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卫版生理习题-尿的生成和排出 下载本文

D.排尿反射受意识控制

E.脊髓高位截瘫的病人不能完成排尿反射 四、问答题

202.简述尿生成的基本过程。 203.简述近端小管重吸收Na+的机制。 204.试述肾小管泌H +的意义

205.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功能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和调节? 206.大量饮清水后,尿量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207.循环血量减少时,醛固酮的分泌有何变化?其生理意义如何?

208.给家兔(体重2.5kg)静脉注射20%的葡萄糖溶液5ml后,尿量有何变化?为什么? 209.试述肾髓质渗透压梯度形成的原理

210.静脉快速注射大量生理盐水后和口服等量生理盐水后,尿量各有何变化?为什么? 211.大量失血后,尿量有何变化?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是尿生成的基本功能单位,它与集合管共同完成尿的生成过程。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 2. 是髓袢升支粗段远端部的一小块由特殊分化的高柱状上皮细胞构成的组织。它可感受小管液中

NaCl含量的变化,并将信息传递至球旁细胞,调节肾素的分泌。 3. 小管液流量变化影响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流量的现象称为管-球反馈。

4. 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除蛋白质分子外的血浆成分被滤入肾小球囊腔形成超滤液的过程,

称为肾小球滤过。

5. 单位时间(每分钟)内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称为肾小球滤过率。正常成人安静时约为125ml/min。 6. 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称为滤过分数。正常约为19%。

7.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是指促进超滤的动力与对抗超滤的阻力之间的差值。等于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减血浆胶体渗透压与肾小囊内压之和。

8. 是指肾小管上皮细胞将物质从肾小管液中转运至血液中去的过程。

9. 是指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将自身产生的物质或血液中的物质转运至小管液。 10. 将开始出现尿糖时的最低血糖浓度称为肾糖阈(一般为160~180mg/100ml)。 11. 终尿的渗透浓度如低于血浆渗透浓度,称为低渗尿。表示尿被稀释。

12. 如果机体缺水,终尿的渗透浓度将高于血浆渗透浓度,称为高渗尿,表示尿被浓缩。 13. 由于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增加,渗透压升高,妨碍了Na+和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增多的现象,称为

渗透性利尿。

14. 不论肾小球滤过率或增或减,近端小管的重吸收率始终是占肾小球滤过率的65%~70%,这种现象

称为球-管平衡。

15. 大量饮清水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称为水利尿。

16. 肾素是肾脏球旁器中的球旁细胞分泌的一种酸性蛋白酶,能催化血浆中的血管紧张素原使之生成

血管紧张素Ⅰ。

17. 是由心房肌细胞合成并释放的肽类激素,其主要作用是使血管平滑肌舒张和促进肾脏排钠、排水。 18. 两肾在一分钟内能将多少毫升血浆中的某物质完全清除(排出),这个被完全清除了该物质的血

浆毫升数称该物质的清除率(ml/min)。

二、填空题

19.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 20.保持恒定,降低 21.分子大小,所带的电荷

22.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23.出球小动脉端,增加

24.HCO3-,H+ 25.相等,近端小管 26.醛固酮,血管升压素 27.髓袢,NaCl,尿素 28.升支粗段,NaCl,NaCl,尿素 29.渗透性,水 30.血浆胶体渗透压 31.增加,浓缩,减少 32.体液渗透压,血容量 33.升高,血管升压素

34.肾素,血管紧张素原,血管紧张素Ⅰ 35.入球小动脉的牵张感受器,致密斑 36.球状带,K+,Na+ 37.重吸收,分泌 38.盆神经,骶髓,盆神经 三、选择题

39.B 40.C 41.A 42.C 43.B 44.B 45.B 46.A 47.B 48.C 49.C 50.E 51.C 52.C 53.C 54.E 55.C 56.E 57.E 58.B 59.A 60.C 61.D 62.A 63.C 64.C 65.E 66.A 67.C 68.A 69.C 70.E 71.A 72.B 73.B 74.D 75.A 76.B 77.C 78.A 79.C 80.C 81.E 82.C 83.D 84.B 85.D 86.C 87.D 88.D 89.D 90.B 91.E 92.E 93.D 94.E 95.B 96.B 97.E 98.B

