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分光光度分析》课程期末考试复习题(5) 下载本文

山东大学 分光光度分析 期末考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

1.某非水溶性化合物,在200 nm~250 nm有吸收,当测定其紫外可见光谱时,应选用的溶剂为( )

A. CH3-CH2-CH2-CH2-CH2-CH3 B. CH3-CH2- OH

C.CH2=CH-CH2-CH=CH2 D.CH3-CH=CH-CH=CH-CH3 2.对于两种有色配合物M和N,已知其透光率关系为lgTN-lgTM=1,则其吸光度关系为( )

A.AN-AM=1 B. AN-AM=2 C.AN-AM=-2 D. AN-AM=-1

3.质量相等的A、B两物质,其摩尔质量MA>MB。经相同方式发色后,用同一比色皿在某一波长下测得其吸光度相等,则在该波长下它们的摩尔吸光系数的关系是( )

A.εA>εB B. εA<εB C.εA=εB D.2 εA>εB

4.组分A和B的吸光光谱相互干扰,它们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λA和λB,若用双波长法测定A的含量,选择两工作波长λ1和λ2的方法是( ) A. λ1=λA和λ2=λB

B.以λ1为参比波长、λ2为测定波长,使B组分在λ2和λ1具有相等的吸光度 C.使λ1=λB,选择λ2使B组分在λ2和λ1具有相等的吸光度 D.使λ2=λB,选A、B两吸收峰相交处的波长为使λ1

5.某吸光物质的摩尔质量为M,则其摩尔吸光系数ε与吸光系数a之间的换算关系为( )

A. ε=aM B. ε=a/M C. ε=aM/1000 D. ε=1000a/M

6.某有色配合物溶液,其吸光度为A1,经第一次稀释后侧的吸光度为A2,再次稀释后的为A3,且A1-A2=0.500,A2-A3=0.250,则其透光率T3:T2:T1为( ) A.5.62:3.16:1 B.5.62:3.16:1.78 C.1:3.16:5.62 D.1.78:3.16:5.62 7.影响吸光物质摩尔吸光系数的因素是( )

A.比色皿的厚度 B.入射光的波长 C.浓度 D.温度 8.下列表达不正确的是( )

A.吸收光谱曲线表明吸光物质的吸光度随波长的变化而变化 B.吸收光谱曲线以波长为纵坐标、吸光度为横坐标 C.吸收光谱曲线中,最大吸收处的波长为最大吸收波长 D.吸收光谱曲线表明吸光物质的光吸收特性 9.在光度分析中,参比溶液的选择原则是( ) A.通常选用蒸馏水 B.通常选用试剂溶液

C.根据加入试剂和被测试样的颜色、性质来选择 D.通常选用褪色溶液

10.下列有关强度检测系统工作原理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光强度测量是通过光亮调节器进行的 B.光强度是由光电转换器的电流大小来表示的 C.常用的光电转换器有光电池和光电管 D.光电转换器的电流由检流计来测量

11.在光度分析中若采用复合光,工作曲线会发生偏移,其原因是( ) A.光强度太弱 B光强度太强 C.有色物质对各光波的摩尔吸光系数相近 D.有色物质对各光波的摩尔吸光系数相差较大

12.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蔬菜中NO2-含量,样品的提取液为黄绿色,显色后生成红色产物(显色剂无色),于540nm处测定吸光度。测定样品时应选择的参比溶液是( )

A.溶剂空白 B.试剂空白 C.试样空白 D.平行操作空白

13.在分光光度法中,测得的吸光度值都是相对于参比溶液的,是因为( ) A.吸收池和溶剂对入射光有吸收和反射作用 B.入射光为非单色光 C.入射光不是平行光

D.溶液中的溶质产生离解、缔合等化学反应

14.在一般的分光光度法测定中,被测物质浓度的相对误差(Δc/c)的大小( ) A.与透光度T成反比

B.与透光度的绝对误差(ΔT)成正比 C.与透光度T成正比

D.只有当透光度在适当的范围(15%~65%)之内时才有较小的值

15.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中,定量测量时不能有效消除干扰组分的影响的是( )

A.采用双光束分光光度计 B.采用双波长法 C.采用三波长法 D.采用导数光谱法 16.下列化合物中,能吸收较长波长的辐射的化合物是( ) A.苯 B.二甲苯 C.对氯代甲苯 D.萘 17.下列有机化合物中含有生色团的是( )

A.CH4 B.CH3OH C.CH3COCH3 D.C2H4 18.不能用做紫外-可见光谱法定性分析参数的是( ) A. 最大吸收波长 B.吸光度 C.吸收光谱的形状 D.吸收峰的数目 19.对吸收带不产生影响的因素是( )

A.空间位阻影响 B.体系的pH值 C.溶剂效应 D.温度

20.下列各带中属于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带的是( ) A.R带 B.E带 C.B带 D.K带

二、简答题(每题5分)

1. 示差吸光光度法与普通光度法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 试举例说明如何测定弱酸弱碱解离常数的测定? 3. 测量吸光度时,应如何选择参比溶液?

4. 作为动力学分光光度法测定的指示反应,应该符合什么样的要求?

三、计算题

1.(5分)欲测定某有机胺的摩尔质量,先用苦味酸(M=229 g/mol)处理,得到苦味酸胺(系1:1的加合物)。今称取此苦味酸胺0.0300 g,溶于乙醇并配制成1 L溶液,

用1.00 cm的比色皿,于其最大吸收波长380 nm处测得吸光度为0.800[已知苦味酸胺在380nm处的摩尔吸光系数? =1.3×104 L/(mol·cm) ]。试求该有机胺的摩尔质量。

2.(7分)某酸性溶液含0.088 mg Fe3+,用KSCN显色后稀至50 mL,在480 nm波长处用1 cm比色皿测得吸光度为0.740。计算Fe-SCN络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Ar(Fe)=55.85]。

3.(8分)已知KMnO4标准溶液浓度为0.02000 mol/L,用其配制250 mL质量浓度为0.1000 mg/mL 的标准锰溶液需取多少毫升?一定条件下测该标准溶液吸光度为0.420。取未知Mn2+溶液10.00 mL经氧化为MnO4-后,定容为50 mL,同样条件下测得吸光度为0.310。求未知液中Mn2+的质量浓度(以mg /mL表示)。 [Mr(KMnO4)=158.64, Ar(Mn)=54.94]

4.(10分)某金属离子M的浓度为1.0?10-5 mol/L,与过量的显色剂R′生成有色络合物MR′,与过量的显色剂R″生成有色络合物MR″。在?=525nm处,用1cm的比色皿测得MR′的吸光度A为0.400;测得MR″溶液的投射比为85%,求这两种有色络合物的?值,哪一种显色反应更灵敏?

5.(15分)某金属离子M2+能与过量的络合剂X-生成络离子MX3-,并在350 nm处有最大吸收。今有两份含M2+及X-的溶液,M2+的总浓度均为5.0×10-4 mol/L,而X-的总浓度分别为0.20 mol/L及2.50×10-3 mol/L,用1.0 cm比色皿于350 nm处分别测得其吸光度为0.80和0.64。设在第一种情况下,M2+完全被络合,求MX3-的总稳定常数。

6.(15分)某酸碱指示剂在水中存在下列平衡: HIn === H+ + In- (黄色) (蓝色)

在650 nm处仅In-有吸收。今配制两份同浓度而不同pH的指示剂溶液,于650nm处在同样测量条件下测量吸光度,得到pH1=4.50时,A1= 0.180;pH2=5.10时,A2= 0.360;求该指示剂的理论变色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