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习题(北大、复旦版) 下载本文

27.《寒夜》中,身上体现出一种反道德、重自我的新型现代女性的道德特征。

28.在《激流三部曲》中,是巴金塑造的第一个含有复杂感情的现实生活中活生生存在着的小人物。

二、单项选择题

1.巴金的第一部中篇小说是() A.《灭亡》B.《家》C.《雾》D.《火》 2.陈真是巴金哪部小说中的人物?() A.《灭亡》B.《雾》C.《雨》D.《电》 3.吴仁民是巴金哪部小说中的人物?() A.《灭亡》B.《雾》C.《雨》D.《电》

4.哪部作品写的是一群知识分子在福建从事无政府主义的活动,由于缺乏严密组织而遭到军阀的镇压?()

A.《雾》B.《雨》C.《电》D.《火》 5.杨梦痴是巴金哪部小说中的人物?() A.《寒夜》B.《憩园》C.《复仇》D.《火》 6.标志着巴金小说风格演变的小说是() A.《寒夜》B.《憩园》C.《家》D.《还魂草》 7.《家》中,第一个冲出家庭牢笼的人物是() A.觉新B.觉民C.觉慧D.鸣凤 8.《家》中,处处奉行“作揖主义”而无意中充当封建专制制度帮凶的是() A.觉新B.觉民C.觉慧D.高老太爷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作品,哪些是表现社会革命、探索青年革命道路题材的?() A.《灭亡》B.《憩园》C.《寒夜》D.《雾》

2.下列作品,哪些是表现家庭生活、抨击旧式家庭和罪恶题材的?() A.《寒夜》B.《憩园》C.《新生》D.《春》 3.《爱情三部曲》分别由哪三个中篇组成?() A.《雾》B.《火》C.《雨》D.《电》 4.《激流三部曲》中,成为封建专制制度牺牲品的女性有() A.鸣凤B.瑞珏C.梅D.淑贞

5.下列人物形象中,属于同一个生活原型的有() A.杨梦痴B.觉新C.高克定D.汪文宣 6.巴金早期短篇小说的代表作有() A.《复仇》B.《还魂草》C.《光明》D.《电椅》

7.在下列作品中哪些“家庭”成为强权的对立物,作家所珍惜的伦理组织?() A.《憩园》中的杨家B.《家》中的高家C.《寒夜》中的汪家D.《火》中的田家 8.下列人物中,哪些是“腐朽生活”的代表?() A.高老太爷B.高克明C.万昭华D.冯乐山 9.《家》中,哪两个形象依靠作者所拥有的血缘亲属之间的感情力量,免于脸谱化和概念化?()

A.觉民B.觉新C.觉慧D.高老太爷 10.下列对《寒夜》中汪母评价正确的是()

A.善良、富有自我牺牲精神B.汪文宣悲剧的制造者

C.身上存在着“精神胜利法”D.爱汪文宣,但是又成为汪文宣悲剧的诱因 四、简答、论述题

1.简述巴金中长篇小说创作的两大题材。

2.简析巴金小说《灭亡》的思想内容和主人公杜大心形象。

3.简析巴金早期表现社会革命、探索青年革命道路作品的思想艺术特点。 4.简析《激流三部曲》的思想内容。 5.分析巴金小说创作风格的演变。 6.分析评价《家》的思想成就。

7.分析《家》中梅、鸣凤、瑞珏等悲剧形象的思想艺术力量。 8.分析《家》对年轻一代民主主义的觉醒及其反封建斗争的赞颂。 9.简析高老太爷形象。 10.分析觉新形象。 11.分析《寒夜》思想。 12.简析汪文宣性格。

13.分析评价曾树生性格及其意义。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1.李尧棠芾甘2.“人类至上”3.克鲁泡特金4.专制和强权极端的个性自由 5.《灭亡》杜大心6.181216

7.表现社会革命、探索青年革命道路描写家庭生活、抨击旧式家庭的腐朽和罪恶 8.《灭亡》李冷9.《雾》《雨》《电》10.屠格涅夫11.陈真周如水12.吴仁民 13.《雨》14.《憩园》15.杨梦痴高克定16.《复仇》《光明》《电椅》17.《灭亡》《寒夜》18.《还魂草》19.黑暗的象征物专制的具形化20.平凡的小人物21.《激流》 22.鸣凤梅瑞珏23.旧制度24.高老太爷觉慧觉民 25.《寒夜》《文艺复兴》现实主义26.无技巧的艺术27.曾树生28.觉新 二、单项选择题