99.A 100.A 101.E 102.B 103.D 104.B 105.D 106.C 107.A 108.B 109.B 110.D 111.D 112.D 113.B 114.A 115.E 116.C 117.C 118.B 119.D 120.E 121.C 122.D 123.B 124.E 125.D 126.D 127.B 128.C

129.C 130.E 131.B 132.D 133.D 134.D 135.C 136.A 137.E 138.C 139.D 140.D 141.C 142.A 143.A 144.A 145.B 146.B 147.E 148.B 149.B 150.C 151.A 152.D 153.E 154.B 155.B 156.D 157.C 158.E 159.A 160.A 161.B 162.D 163.D 164.C 165.E 166.A 167.ABC 168.BCDE 169.ABCDE 170.ABCDE 171.BCDE 172.ABD 173.BCD 174.ACD 175.CD 176.DE 177.ACD 178.BCD

179.ADE 180.ABCE 181.CDE 182.ABCE 183.CDE 184.ABCE 185.AD 186.BE 187.ABCDE 188.BD 189.AC 190.DE 191.ABDE 192.CE 193.ABCDE 194.ABDE 195.ABCD 196.ABCE 197.ABCDE 198.ABCDE 199.DE 200.BCDE 201.CE

四、问答题

202.尿生成的基本过程包括:(1)肾小球的滤过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在有效滤过压的作用下,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血浆蛋白外,血浆中的水和小分子溶质通过滤过膜进入肾小囊的囊腔形成超滤液。(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超滤液进入肾小管后称为小管液。小管液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其中的某些成分又通过小管上皮细胞转运至血液中。(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 小管上皮细胞可将自身产生的物质或血液中的物质转运至肾小管腔内。小管液经过上述过程后形成的尿液称为终尿。

202.近端小管重吸收Na+的机制可因部位不同而不同:(1)近端小管前半段Na+的重吸收是①与葡萄糖、氨基酸的重吸收相耦联;②与H+的分泌相耦联。由Na+主动吸收建立起电化学梯度,小管液中Na+与葡萄糖、氨基酸等经同向转运体耦联转运进入上皮细胞而被重吸收,或由管腔膜上的Na+-H+交换体进行逆向转运。(2)近端小管后半段Na+的重吸收通过①跨上皮细胞途径:过程同前半段,经Na+-H+交换转运入细胞;②细胞旁路:由于近端小管HCO3﹣和水的重吸收多于Cl﹣的重吸收,使后半段小管液中Cl﹣高于管周组织间液,Cl﹣顺浓度梯度经细胞旁路(通过紧密连接进入细胞间隙)被重吸收回血。由此造成电位梯度,

Na+便顺电位差而被动重吸收。

204.肾小管分泌H +的意义:(1)促进NaHCO3的重吸收 肾小管上皮细胞每分泌1个H+,就可使1个HCO3-和1个Na+重吸收回血,Na+和HCO3-再组成的NaHCO3是体内重要的碱储。(2)促进NH3的分泌 分泌的H+可降低小管液的pH值,使NH3容易向小管液中扩散。分泌的NH3与H+结合生成NH4+,并进一步与强酸盐(如NaCl)的负离子结合为铵盐随尿排出。强酸盐的正离子(如Na+)则与H+交换后和细胞内的HCO3-一起被转运回血。因此,H+的分泌具有排酸保碱维持机体酸碱平衡的作用。

205.影响和调节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功能的主要因素有(1)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小管液中溶质所形成的渗透压,可阻碍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增多,形成渗透性利尿。2)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球滤过率改变将引起管周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改变,从而使近端小管对Na+、水的重吸收发生变化。(3)肾交感神经:肾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球旁细胞释放肾素增加,导致循环血中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含量增加,使肾小管对NaCl和水的重吸收增多;可直接刺激近端小管和髓袢对NaCl和水的重吸收。(4)血管升压素:血管升压素可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增加髓袢升支粗段对NaCl的重吸收;提高内髓部集合管对尿素的通透性。(5)醛固酮:能够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主动重吸收,同时促进K+的排出。(6)血管紧张素Ⅱ:通过刺激醛固酮和血管升压素的释放,间接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与分泌功能;刺激近端小管对NaCl的重吸收,使尿中排出NaCl减少。(7)心房钠尿肽:促进NaCl和水的排出。

