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习题(北大、复旦版) 下载本文

②沈从文对现代都市文明的嘲讽与批判,是其短篇思想上的一个显著特色。《绅士的太太》、《八骏图》、《王谢子弟》等作品为都市社会的达官与新贵、绅士与太太、教授与大学生、宦途钻营的职员等“上等人”制造一面“哈哈镜”,以照出他们丑恶的嘴脸与灵魂。在《八骏图》这类小说中,沈从文批判中国文化的“阉寺性”等问题。对传统文化及现代文明的“阉寺性”的嘲讽与批判,是沈从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光彩的一笔。

③关于湘西完美人性的思考与表现。以“乡下人”自居的沈从文的小说里有两个并存的世界:湘西人性世界与都市文明世界,他用湘西人性世界反观并批判都市文明世界,而统一于完美人性的思考与表现中。这类作品主要有《萧萧》、《柏子》、《月下小景》等,这些作品集中、反复地表现作家在《边城》里所表现的那种“优美、自然”的人性思想。为表现完美人性的理想,作者以表现青年男女的性爱作为切入视角与中心话题。《神巫之爱》、《龙朱》等作品近似民间传说或宗教故事,有的甚至是受其影响改造、制作而成,作者的用意仍然是基于重建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复归原始人之本性的思考,使其笔下对性爱的描写与表现,达到“神性”的境界与永恒的美。

10.被称为“文体”小说家的沈从文创造了三种基本文体形态。一是描述湘西与都市下层人物日常生活与命运的写实故事,如《丈夫》、《牛》、《菜园》等,这类小说所采用的是温情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为表现纯粹的人性,有时融会浪漫主义创作方法,显示出含蓄沉静的风格。二是根据民间、宗教故事创作的浪漫传奇,如《媚金·豹子·与那羊》、《神巫之爱》以及根据佛经故事进行改造制作的《月下小景》等。这类小说采用浪漫主义的奇想与荒诞,创造神化与主观理想化的故事及其氛围,表现出奇幻优美的风格。三是嘲讽、抨击现代都市“上等人”所谓“文明”的讽刺小说。讽刺小说是用批判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抓住被揭露的对象的精神病态以及由精神病态而生成的悖理行径,辛辣地进行冷嘲热讽。三种形态是三种创作方法、三种风格的美。

11.沈从文短篇小说的主要艺术特色,集中在他对文体的创造上。他的小说有三种基本文体形态(详见上题)。

其次,在文体创造上沈从文追求文体结构的千变万化,每一篇是每一篇的个性形态,互不雷同。他的全部短篇中几乎找不到两篇结构相同的作品来,堪称难能可贵。他所持的是逆向型思维方式,不拘常格,求异思变。文体的自觉使作家获得了文体结构与文体解放的极大自由。有的基本以人物对话铺就成篇,是断面叙述结构(《雨后》),有的是在共时共空背景下,以一个中心人物作为叙述人,同时描述八个人的生活片断,是橘瓣绽开式结构??他所追求的是水的不拘常形与水的一任其性的流动,表现在结构上是自然、流畅和千姿百态;表现在文体上则使他的小说打破各种文体间的界限,产生了明显的边缘性。

12.老舍与沈从文同是京派讽刺作家,都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反思,两者却有明显的区别。作为“根”是北京“城里人”的老舍,站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立场上,在肯定小市民身上传统美德的前提下对其身上所存在的弱点进行批判;作为“根”在湘西的“乡下人”的沈从文,则是站在原始蛮荒的湘西人性世界的立场上,对现代都市文明及传统文化予以基本否定,进而对现代文明的“上层人”进行毫无保留的嘲讽与抨击。老舍多用夸张变形的描写,以在幽默中批判,是一种夸张幽默的风格;沈从文善于抓住人物自身思想与行为、奉行的哲学与自身人性的矛盾及心理变态进行如实叙写或白描,在讽刺中鞭挞,是一种客观讽刺的作风。

13.《湘行散记》与《湘西》与沈从文的小说一样,一如既往地表现人性与人情的美,绘制湘西世界独特的风景风情画,关心体恤苗瑶少数民族受压迫、被迫害的悲惨命运和血泪生活,但在沈从文的这些散文中,同时又表现出与小说不同的思想风貌。

首先,《湘行散记》与《湘西》表现着作者炽热的本土性。沈从文与一般作家的本土性有相似的一面,更有其特殊性。作为永远只承认是“乡下人”的作者;不是在忆想梦呓中,却是游子两次回乡、切切实实站在“生于斯、长于斯”的灾难深重的故土上抚今追昔,面对湘西命运多舛的未来而“歌哭于斯”。他在22篇散文中集中、反复抒写着他的一颗“湘西”之心,他书写湘西的历史与现实,因她是作者心中永存的一方热土而“怀着不易形诸笔墨的沉痛和隐忧”。

