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
1 C(无中生有)
2 D(“远比……更值得重视”错误,前后句胡扯关系) 3 A(原文是“间接推论”;又,推论的对象明显扩大) 4 B(“开创”有误)
5 B(A“其意义不在当下,而在未来”有误;C 因果关系有误;“遵照他的愿望”无中生有。) 6 ①价值观是每个人的信念体系,它直接影响每个人的人生轨迹(理想追求、生存方式、道德品格和事业成就)。②钟扬在事业追求上,胸怀天下,理想崇高,不怕吃苦。立志为祖国,为人类负责,建立种子的“诺亚方舟”。③钟扬认为教师就要追求薪火相传,他倾注心血培育学生、热情投入科普教育。(6分)
7 AC(A项\神情古怪\不仅是惊诧,还有其他复杂的情感;C项\是为了反映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自私和冷漠\错误。)(5分)
8 (4分)(1)\他好像独独对我这个学生特别反感\,\走来走去总要教训我\,网吧老板对\我\的特别态度为后文他就是和父亲共同\演戏\的战友这一情节埋下了伏笔。(2)\我家在城里没有亲戚,身上没了钱,我跟父亲在城里如何生活?\为后文父亲欠费又无力偿还而遭到老板逼迫和路人讥讽作了铺垫。
9 (6分)第一种观点:以\儿子\容易接受的方式开始教育,更具认同感;让\儿子\切身感受到沉溺网络游戏的严重后果,更具说服力;让\儿子\体会到父亲的煞费苦心和爱子之深,更具震撼性。
第二种观点:这种教育方式过程沉重,给孩子的心灵带来了消极的体验;这种教育方式单一,必须结合语言教育等其他方式;这种教育方式结果不确定,有可能诱发其他不良后果。 (不管选择哪一种观点,只要答出其中两点,并表述清晰,即可得全分;答出其中一点,并表述清晰,得3分;其他观点,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10 A (B“以”分别是连词表目的,介词,“在”。C“乃”分别是“于是、就”“竟然、却”D“因”分别是“于是、就”“经由、通过”) 11 B(二十岁)
12 A(B“同僚们都高兴不已”无中生有;C“众位客人没有能为聚会写出序言”错误;D”王通撰写的《尚书》”错误。)
13 (1)他父亲王福畤本来是雍州司功参军,因王勃杀官奴一事获罪,被贬去交趾做县令。(“坐”、“左迁”各1分,大意1分。)(3分) (2)(3)(各3分,略)
14 DE(D中“似故人”是比喻,E中“抒情”改为“议论”。)(5分)
15 (4分)两诗都用了比喻的手法来表达对读书的感受。(1分)朱诗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比喻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比喻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于诗以“书卷多情似故人”道出自己和书本的亲密关系,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以“胸无点尘”喻书本知识荡涤心胸,心无杂念。用“东风”句喻勤奋攻读,不断增长新知,就象东风催开百花,染绿柳枝一样,依次而来,其乐趣令人心旷神怡 。以“我庐别有春”喻读书人书房四季如春的胜景。(答出一个比喻内容即给1分,最多3分。) (阅读材料来自“导学探究”之“一课一背”。) 16 (8分,一句1分。该句有错则不得分)
(1)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2)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3)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4)亲贤臣,远小人
17 A(残羹冷炙:指吃剩的饭菜,也比喻别人施舍的东西。其余成语均错。材料来自“小银卷”各课“基础应用”部分的练习题。)