206.尿量明显增加。因为大量饮清水后,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对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减弱,引起血管升压素的释放减少,使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降低,水的重吸收减少,因此尿量增多。 207.醛固酮的分泌增加。

①循环血量减少引起入球小动脉血压下降,对小动脉壁的牵张感受器的刺激减弱,使肾素释放增加;②入球小动脉血压下降,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滤过和流经致密斑的Na+量减少,刺激致密斑感受器,引起肾素释放增多;③循环血量减少,肾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均可直接引起肾素的释放。肾素激活血浆中血管紧张素原,使之转变为血管紧张素Ⅰ,血管紧张素Ⅰ进一步转变为血管紧张素Ⅱ和血管紧张素Ⅲ,后二者均可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使醛固酮分泌增加。醛固酮可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水的重吸收,有利于血压和血容量的恢复。 208.尿量增加。

(1)2.5kg家兔血量约为200ml;(2)静脉注射20%的葡萄糖溶液5ml,即进入血液1g葡萄糖,血糖浓度增加500mg/100ml。由此可知,家兔的血糖浓度大大超过肾糖阈。原尿中的葡萄糖不能被近端小管完全吸收,小管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增加,造成小管液的渗透压升高,妨碍水的重吸收,产生渗透性利尿,尿量增加。

209.肾髓质渗透梯度的形成与髓袢和集合管的结构排列、各段肾小管对溶质和水有不同的通透性有重要关系。

外髓部的渗透梯度主要是由髓袢升支粗段主动重吸收Na+和Cl所形成的:位于外髓部的升支粗段能主动重吸收Na+和Cl而对水不通透,升支粗段内小管液向皮质方向流动时,管内NaCl不断进入周围组织液,使外髓部组织液变为高渗。

内髓部渗透梯度的形成与尿素的再循环和NaCl的重吸收有关:①降支细段对水易通透,而对NaCl不易通透,随着水被重吸收,管内NaCl浓度逐渐升高,至髓袢折返处渗透浓度达峰值;②当小管液折返流入对NaCl易通透的升支细段时,NaCl便扩散至内髓部组织间液,使等渗的近端小管液流入远端小管时变为低渗,而髓质中则形成高渗;③远曲小管和皮质、外髓部的集合管对尿素不易通透,在血管升压素的作用下,小管液中水被外髓高渗区所吸出,使管内尿素浓度逐渐升高;④内髓集合管对尿素易通透,小管液中高浓度的尿素透过管壁向内髓组织液扩散,使该处尿素浓度升高,从而进一步提高该处渗透浓度。部分尿素可经髓袢升支细段进入小管液,形成尿素的再循环。因此,髓袢升支粗段对Na+和Cl的主动重吸收是髓质渗透梯度建立的主要动力,而尿素和NaCl是建立髓质渗透梯度的主要溶质。

210.静脉快速注射大量生理盐水后,尿量增加,口服等量生理盐水后,尿量一般无明显变化。 静脉快速注入大量生理盐水后,血液被稀释,血浆蛋白浓度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升高,肾小球滤过率随之增加,尿量增多。另外,大量注射生理盐水,使血容量增加,肾血浆流量增加,

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上升速度减慢,滤过平衡靠近出球小动脉端,肾小球滤过率随之增加,也使尿量增多。口服生理盐水后,通过消化道吸收入血,过程较为缓慢,不会引起血浆胶体渗透压和血容量快速、明显的变化。因此,尿量变化不明显。 211.尿量显著减少。

因为(1)大量失血造成动脉血压降低,当动脉血压降到80mmHg以下时,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将相应下降,使有效滤过压降低,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尿量减少;(2)失血后,循环血量减少,对左心房容量感受器的刺激减弱,反射性引起血管升压素释放增多,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3)循环血量减少,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使醛固酮分泌增多。醛固酮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和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