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 拉斯韦尔
?美国著名政治学家
?从政治领域切入传播研究
?24岁就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的题目是《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着重讨论了一战中的宣传活动。
?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的后半部分,他还首次提出了传播的三大功能:监视环境、联系社会和传递遗产。 5W模式的缺点
?单向直线性,忽视了反馈环节。 ?孤立性。
?假定任何讯息总是有效果的。 香农——韦弗模式
?香农(申农)的《通信的数学理论〉是信息论的奠基之作。
?信息论对传播学的贡献:信息概念的提出,在科学技术史上第一次提出与质量、能量并列的信息概念。编码、译码概念的使用。
?该模式本来是为了解决信息理论的,描述的是电子通信过程。 但却与拉斯韦尔不谋而合。 香农——韦弗模式的特点
–在这个模式中,媒介一分为三:发射器——信道——接收器
–讯息一分为二:发出的和收到的,而且把信号和讯息又分开了。体现了编码和译码的过程。
? 引入了噪音这个不速之客。 ? 这个模式仍然是单向直线性的。 直线模式的局限性
?传受双方角色固定,不能对调,这不符合传播现实。 ?缺少反馈环节。 控制论模式
?维纳——控制论之父
?控制论的关键在于反馈,没有反馈,便无从控制。
?正是在反馈这一环节的提出上,控制论对传播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奥斯古德、施拉姆的循环模式
?奥斯古德是语言学、心理学的权威。
?施拉姆是传播学的集大成者。
施拉姆简介
?施拉姆(1907-1988),曾经任美联社记者,衣阿华大学新闻学院主任,30年代起转入传播研究领域,为传播学的创立倾注了毕生之力。
?功绩:集大成,将他人的贡献集中起来,进行整理,使之完善化、系统化,最终使传播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崛起于学术的殿堂。
?他先后在伊利诺大学、斯坦福大学、衣阿华大学和夏威夷东西方研究中心建立了4个专门的传播研究机构,培养了大批人才。1982年曾经到中国进行过学术交流,促进了中国传播学研究的开展。 ?1949年施拉姆出版《大众传播学》,这是第一部系统化的传播学著作。
该模式的特点
?传受双方无区分,地位平等,你来我往。 ?传播主体在不同阶段依次扮演着编码者(符号化)、释码者(解释意义)、译码者(符号转换、解读)功能。 ?加入了反馈环节。
?引入了传播单位的单位。因此这个模式也被称作2+4定律。 该模式的缺陷
?传受双方完全平等,与传播现实不符。 ?体现人际传播特点,不适应于大众传播。
?循环性。传播经过了一个完全的循环,不折不扣的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
施拉姆的大众传播模式 ?。
?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教材第63页,图4-5。
从控制论模式到系统论模式
?以上这些模式考察的是微观的、单一的传播过程。着重揭示了传播过程的内在机制,不重视对过程以外的因素的考察。
?而事实上传播过程是在社会总系统内发生的。很多外部因素会影响到传播过程。解决这个问题的是社会系统模式。 赖利夫妇的系统论模式
?1959年,赖利夫妇提出了如下模式:教材第66页。
?这个模式表明:
?传者因受到社会系统的影响用不同的方式去选择和制作信息。 ?受者对同样的信息也会有不同的选择、理解和反应。
影响传者和受众的几重系统
?初级群体:也叫基本群体,指家庭、邻里、亲密伙伴等。
?更大的社会结构,是指关系比较松散的次级群体,如单位、学校、社团。
?社会总系统,如民族、国家、世界等隶属群体。
?参照群体:个人未必置身其中,但以其为参照建立自己的价值观。 赖利模式的评价
?赖利夫妇的模式揭示了各种社会系统与传播过程的互动
?缺点是过于简略,没有具体到哪些因素对传受双方发生影响。仅仅提示了有形的社会作用力之间的作用,忽视了无形的社会作用力——社会心理因素的互动。
?弥补这一缺陷的是德国学者马莱茨克1963年提出的大众传播场模式。 马莱茨克的大众传播场模式
?马莱茨克1963年提出的大众传播场模式。(见教材)
?这个模式是如此详尽,被称为关于大众传播过程研究的一张清单。 ?对于影响信息传播的诸因素,可从个人层面、组织层面和社会层面三个层次上来予以理解。
第五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人内传播的概念
?也称内向传播、自我传播,是指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人内传播是一切社会传播的基础。
?人内传播由感受刺激、神经传导、大脑活动、肌体反应等环节构成。 ?感官——信息接收装置; ?神经——信息传输装置;
?大脑——记忆和处理装置;
?表达反应器官(说、看、笑、动作等)——信息输出装置。
人内传播的几个环节
?感觉:通过感官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 ?知觉:对感性信息的综合
?表象:感觉和知觉信息在头脑中的再现 ?概念:从同类事物中抽象出的共同属性 ?判断:对思考的对象做出结论 ?推理:由已知推出未知 人内传播的意义
?一切说服都是自我说服
?人内传播是一切传播活动的基础,所有其他传播的结果都必须通过人内传播进行内化。
?它和外部世界也紧密相关。 ?更多的属于心理学的范畴。 米德的观点
?米德,G.H.
?George Herbert Mead (1863~1931)
? 美国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及哲学家 ?象征互动理论的创始人。 ?主要著作有:《心理的定义》(1903)和1934年在其逝世之后出版的《精神、社会及自我》。
米德的观点
?“主我”与“客我”理论。认为人内传播是“主我”和“客我”之间双向互动的社会过程。互动的介质是“有意义的象征符”。 ?主我:意愿和行为的主体
?客我: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的代表
心理学的观点
?自我分为三部分:
?物质的自我(生理上的自我和与自我相关的物质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