣足和刚毛,雌雄同体或异体,间接发育的种类均有担轮幼虫期。
2、 何谓底栖动物?包括哪些类群?
生活史的全部或大部分时间生活于水体底部的水生动物群成为底栖动物。底栖动物可以分为原生底栖动物和次生底栖动物。原生底栖动物的特点是能直接利用水中溶解氧的种类,包括常见的蠕虫、底栖甲壳类、双壳类软体动物等;次生底栖动物是由陆地生活的祖先在系统发生过程中重新适应水中生活的动物,主要包括各类水生昆虫、软体动物中的肺螺类。底栖动物分三种生活类型:底上生活型、底内生活型和底游生活型。
1、 软体动物们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软体动物绝大多数栖息于水底,软体动物身体不分节,左右对称,身体通常分头、足、内脏囊三部分。头部有口及附属器和感觉器官;足位于身体腹面,具强健的肌肉组织,为运动器官;内脏囊中包含各种内部器官,位于身体的背面。体腔通常退缩为围心腔。软体动物由于身体柔软,且大多运动迟缓,体外包被着外套膜所分泌的坚硬的贝壳。
2、 比较腹足类、双壳类和头足类主要结构特点的异同
腹足类:身体明显的分头、足、内脏囊三部分,左右不对称;外套膜分泌形成的螺旋形贝壳一枚;足面(足底)广阔,足常位于身体的腹侧;头部发达,具1~2对触角;口腔形成口球,内有齿舌,齿舌极发达;心脏位于身体背侧,神经系统由脑、足、脏和胃肠神经节构成,脏神经节及其派生的神经排列不对称;雄雌同体或异体。双壳类:身体左右扁平,两侧对称;身体由躯干、足和外套膜三部分组成,头部退化;壳的背缘以韧带相连,两壳间有一个或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