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D.正确;
C.有误,痛恨:痛心遗憾。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做好积累,联系词意和例句进行归纳整理。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A.均表示转折关系; B.于:在/于:比; C.以:以致/以:以为;
D.之:代词,他们/之: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ACD.正确;
B.有误,作者认为“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即皇宫中和朝廷中本都是一个整体,赏罚褒贬,不应该有所不同。 故选:B。 答案: (1)C; (2)A; (3)B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7.【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能否正确把握朗读节奏并准确断句。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作为是划分依据。一般句首发语词需要停顿,主谓之间需要停顿,并列短语之间也需要停顿。需要结合句意和句式来判断。句意为:我们这些不讲道义的人,却侵入这个有道义的地方。故划分为:我 辈 无 义 之 人/而 入 有 义 之 国。
(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句中重点词有:败,败坏;义,道德;岂,难道。句意为:败坏道德来求得生存,难道是我荀巨伯的行为吗?
(3)本题考查对人物行为的评价。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找出相关描写人物行为的
第9页(共13页)
语句来分析。结合内容,从“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求生,岂荀巨伯所行耶”“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等语句中可知,荀巨伯把友情看的比生命重要,舍生取义。 答案:
(1)我 辈 无 义 之 人/而 入 有 义 之 国。 (2)败坏道德来求得生存,难道是我荀巨伯的行为吗? (3)友情重于生命,舍生取义。 (三)诗歌阅读
8.【解答】(1)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画船捶鼓催君去,高楼把酒留君住”送别者为行人设宴饯行,两人别离依依,千言万语说也说不尽,一直拖到最后一刻。捶鼓,犹言敲鼓,是开船的信号。船家已击鼓催行,而这一边却楼上把盏劝酒。“催“,见时间之难以再延。“高楼把酒留君住“,船家已经“催人“了,而这边还在把酒“留“人。为人饯行,按说应该先写“高楼把酒留君住“,之所以倒装,正是为了强调分离时的紧迫感。一“催“一“留“将“去“和“住“的矛盾突出出来了,并且带动全篇。
(2)本题考查诗句思想感情的把握。“今日此樽空,知君何日同!“今日樽空而潮载君去,但未知潮水何日能复送君归来。这依然是情景和思忖结合。词中以回环往复的语言节奏,用来表现依依不舍、绵长深厚的“思致“。将送别之人心中的不舍之情和盘托出,尤为动人。 答案:
(1)“催”之急更见“留”之切,所以答题时可从与“留”的对比中去分析将别而又不忍离别的情景表达的淋漓尽致的效果。
(2)表现出难言的相思之情。 译文:
画船捶着鼓催你启程。高楼上我端着酒想把你留住。是去还是留,真叫人难以抉择,此时西江的潮水将要平患。 江湖时常有。只是我俩从此便南北相隔。今天这酒杯空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与你同饮! (四)根据原文默写 9.【解答】答案:
(1)思而不学则殆(注意“殆”的写法) (2)我寄愁心与明月
(3)寂寞沙洲冷(注意“寂”的写法) (4)了却君王天下事(注意“了”的写法) (5)甲光向日金鳞开(注意“鳞”的写法) (6)欲为圣明除弊事(注意“弊”的写法)
第10页(共13页)
(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注意“汗”的写法) 三、(5分) 10.【解答】答案:
(1)济南市青少年植树活动今日举行
(2)示例:春天仿佛是一首歌,美丽而轻缓的歌,人们感受着温暖的清风,在明媚的阳光中,聆听着鸟儿快乐的歌唱。
11.【解答】(1)本题考查的是语段能不能调换顺序的问题,说明文词语、段落顺序能否调换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①原文采用了XX顺序进行说明,调换后不合逻辑②与前文的XX相照应;③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一致;④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调换。值得注意的是,此类题目的答案一般是不能调换的。文章第⑥段讲了情感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第⑦段讲了恐惧对时间流逝主观体验的影响,也是科学家屡试不爽的一个方法。第⑧自然段写了影响时间感知的因素其他影响时间感知的因素,还包括年龄、药物等。是按照由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来写的所以不能调换。