其次,这两本散文集表现着作者鲜明的本族性。湘西民族问题,一直是作为苗族作家沈从文的内衷隐痛,因此他很自觉地在散文中流露出其民族倾向,反复贯穿着这样的思想:为苗族人民仗义执言,洗雪强加在他们头上“苗蛮土匪”的罪名和耻辱。沈从文在这些抒写个

人隐痛的散文中,把自己当作本民族义不容辞的代言人,同时怀着切肤之痛与深刻的悲悯,描写他们血迹斑斑的历史与艰辛的现状。

另外,在这两本散文集中,作者继续造他的“希腊神庙”。作者从这些鲜活的生命与爱的疯狂追求中间,进行着爱欲即为生命、生命契合自然的人性的哲理思考,这种悖逆传统道德与伦理的思考,表现了沈从文独特的、原始主义的人性思想。总之,本土性、本族性以及人性的哲理思考,这些是沈从文散文表现“自我”的主要方面。

14.《湘行散记》与《湘西》在艺术上有着显著的特色。第一,作者以“我”的见闻与行动为叙写线索,一方面叙述现实的人与事,一方面将湘西历史、地理等地域文化的背景加以穿插与糅合,浑然而为一体,避免了架空的议论与借景抒情的套路。第二,沈从文的散文是小说家的散文,习惯在具体作品中融进小说的人物对话与细节 、情节 的描写,往往形成小说的情节 性与情境氛围。如《一个多情水手与一个多情妇人》中的描写。第三,作者的抒情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姿态。描绘山川风景、民风民俗时,多采用融情入景的手法形成诗一般的意境,如《鸭窠围的夜》;叙述、评述湘西的历史与现实时,往往是议论与抒情的结合,如《凤凰》。

第九章 曹禺

【重点内容提要】

1.曹禺剧作的艺术特色。

2.周朴园形象分析。 3.蘩漪形象分析。

4.分析陈白露性格及其典型意义。 5.简析《日出》的结构特点。 6.简析愫方形象及其美学价值。 7.简析《北京人》的艺术特色。

【综合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曹禺原名,出生于天津一个家庭。

2.曹禺在南开中学曾参加过易卜生的、和莫里哀的等剧的演出。

3.1936年曹禺在《日出·跋》中公开承认自己年轻的时候沉醉于的深邃艰深的艺术里。 4.1933年曹禺完成了处女作的创作,1934年7月经巴金的推荐,在第二卷第3期发表。 5.是“五四”后出现的第一部多幕话剧,也是曹禺的成名之作。 6.《雷雨》是“五四”以后出现的第一部,也是的成名之作。 7.《雷雨》以“五四”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家庭的悲剧。

8.1936年,曹禺创作了以30年代初期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大都市生活为背景的幕话剧。 9.和的发表标志着中国话剧创作的成熟。 10.1937年,曹禺创作了三幕剧《原野》,这是曹禺剧中唯—一部以为题材的作品。 11.1937年创作的,是曹禺剧作中唯—一部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 12.《原野》通过的悲剧反映了受尽地主焦阎王压迫的农民的挣扎和反抗。 13.《原野》中的地主形象是。 14.《原野》的第三幕中运用手法来表现,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 15.曹禺抗战期间发表的,又名《全民总动员》,号召全民总动员,参加抗战工作。 16.曹禺1947年创作的电影剧本是。

17.曹禺抗战期间发表的,是根据尼格里的《TheRedVellefcoat》的大意改写的独幕剧。 18.曹禺的戏剧描写了一所医院在抗战初期的腐败现象。 19.《蜕变》中的两个立志改革的爱国志士形象是专员和医生。

20.曹禺的主要描写了旧中国一个典型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如何从“盛极一时”,到逐步走向衰落和崩溃的过程。

21.曹禺改编巴金的同名小说《家》,以、、三个人物的关系作为剧本的主要线索。

22.曹禺改编的《家》是幕剧,作者选择、、以及四个情节 来集中揭示人物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

23.《雷雨》通过和揭露了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带有浓厚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罪恶及其必然崩溃的命运。

24.《雷雨》中的周朴园是一个带有的人物,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富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

25.《雷雨》中,在的情节 中,周朴园在家庭中专横暴戾的面目暴露无遗。 26.《雷雨》中,最“雷雨”式的人物是。

27.在《雷雨》这部戏里,通过与的矛盾直接表现了两个阶级的互相对立。 28.是以30年代初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大都市生活为背景的话剧。 29.《日出》是幕话剧。 30.《日出》的主题是表现了一个的社会。 31.《日出》在结构艺术上运用了的表现方式。 32.《日出》的女主人公是,她既“爱生活,又厌恶生活”。 33.方达生是曹禺话剧中的人物。 34.《北京人》发表于年,作者巧妙地运用象征手法,以象征封建阶级的灭亡。 35.《北京人》中,“自己不想感觉自己还有感觉”的人物是,奉行“什么可怜的人我们都要帮助”这一人生哲学的是。

36.《北京人》的戏剧冲突在与以及与、之间都表现得尤为尖锐。 37.《北京人》中,活像《红楼梦》里的王熙凤。

38.是《北京人》中的一代新人,她跟的几段对话,是作者揭示两位女性心灵的重笔。 二、单项选择题

l.曹禺的处女作《雷雨》完成于()