18 C(①②④⑥⑦均为病句。材料来自“小银卷”各课“基础应用”部分的练习题。) 19(4分)《元曲选》的唱词更好。理由一:“地也,你不分好歹难为地!”是疑问句,“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是质问句,而质问句更利于凸显窦娥的由蒙冤而生的怨恨之情。理由二:“天也,我今日负屈衔冤哀告天!”表达了窦娥的蒙冤无助,“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是指责、否定,利于表现窦娥因怨愤而爆发的反抗,有助于揭露现实的黑暗不公,突出主题。理由三:《元曲选》的唱词也为后文窦娥发下三桩誓愿作了情绪上的铺垫。(“理由”答一点1分,答两点3分,答三点4分。)(材料来自“导学探究”《窦娥冤》“课内语段阅读”部分。) 20 (2分)韩子奇、楚雁潮
21 (3分) 韩天星 韩星月
同父异母兄妹 母子 姨甥
梁君璧
22 (4分)一方面,梁君璧谨守教规,不能容忍亲人违反教义,(1分)如以教规的名义反对韩新月和楚雁潮的爱情,对韩子奇和梁冰玉的结合愤恨不已;(1分)另一方面,她自身对教规的遵守似乎并不严格,(1分)如她的丈夫韩子奇就不是回族人。(1分)(只要扣住小说实际内容的举例都可。)
23、据材料,应该探讨“心智的成熟”,扣住此点立论即可。
参考译文
王勃,字子安,是太原人,王通的孙子。王勃六岁的时候就能写文章;九岁那一年,读到(大儒)颜师古注解的《汉书》,就作了一篇《汉书指瑕》来挑出它的错误。唐高宗麟德初年,官员刘祥道奉旨巡行关内,王勃给刘祥道写了一封信,展示自己的才学。刘祥道上表朝廷,朝廷策试了王勃,成绩非常优秀。当时他还不满二十岁,就被授予朝散郎的官职,多次献上精美的颂文给皇上。皇子沛王就把王勃请到自己的府中,担任专门的著作修撰工作,评定编次《平台秘略》一书。当时,皇子们之间经常玩斗鸡游戏,王勃抱着好玩的心写了一篇针对英王斗鸡的檄文,高宗皇帝听说以后,非常生气,说“这是在挑起皇子间的矛盾”,就把王勃轰出了王府。
王勃被赶出王府后,客居剑南,登上葛愦山,居高临下,瞻望四方,怀念起三国诸葛亮的功绩,写下诗篇展露情怀。他听说虢州盛产草药,求托门路弄了个虢州参军的小官(以便研究医学)。他依仗自己的才华,傲视同僚下属,被他们共同嫉妒。官家的奴才曹达犯了罪,藏在王勃的住所,王勃害怕事情暴露受到牵连,就杀了这个官奴。事情被发现后判了死罪,遇上朝廷大赦,死罪免去,废为庶民。他父亲王福畤本来是雍州司功参军,受牵连贬为交趾县令。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渡海时溺水,惊悸而死,年仅29岁。
当年,王勃路过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在滕王阁大排筵席,提前让他的女婿写一篇序文用来在宾客面前夸耀,(在筵席)上拿出纸和笔一一请宾客(写序文),没有一个人敢担当这件事。轮到王勃,他也不辞让,漫不经心的提起笔来。都督感到愤怒,起身上厕所,派官吏等候他写好文章就报告(自己)。一次两次地报告,语言越来越精奇,于是都督兴奋地说:“天才啊!”请他(指王勃)完成序文,都督非常欢喜。 王勃写文章,开始不会很精细的思考,先磨几升墨水,然后酣畅淋漓地饮酒,拉起被子盖住脸面躺下睡觉,到了睡醒,拿起笔完成篇章,不更改一个字,当时的人都以为王勃是在打腹稿。
王勃还特别喜欢著书立说。当年,王勃的祖父王通,隋末住在白牛溪,教养了很多门客。曾经创作了从汉魏至晋时的一百二十篇史料,用来当做古《尚书》的续篇。他又认为,作为一个人,不能不懂医学,当时长安名医曹元有秘密的医术,王勃跟他行医学习,全都掌握了曹元的医学精华。他曾经读《易经》,晚上梦中仿佛有人告诉他:“《易经》中有个太极,你要好好思考!”醒来后编写作《易发挥》,一连写了好几篇,写到《晋卦》,碰上生病,就中止了。王勃作了一部《唐家千岁历》。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都凭文章齐名,天下称为“初唐四杰”。杨炯曾说:“我惭愧排在卢前,而以排在王后为羞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