(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葶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等。各种说明方法的目的都是为更准确、更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语句“戴维?伊格尔曼在 2007 年的一个著名实验中,要求被试者进行高达 31 米的自由落体(下 方有安全网)并估计全程时间,被试者估计时长较实际时长普遍要多 1/3。”举了戴维?伊格尔曼在 2007 年的一个著名实验的例子,列举了 31 米的数字,从“被试者估计时长较实际时长普遍要多 1/3”可以看出是作比较,将试者估计时时长与实际时的时间作比较,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而准确地说明了我们对时间的感知的确与情绪和记忆有关。
(3)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语句中的“几乎”表接近,表示对于时间流逝的加速或放缓差不多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体验,但并不排除个别,这一词语的使用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性。据此理解作答。 答案:
(1)不能调换。文章⑥⑦⑧自然段写了影响时间感知的因素:情感,恐惧,年龄、药物等,是按照由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来写的所以不能调换。
(2)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举了戴维?伊格尔曼在 2007 年的一个著名实验的例子,列举了 31 米的数字,将估计时长和实际时长进行比较,具体准确、突出说明了人们对时间的感知与情绪和记忆有关,使文章更真实可信。
(3)“几乎”意为“差不多”,表示限制,说明对于时间流逝的加速或放缓,差不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验,并不是全部的人。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2.【解答】(1)本题考查对标题含义的理解。标题往往传达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感情。表层含义指标题
第11页(共13页)
在文中所指的内容;深层含义指标题的引申义,需要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及主题来领悟。“月光汤”表面上指父亲在月光下煮的一罐鱼汤,联系本文对父亲形象特点的刻画可知,深层含义指父亲面对生活困难,坚强乐观、积极生活的态度,“因为心中始终有月光,他才能在岁月的千沟万壑中岿然不动。,且从不发一声怨言……”
(2)本题考查词句赏析能力。第①题要求从描写角度着手,这一句是景物描写,月光皎洁,渲染了静谧、美好的氛围,这是父亲带“我”夜钓时的夜景,引出下文的内容。第②题要在理解词语本义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句理解其语境义,“岿然”指高高挺立而显得稳固的样子,联系父亲失去公职、在乡下过清苦生活的经历,这里表现了父亲面对生活困境,坚定乐观,表达出“我”对父亲的敬佩与赞美之情。
(3)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此题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在内容上,由父亲“月光汤”的话引发“我”的感慨,“那一刻,眼前黝黑、整日忙碌的农民父亲,俨然像个白面书生,中年文艺男”表达出对父亲的赞美之情。在结构上通常是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这一段承接上文父亲带“我”夜钓和煮鱼汤,“只是他把精力全给了日 复一日的田间劳作”开启下文翻送水和父亲人生经历的内容。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此题先找出父亲与月光的事件,再以“人+事+结果”的模式概括。第②至④段写月光下父亲带“我”去村外的湖边夜钓;第⑤至⑦段写月光下父亲给我们煮鱼汤;第⑧⑨段写月光下,父亲、“我”和妹妹用水车,将山下的泉水往高处的梯田里翻送;第 ⑩段写父亲在月光的陪伴下凌晨2点去集市卖红薯;第?段写父亲以“月光”鼓励“我”,“我”重拾信心考上重点大学。 答案:
(1)题目“月光汤”一语双关,既指月光下,父亲给我们煮的一罐洁白的鱼汤,又指父亲对我们成长的影响,他任劳任怨、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希望、困难面前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帮助“我”成长。 (2)①运用景物描写,表现了月光的皎洁,渲染了静谧、清幽的美好氛围,为下文写父亲带我们夜钓并给我们煮鱼汤喝做铺垫。
②“岿然不动”,意思是像高山一样挺立着一动不动,形容高大坚固,不能动摇。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在岁月的磨难中的父亲比作一动不动的高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的坚强与高大,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敬佩与赞美之情。
(3)第⑦段写了父亲说煮出的鱼汤是一罐月光汤,引发“我”的感慨。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写父亲月光下给我们煮出了鱼汤,又因父亲这一番富有诗意的话从而引起下文写父亲的相关经历。从而表现了父亲困难面前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4)①月光下父亲带“我”去村外的湖边夜钓;②月光下父亲给我们煮鱼汤;③月光下,父亲、“我”和妹妹用水车,将山下的泉水往高处的梯田里翻送;④父亲在月光的陪伴下凌晨2点去集市卖红薯;⑤父亲以“月光”鼓励“我”,“我”重拾信心考上重点大学。
第12页(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