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酞、脂类等代谢物的含量,提高啤酒的色泽和口味;高温发酵可以加快发酵速度,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总之,如何掌握好啤酒发酵过程中的发酵温度,控制好温度的升降速率是决定啤酒生产质量的核心内容。啤酒发酵是个放热过程,如不加以控制,罐内的温度会随着发酵生产热的产生而逐渐上升,目前大多数对象是采用往冷却夹套内通入制冷酒精水混合物或液氨来吸收发酵过程中不断放出的热量,从而维持适宜的发酵温度。整个发酵过程分前酵和后酵两个阶段,发酵温度的工艺设定典型曲线如图1所示。不同品种、不同工艺所要求的温度控制曲线会有所不同。
(1)前酵
这个阶段又称为主发酵。麦汁接种酵母进入前酵,接种酵母几小时以后开始发酵,麦汁糖度下降,产生CO2并释放生化反应热,使整个罐内的温度逐渐上升。经过2~3天后进入发酵最为旺盛的高泡期再经过2~3天,糖度进一步降低,降糖速度变慢,酵母开始沉淀,当罐内发酵糖度达标后进行降温转入后酵阶段。普
0通啤酒在前酵阶段,一般要求控制在12℃左右,降温速率要求控制在0.3 C /h。
(2)后酵
当罐内温度从前酵的12℃降到5℃左右时后酵阶段开始,这一阶段最重要的是进行双乙酞还原,此外,后酵阶段还完成了残糖发酵,充分沉淀蛋白质,降低氧含量,提高啤酒稳定性。一旦双乙酞指标合格,发酵罐进入第二个降温过程,以0.150C/h的降温速率把罐内发酵温度从5℃降到0~-1℃左右进行贮酒,以提高啤酒的风味和质量。经过一段时间的贮酒,整个发酵环节基本结束。
通常发酵液温度在不同的发酵阶段,对罐内发酵液的温度场要有相应的要求:在前酵阶段希望发酵罐内从罐顶到罐底有一正的温度梯度,即从控制上层温度为主,以利于发酵液对流和酵母在罐内的均匀混合;在后酵阶段,则要求发酵液由卜到下有一定的负温度梯度,即控制以下层温度为主,便于酵母的沉淀和排除。
3.啤酒的过滤和灌装
前、后酵结束以后,啤酒将通过过滤机和高温瞬时杀菌进行生物以及胶体稳定处理然后灌装。啤酒过滤是一种分离过程,其主要目的是把啤酒中仍然存在的酵母细胞和其它混浊物从啤酒中分离出去,否则这些物质会在以后的时间里从啤
2
酒中析出,导致啤酒混浊,目前多采用硅藻土过滤方式。如果啤酒中仍含有微生物(杂菌),则微生物可以在啤酒中迅速繁殖,导致啤酒混浊,其排泄的代谢产物 甚至使啤酒不能饮用。杀菌就是啤酒在灌装之前对其进行生物稳定性处理的最后一个环节。
至此,一个啤酒和生产周期结束。
四、总体设计
啤酒发酵温度采用传统的手动操作控制,啤酒质量差,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酒损严重,不能灵活地修改工艺参数。为此我们以AT89S52单片机芯片为核心,研究和设计了数字化的啤酒发酵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1.啤酒发酵过程温控对象的特点
发酵罐是啤酒生产的主要设备,图2为圆筒锥底发酵罐示意图,酵母在罐内发生反应而产生热量,使麦汁温度升高,因此在罐壁设置有上、中、下三段冷却套,相应的设立上、中、下三个测温点和三个调节阀,通过阀门调节冷却套内冷却液的流量来实现对酒体温度的控制。以阀门开度为控制量,酒体温度为被控量。该广义对象是一个三输入、三输出的多变量系统,机理分析和实验表明啤酒发酵罐的温控对象不同于一般的工业对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时滞很大
冷却套 压力传感器 上部测温点 发酵罐冷媒体 中部测温点 下部测温点 图1-2 发酵罐工艺示意图
在整个发酵过程中,由于生化反作用产生的生化反应热导致罐内发酵温度的升高,为了维持适宜的发酵温度,通常是往发酵罐冷却夹套内通入酒精水或液态
3
氨,来带走多余的反应热。由于罐内没有搅拌装置和加热装置,冷媒发酵液间主要依靠热传导进行热量交换,发酵液内部存在一定的对流,影响到测温点,这就使得控制量的变化后,要经过一段时间,被控量才发生变化,因此这类系统会表 现出很大的时滞效应。例如一个120m3啤酒发酵罐温度响应的滞后时间一般在5~30min之内变化。
(2)时变性
发酵罐的温控特性主要取决于发酵液内生化反应的剧烈程度。而啤酒发酵是从起酵、旺盛、衰减到停止不断变化的间歇生产过程,在不同的发酵阶段,酵母活力不同,造成酒体温度特性变化,因此对象特性具有明显的时变性。
(3)大时间常数
发酵罐体积大,发酵液体通过罐壁与冷却水进行热交换的过程比较慢。
(4)强关联
因为罐内酒体的对流,所以在任一控制量的变化均会引起三个被控量的变化。
在分析对象特性的时候,由于受到认识上的限制,往往也不能确切掌握工业过程中各种物理、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这也必然会导致获取的对象特性与实际特性存在难以确定的偏差。例如啤酒生产过程酵母特性、原料特性等许多因素的变化都会引起被控系统特性参数的变化和摄动,而这些因素在实际系统中都是很难在线或实时获取的。
2.软件设计
本系统软件设计采用结构化和模块化设计方法,便于功能扩展,程序可采用汇编语言进行编程。程序模块主要包括:主程序、PID数据处理、按键处理、温度采样与A/D转换、数字滤波、越限报警等子程序。本文重点介绍主程序流程图和数据处理模块。
2.1主程序
控制系统主程序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本系统利用定时循环轮流对8个温度进行实时采样,为了能够实现温度的巡回测量,必须有相应的程序来选择温度输入通道。用户可以通过键盘设定温度的上限值和下限值、偏差e(k)绝对值的设定值M、PID控制的系数kp、ki和kd等参数。
4
开始 系统初始化 Y 有键按下? 键处理—参数设定 N 温度信号通道选择 温度采样—A/D转换 数字滤波 温度显示 Y 温度超出? 调用报警程序 N 数据处理—调用PID程序 控制量输出 图3 控制系统主程序的流程图
2.2数据处理模块
本温控系统采用的数字PID算法由软件实现,增量PID控制算法的优点是编程简单,数据可以递推使用,占用存储空间少,运算快。但是对于温度这种响应缓慢、滞后性大的过程,不能用标准的PID算法进行控制。当扰动较大或者给定的温度值大幅度变化时,由于产生较大的偏差,加上温控本身的惯性及滞后,在积分作用下,系统往往产生较大的超调和长时间的振荡。因此,为克服这种不良的影响,采用积分分离法对增量PID算法进行改进。当偏差e(k)绝对值较大时,暂时取消积分作用;当偏差e(k)绝对值小于某一设定值M时,才将积分作用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