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团圆媳妇之死教学设计 - 图文 下载本文

案例名称 科目 语文 《小团圆媳妇之死》 教学对象 高中二年级 授课者 课时 李国玲 一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呼兰河传》系萧红晚期杰作,她以散文化的笔调抒写了家乡呼兰河城,这部传记记录了呼兰河的风俗,“我”的美丽而寂寞的童年,以及小城里各式各样琐屑平凡的人世悲欢。有一类作家几乎完全生活在回忆里,萧红可以说是这类作家的一个卓越代表。 按照传统的小说观念,《呼兰河传》不是一部“严格意义的小说”。它在艺术形式上比较独特,没有贯穿全篇的人物和故事线索,没有波澜起伏的冲突,在叙述上打破成规,以散文笔致和诗歌的抒情格调描写平凡人物、日常生活,于其中显示卓越才华。《呼兰河传》的艺术风格中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儿童视角的运用,这种叙述视角为读者呈现出一个非常别致的世界,为呼兰小城的存在方式创造了宽阔的空间。无论从作者的表达还是从读者的接受来看,它都将带来一个意想不到的绝佳效果。 二、学情分析 本课所节选的章节,是表现“女性空间”的一个典型的例子。尽管女性的声音尚显薄弱,但是它毕竟发掘出了《呼兰河传》所不同于以往的其他侧面──那就是对于导致女性悲剧根源的思索,并把这种思索与鲁迅改造民族灵魂的文化视野相融合。学生对这类文学可能接触较少,不好理解和把握。所以,花一些时间在这一文学类别的介绍上是很有必要的。 三、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萧红及其作品。 2、把握《呼兰河传》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色。 3、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作品主题,体会作者情感。 【过程与方法】 独立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作者对善良的呼兰河人身上所表现的国民的麻木、愚昧、残忍的劣根性的批判,体会作品所揭示的旧的传统意识对善良人民的束缚与戕害。 2、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探索、交流,能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活学活用。 四、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作品主题和作者情感。 难点:探究小团圆媳妇的病因和死因,体会封建礼教对无辜生命的戕害。 探究婆婆虐待小团圆媳妇的心理,体会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异化。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情景创设策略:运用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新授内容 2、探究引导策略:探讨式学习;教师启发引导。 3、教师讲授策略:典型事例讲析,总结归纳观点。 3、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策略:建立小组讨论、交流、合作的课堂氛围。 六、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教学环境】多媒体电教室;大屏幕投影; 【资源准备】教材、 教师自制教学课件、课前参考资料 七、教学过程 步骤 教师活动 提问:同学们知道哪些女性作家? 和男性作家相比,女性写作有何特点? (课件播放刘半农诗歌《教我如何不想她》,琼瑶剧的几段经典台词) 1.“我知道他爱你爱的好痛苦好痛苦,我也知道你爱他爱的好痛苦好痛苦。” 2、“我好想你” “我真的真的好想你” 3、马景涛大吼:为什么?!为什么?!这都是为什么?!为什么?! 这都是为什么?!为什么?!这都是为什么?! 4、 男:你无情你残酷你无理取闹! 女:那你就不无情!?不残酷!?不无理取闹!? 男:我哪里无情!?哪里残酷!?哪里无理取闹!? 女:你哪里不无情!?哪里不残酷!?哪里不无理取闹!? 男:我就算在怎么无情再怎么残酷再怎么无理取闹也不会比你更无情更残酷更无理取闹! 女:我会比你无情!?比你残酷!?比你无理取闹!?你才是我见过最无情最残酷最无理取闹的人! 男:哼,我绝对没你无情没你残酷没你无理取闹! 女:好既然你说我无情我残酷我无理取闹我就无情给你看残酷给你看无理取闹给你看! 男:看吧,还说你不无情不残酷不无理取闹,现在完全展现你无情残酷无理取闹的一面了吧! 学生设计意活动 图 导入新课 认真观看认真动脑思考 【设计意图】用学生比较熟悉的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新课 2