1.A2.B3.C4.C5.B6.D7.C8.A 三、多项选择题

1.AD2.ABD3.ACD4.ABCD5.AC6.ACD7.ACD8.ABD9.BD10.ACD 四、简答、论述题

1.在巴金的创作成就中,中长篇小说的创作占了主要的地位,其中又是以两大题材的系列创作最为显著。其一是表现社会革命、探索青年革命道路的题材系列,包括《灭亡》、《新生》、《爱情三部曲》等;其二是表现家庭生活、抨击旧式家庭的腐朽和罪恶的题材系列,主要有《激流三部曲》、《憩园》、《寒夜》等。

2.《灭亡》通过一个年轻的无政府主义者杜大心的形象,真实地描述了自己从参加社会运动以来的心灵的历程。它真切地反映出某些青年知识分子在白色恐怖下的躁动、激愤与反抗的心理。杜大心是一个带有小资产阶级狂热性的革命者,他患有严重的肺结核病,但他忍受着极大的生理痛苦,为反抗专制制度而拼命工作。肺病使他看不到个人的前途,过于强大的黑暗环境又使他看不到人类的前途。虽然他也被人爱过,但个人的爱情远远抵不住他面对人类苦难时产生的绝望,他终于自愿地走上灭亡的道路,以死来获取永恒的安宁。当一个工友被敌人杀头以后,他企图暗杀军阀来平息内心的痛苦,最后白白地牺牲了自己。

3.巴金表现社会革命,探索青年革命道路的系列创作,在艺术风格上基本是《灭亡》的延续。这些作品中凝聚了作家青年时代的生活斗争经历以及社会运动失败以后的激愤情绪,表达了他面对社会现实,满腔怒火无处发泄,渴望战斗却找不到正确道路的悲愤心理。《新生》着重刻画了李冷的成长道路,曲折地反映出当时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由个人主义转向集体主义的心理变化过程。《爱情三部曲》着重描写了一群不满现实的青年知识分子的恋爱与斗争生活。在这部系列小说中,作家有意模仿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创作方法,力图在人物的恋爱过程中把握他们的真实性格,暗示出他们对人生、革命以及信仰的态度。到抗战爆发,巴金又写作了《抗战三部曲》的《火》的前两部,写一群知识青年在抗日救亡中的活动,从创作风格上看,以前作品中寄托的悲愤、绝望的情绪已经渐渐地转为明朗,反映出作家思想风格的变化。

4.《激流三部曲》是一个整体,以一个四世同堂的封建地主家庭为背景,写了封建家长们如何用旧式家庭的教育与伦理观念,野蛮地统治着这个黑暗王国里的子民们,把一个个善良、懦弱的青年男女推上绝路。他们用荒淫无耻的寄生生活,挥霍祖上遗留下来的产业,最终也挖空了家庭的根基,使这个大家族在风雨飘摇中自行崩溃。

5.①巴金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创作风格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始终处于缓慢的演变之中。没有固定的模式,没有明显的界纷,一切都在流动着、发展着,而《灭亡》和《寒夜》,正

是他风格演变的两极标志。巴金在早期(1929-1941)的创作,数量众多,内容庞杂,风格多变,主观色彩浓厚。到了后期(1942-1949),巴金创作的数量减少,热情有所收敛,创作风格由多样趋向统一,创作感情由浮躁转向沉静,开始描写日常生活的琐事,并从中寄托自己的人生理想,在表现与实现生活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中追求至善至美。

②这种创作风格演变的第一个标志,是“家庭”这个概念的涵义在巴金小说里发生了变化。在他早期作品中,“家庭”是黑暗的象征物,专制的具形化,与青年所走的革命道路处于完全对立状态。到了《还魂草》以后,家庭不再作为革命的对立物出现了;相反,它成了强权的对立物,成为作家所珍惜的伦理组织。《憩园》中的杨家小孩不再是高觉慧式的家庭叛逆,而是家庭伦理关系的热心拥护者。

③与题材的变化相适应的是,作家塑造英雄形象的热情逐渐向塑造平凡的小人物转化,其转折点是《还魂草》。“英雄”是巴金早期浪漫小说中代表作者理想的艺术形象。他们热情、勇敢、富有反抗精神与献身精神,他们身上散发出理想的色彩,为青年人所崇拜,所效法。可以说,杜大心是这类英雄中的主要代表。但巴金笔下的小人物正与之相反,他们平庸、懦弱,身上毫无引人注目的灵光,他们的性格是复杂的,他们心灵中也有美好的成分,这主要表现在忍辱负重,顾全大局,多为别人着想,默默地消耗自己的生命。抗战后期,巴金笔下的人物性格越来越复杂,具有生活化和立体感的特点。