A.1932年B.1933年C.1934年D.1935年 2.“五四”以后出现的第一部多幕话剧是() A.《雷雨》B.《日出》C.《原野》D.《家》 3.《日出》是几幕剧?() A.独B.二C.三D.四

4.1936年,曹禺创作的《日出》是以哪一时期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大都市生活为背景的话剧?()

A.20年代初期B.20年代中期C.30年代初期D.30年代中期 5.曹禺唯—一部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是() A.《原野》B.《日出》C.《北京人》D.《桥》

6.曹禺抗战期间发表的哪部作品又名《全民总动员》?() A.《正在想》B.《黑字二十八》C.《蜕变》D.《桥》

7.曹禺的哪部作品描写了一个典型的士大夫家庭如何从家运兴旺“盛极一时”,到逐步走向衰落和崩溃的过程?()

A.《北京人》B.《日出》C.《蜕变》D.《原野》 8.金子是曹禺哪部剧作中的人物?() A.《北京人》B.《日出》C.《蜕变》D.《原野》 9.地主焦阎王是曹禺哪部剧作中的人物?() A.《北京人》B.《日出》C.《蜕变》D.《原野》 10.《雷雨》中最“雷雨”式的人物是() A.周萍B.鲁侍萍C.周冲D.蘩漪 11.《雷雨》中的罪恶元凶是()

A.周朴园B.周萍C.周冲.D.蘩漪 12.《日出》是几幕话剧?() A.独B.二C.三D.四

13.李石清是曹禺哪部剧作中的人物?() A.《雷雨》B.《日出》C.《北京人》D.《原野》 14.潘月亭是曹禺哪部剧作中的人物?()

A.《雷雨》B.《日出》C.《北京人》D.《原野》 15.黄省三是曹禺哪部剧作中的人物?() A.《雷雨》B.《日出》C.《北京人》D.《原野》 16.方达生是曹禺哪部剧作中的人物?() A.《雷雨》B.《日出》C.《北京人》D.《原野》 17.《北京人》中懒到“自己不想感觉自己还有感觉”的废物形象是() A.曾皓B.曾文清C.曾思懿D.愫方 三、多项选择题

1.标志着中国话剧创作成熟的作品是() A.《雷雨》B.《原野》C.《日出》D.《北京人》 2.属于曹禺剧作《蜕变》中的人物有() A.梁公仰B.大星C.仇虎D.丁大夫 3.属于曹禺剧作《原野》中的人物有() A.梁公仰B.大星C.焦阎王D.仇虎 4.以下对《原野》的判断,正确的有()

A.仇虎的复仇是由小农意识决定的B.剧中有浓厚的神秘色彩 C.焦阎王的形象塑造得最为丰满D.这是一部三幕剧 5.曹禺抗战时期发表的剧作有() A.《黑字二十八》B.《蜕变》C.《北京人》D.《桥》 6.以下对曹禺剧作《家》的描述正确的有()

A.以觉新、鸣凤、瑞珏为剧本的主要线索B.是四幕剧

C.在原著基础上进行了艺术再创造D.着重表现青年男女对封建婚姻的反抗 7.对周朴园形象的正确分析有()

A.专横暴戾、虚假伪善B.家庭里的专制暴君,社会上的剥削者 C.对侍萍的情感有真实性D.有发展民族工业的雄心壮志 8.对蘩漪形象的正确分析有()

A.悒郁而乖戾,热情而冷漠B.是一个个人主义者

C.是一个敢于冲破封建家庭束缚的“叛逆”D.是最具“雷雨”性格的人物 9.对鲁侍萍形象描述正确的有()

A.纯朴善良、饱经风霜而又有着顽强生活意志的劳动妇女 B.对周朴园的伪善面目认识得较为清楚

C.她对命运的反抗是十分软弱的D.有了相当的阶级觉悟 10.《日出》的艺术特点是() A.“横断面的描写”B.运用象征手法进行表现 C.环境气氛很有戏剧性D.人物性格塑造真实可信 11.对《北京人》中人物表述正确的有()

A.吝啬、自私、非常怕死的曾皓B.笑里藏刀、自私自利的曾思懿

C.不懂世故,时时做梦想发财的江泰D.奉行“什么可怜的人我们都要帮助的”瑞贞 12《北京人》的尖锐戏剧冲突主要有。()

A.曾皓与曾思懿B.曾皓与曾文清C.曾思懿与曾文清D.曾文清与愫方 四、简答题

1.简析《原野》的思想主题及其表现手法。 2.简析曹禺改编《家》的艺术特点。 3.简析《雷雨》的思想主题。 4.简析侍萍形象。

5.简述《日出》的思想主题。 6.简析《日出》的结构特点。 7.简析愫方形象及其美学价值。 8.简析《北京人》的艺术特色。 五、论述、分析题

1.分析曹禺剧作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