作家作品简介 讲授新课 提问:谁来简单介绍一下萧红及其作品? (课件展示相关内容) 萧红(1911年6月2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原名张迺莹,笔名悄吟、玲玲、田娣。被 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吕碧城、萧个别红、石评梅、张爱玲)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学生她有着与女词人李清照那样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介之中,可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她和张爱玲被称作是20世纪中国绍,文学史上最为耀眼的女作家“双子星座”,鲁迅与她有着深厚的忘年其他之交,还称赞她是“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在萧红不到十年学生的创作生涯中,主要作品有小说《生死场》(1935)《马伯乐》(1941)补充 《呼兰河传》(1942),散文集《商市街》(1936)《回忆鲁迅先生》(1940)等。 速读思考: 1、认识小团圆媳妇其人。 (她是谁?她多大了?她的外貌、性情如何?) 2、探究死因。 3、查明凶手。 交流讨论: 1、小团圆媳妇其人 她是老胡家的小团圆媳妇,十二岁,但长得有十五六岁那么高。“黑忽忽的,笑呵呵的;照碗碟,弹玻璃球”“她说着的时候,好像说着别人的一样” ——这是一个健康、活泼、单纯的小孩子。 2、探究死因。 小团圆媳妇为何死的? (因为洗了三次热水澡。) 边读为什么洗热水澡? 边勾(因为得了病,婆婆请大神来治病。用滚烫的热水洗了三次澡。画、 这是跳大神的所出的治病偏方招数。) 动脑用这种方法能够治病吗?(不能,人们的迷信思想,愚昧。) 思考 小团圆媳妇到底得了什么病?(补充课文前的相关故事情节): 小团圆媳妇刚到老胡家时,引来一大群人来看,议论纷纷,都说太大方了,不像个团圆媳妇。“见人一点也不知道羞”“头一天来到婆家,吃饭就吃三碗”“十四岁会长得那么高,一定是瞒岁数”。没过了几天就打起她来,婆婆说:“哪家的团圆媳妇不受气,不打得狠些,是不能规矩出一个好人来的,她是不能够中用的。”邻居左右因此又都议论起来,说早该打的,哪有那样的团圆媳妇一点也不害羞,坐到那儿坐得笔直,走起路来,走得风快。婆婆及其帮众们为了帮助小团圆媳妇成为一个符合传统标准的“小团圆媳妇”而狂热地参与到这个忙碌的行列中来。 【设计意图】检测巩固学生预习情况 3

讲授新课 结论:小团圆媳妇其实并没有病。“当周围的人都不正常的时候,正常的人才会被认为是‘疯子’”。 3、查明凶手 面对这种当众的用滚烫热水洗澡的情形,周围的人都有怎样的反应? 洗澡之前:“看热闹的人,络绎不绝的来看。” 第一次澡洗时:“并没有一个人前去帮忙她,把她从热水里解救出来。” 第一次洗澡后:“看热闹的人们,一声狂喊,都以为小团圆媳妇是死了,大家都跑过去拯救她,竟有心慈的人,留下眼泪来。”“看热闹的人,你望望他,他望望你,虽然不知道下文如何,这小团圆媳妇到底是死是活。但却没有白看一场热闹,到底是开了眼界,见了世面,总算是不无所得的。”“于是人心大伟振奋,困的也不困了,要回家睡觉的也精神了,这来看热闹的,不下三十人,个个眼睛发亮,人人精神百倍。看吧,洗一次就昏了过去了,洗两次又该怎样呢?洗上三次,那可就不堪想象了。所以看热闹的人的心里,都满着秘密。” (74页,75页) 三次洗澡之后:“一点痕迹也并未留下,家家户户都是黑洞洞的,家家户户都是睡得沉实实的。”“团圆媳妇的婆婆也睡得打呼了。” ( 75页) 边读洗后的几天:小团圆媳妇一直昏昏沉沉地睡觉,大家都说是真魂边勾要附体了,快乐了好几天;头发是被人用剪刀剪下来的,她的婆婆偏画、 说是自己掉下来的,小团圆媳妇被认为是妖怪。 动脑事件结果:老胡家要休了小团圆媳妇,但不久小团圆媳妇就死了,思考 埋葬小团圆媳妇的两个人好像是过年回来似的,充满了欢天喜地的气象,“人死还不如一只鸡,一伸腿就算完事。” 到底杀死小团圆媳妇的凶手是谁?——封建思想、封建礼教,三从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工) 小结:小团圆媳妇的死是一出悲剧,但有着更深悲剧意味的是小团圆媳妇的婆婆和那些看客。他们不是坏人,但却组成了“无主名、无意识的杀人团”。小团圆媳妇的婆婆在把小团圆媳妇打成了重病之后,竟舍得花大把大把的钱给她治病,跳大神、请巫医。看客们之所以看不惯小团圆媳妇是因为她“不像个小团圆媳妇”,而正当她被打成重病之后,却又给老胡家出主意,这是因为“人哪能见死不救呢?”愚昧的真诚和残忍的善良是多么不和谐地流淌在这些人的血液里啊!是她们“无意识地”把年轻的一代作为牺牲品献在旧礼教的祭坛上。 补充:团圆媳妇被滚烫的水烫了三次,几天后终于死去,节选的故事到这里结束。原书“小团圆媳妇”的故事还有一个凄美的结尾,节录如下:我家的背后有一个龙王庙,庙的东角上有一座大桥。人们管这桥叫“东大桥”。那桥下有些冤魂枉鬼,每当阴天下雨,从那桥上经过的人,往往听到鬼哭的声音。据说,那团圆媳妇的灵魂,也来到了东大桥下。说她变了一只很大的白兔,隔三差五的就到桥下来哭。有人问她哭什么?她说她要回家。那人若说:“明天,我送你回去……”那白兔子一听,拉过自己的大耳朵来,擦擦眼泪,就不见了。若没有人理她,她就一哭哭到鸡叫天明。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提取有效信息和理解归纳的能力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