④巴金创作风格演变的第三个标志,是作家创作情绪的变化,人道主义的思想越来越显示出它的本色。抗战后期,巴金依然与他早期的博爱思想保持着继承性和一贯性;但是爱的表现方法不同了:不再求助于幻想与暴烈行为,而是表现为对人物深刻的理解与同情。在他的作品里,人物再也不是以绝对意义的爱与憎的概念形式出现了,纵使对于旧式人物,作家也抱有一定的温情。《寒夜》更是一部充满着人情与人道精神的作品。

6.《家》以二十年代初成都平原为背景,通过一个封建大家庭的溃烂、腐朽、没落以及年青人与封建家长制的矛盾和冲突,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揭示了封建社会必将消亡,新生民主力量必将崛起的时代主题。

7.在作者的笔下,高家是一个罪恶的深渊和黑暗的王国,它仿佛是一个硕大无比、浸透着毒汁的蜘蛛网,使那些天真无邪、怯弱善良的少男少女陷落在网中作徒然的挣扎,直到耗尽体力,走到生命的终点。作者用三条人命案——鸣凤、梅和瑞珏的死,勾勒出这么一幅冷酷得令人发怵的可怕图景。在高家,鸣凤是贫贱丫环,梅是贵族小姐,可是她们面临着一个同样的命运:没有人尊重他们作为一个人的自由意志。鸣凤的死,是因为孔教会会长冯乐山要娶她为妾,对高家的主人们来说,谁都没有把这件事着作是一件坏事,可就是在这种谁都认为正常的“雅事”中,一个女奴的生命被剥夺了。其二是梅的死。从表面上看,梅死于肺病和不幸的婚姻,而造成这种不幸的根源,是她没有能与从小青梅竹马长大的觉新成为眷属。家长们的一时高兴或意气用事,戕害了梅的一生幸福。中国的封建制度以及封建礼教的最大特征就是人与人之间缺乏平等与爱,当这种特征渗透到人们的意识深处,支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时,才表现出真正的残忍来。这在瑞珏的悲剧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她出身名门,贤淑温柔,在这个大家庭中既是长房长媳,又是承重孙的母亲。可是在封建制度下,不管她的地位多巩固,作为一个女人来说,她应有的权利仍然得不到保障。她的悲剧再次证明了封建家庭制度的专制与腐朽。

8.巴金在小说中以更多的篇幅来刻画这个家庭中的年轻人,即高家觉字辈的人物,以他们的行动、追求和遭遇,来展示新旧两种文化在现实生活中是如何冲击和碰撞的。觉慧幼稚、大胆,充满青春活力,他最早参加社会活动,并接受了当时作家所能理解的社会主义思想,因此他不是个人至上主义者,而是以改造社会为己任。他第一个冲出家庭牢笼,代表着青年人追求真理的道路。觉民则是个个性主义者,他的思想和行为都留下了“五四”初期青年人从觉醒到反抗的发展趋向,他以个性主义为行为准则,敢于从封建家长手中争夺自己的幸福,在死气沉沉的家庭里,代表着一种生机勃勃的青春力量。

9.高老太爷是封建制度的人格化。他既以卫道者自居,对子孙“教孝戒淫”,反对一切新事物;又偏以风雅自命,不但年轻时荒唐,而且在衰朽之年还玩小旦,娶姨太太。可以说,这个艺术形象最完备地体现了高家专制者的全部德性与特征。高老太爷本人并不残忍,他一生经历了宦海沉浮,终于广置田产,修建房屋,造就成这份大家业,并且实现了中国封建社会最圆满的家庭形式——四世同堂。高老太爷与这个家庭的儿孙辈之间,不需要也不必具备残忍这个性格因素,他只是这个大家庭的创始人,一个恪守旧道德的家长。然而问题也正在

这儿。当他依借着封建制度和旧道德来统治这个家庭的时候,封建制度和传统道德的残忍性就不能不借助于他的人格体现出来。小说中一桩桩血泪故事,追根溯源,都直接或间接牵连到他的身上,他成为罪恶与惨剧之间的因果纽带。不管他个人品质如何,甚至不管他活着还是死了,人们都可以借助他的名义来体现传统制度的一切残忍本质。他嫁丫环,想抱重孙,甚至死后受到亲属的迷信保护,都不算残忍,可是当这一切发生在缺乏人性的传统制度下,就酿成了一桩桩人命惨剧。同时,他既然是封建制度的人格化,当他统治这个黑暗王国的时候,就不能不依赖于封建制度最主要的统治手段:专制。他靠专制建立起自己在这个王国中的绝对权威,人们也乐意利用这个专制的偶像来为制度本身的腐朽与罪恶打掩护。正因为高老太爷是封建制度的人格化,所以他的盛荣与衰败都取决于制度本身的盛衰。当封建制度行将灭亡时,高老太爷的专制、权威。招牌便不足以挽救这个制度内部的腐烂与日趋衰败的前途了。他能在表面上打儿子、斥媳妇,靠发脾气来震慑家奴,但他无法驱除徘徊在心灵上的一种末世感。导致他死亡的有两大原因:纨绔子弟的荒淫无耻从内部蛀空了封建大家庭,新一代叛逆者又从外面动摇了这个制度的根基。一叶落而知秋近,他的死,敲响了封建制度的丧钟。

10.觉新是巴金为新文学提供的一个崭新的艺术形象。所谓“觉新性格”已经超出了人物本身的意义,成为人类某种普遍性的悲剧。觉新首先是一个懦夫,同时又是一个清新地认识到自己悲剧性命运的懦夫。他决不是愚昧麻木,“五四”新空气使他和他的弟妹们一样,清楚地认识到封建家庭必然崩溃的命运,但他与他的弟妹们的根本区别在于,他本身又是这一行将崩溃的家庭制度的产物,他无法甩掉这个包袱,轻装前进。他整个人是属于这个制度的,他无法想象自己离开了这种家庭的生活方式将会变得怎样。所以他只好在险象丛生的环境下小心翼翼地过日子,他并非不知道其他牺牲者的冤枉,可是为保一己的片刻安宁,只好把同情咽进肚子里。他无法像觉慧那样,幼稚而大胆地反抗这个封建家庭,因为他是这个家庭的“长房子孙”,担负着中兴这个家庭的历史责任,他受到的封建教育和个人的道义责任,都不允许他像弟妹那样冲破家庭牢笼,走向新生。他处处维持着这个溃烂了的家庭,甚至为缓和它的内部冲突和崩溃命运而不得不去做它的帮凶。他一次次向恶势力妥协,每一次退让都是以牺牲别人(包括他所爱的人)来换取一己的暂时安宁——为此,他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觉新的悲剧,是封建末世一部分知识分子的悲剧,是以清醒的头脑眼睁睁地看着把别人(最后也包括自己)送进坟场而无以摆脱的悲剧。他并不怀疑自己的悲剧性命运,但总抱有一丝幻想,祈求这最后命运晚一点到来。这似乎也带有一点悲凉的味道,由此也产生了绝望、悲观、深度自卑以至精神崩溃等种种心态。这一形象对于现代中国的某些知识分子来说,是具有很大概括力的。

11.巴金创作《寒夜》是为了“控诉旧社会、控诉旧制度”,也是为了“宣判旧社会、旧制度的死刑”。小说是通过三个小人物之间的感情纠葛和凄凉命运来展示这一主题的。汪文宣和他的妻子曾树生都是新文化运动的产物,他们大学毕业,追求爱情与理想的统一,对生活充满着信心与勇气。可是,这样一个美满的家庭却被现实所击碎。由于战争,由于日常生活的贫困与疾病的折磨,特别是在长期仰人鼻息的社会环境中讨生活,汪文宣成了一个可怜的小公务员,懦弱、多病、善良而无能;曾树生则凭着姿色当了资本家银行的“花瓶”,必须不断应付着感情与经济两方面的压力。汪母的到来,又使原有潜在的感情矛盾进一步复杂化,终于陷入无以自拔的悲剧。最后,汪文宣在庆祝抗战胜利的锣鼓声中默默地死去,身后留下一片凄凉。这种个人的悲凉命运感与社会上浮面的喜庆场面的鲜明对照,这种在艺术氛围上弥散着绝望的冷气,都表明了作家对国家对社会的清醒认识。

12.汪文宣是巴金后期代表作《寒夜》的主人公,他是位心地善良、忠厚老实、懦弱无能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是个什么气都能忍受,什么苦都能吃的“老好人”。他为了挣一碗饭吃,变得胆小怕事,在公司里规规矩矩,不敢偷懒。他忍受同事们的冷眼和主任、科长的斥责。他为了饭碗拼命卖力,却受尽欺负。他虽然对国民党的贪官污吏欺压人民的黑暗统治有认识,但他不敢反抗。他为了家人的温饱,有病也不休息,甚至咯血发烧也坚持上班,祈求一家和睦相处。可是婆媳之间的矛盾,无休止的争吵,使他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心灵上受了极大折磨,终于在贫病交加和妻子离异的病苦中死去。汪文宣这一悲剧形象是对国民党统治下黑暗社会制度的揭露和控诉。

13.曾树生的形象是十分耐人寻味的。她是个个人主义者,她健康、漂亮、追求幸福和自由,她无法容忍丈夫毫无生气的生活方式、无法容忍守旧婆母的恶语中伤,甚至也无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