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容器育苗的特点有哪些?
17. 嫁接育苗选择砧木应满足哪些条件?
18. 营造混交林有哪些好处?
19. 造林树种常用的混交类型和方法有哪些?
20. 一个完整的工程造林项目应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21. 在做造林调查设计准备工作时主要搜集的资料包括哪些?
22. 杨树“三大一深“栽植的内容和意义。
23. 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和途径。
24. 毛竹低产林改造技术措施有哪些?(南方题——华东地区、华南地区)
25. 简述杉木营造技术措施。(南方题——华东地区、华南地区、西南地区)
26. 简述桉树营造的技术措施。 (南方题——华南地区、西南地区)
27. 红松播种苗如何越冬防寒?(北方题——东北地区)
28. 红松嫁接时的技术要点有哪些?(北方题——东北地区)
29. 山杏种子播种前应该做哪些处理工作?(北方题——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
30. 简述提高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的主要技术措施。(北方题——华北地区、西北地区)
六、综合能力题(1~9题为南方题,10~18为北方题)
1. 目前杉木造林所用苗木主要通过播种育苗,造林苗木价格、生产成本低,但杉木种子园产量受到气候和大小年的影响,在大规模造林,特别是在优质壮苗生产上往往不能满足林业生产的需要。随着育苗技术的发展,现在有许多地方进行组织培养育苗,但育苗技术复杂,苗木价格较高。试问:(1)杉木组培苗有哪些好处,应用前景如何?(2)杉木组培育苗的主要技术要点(南方题——华东地区、华南地区、西南地区)。
2. 杉木是南方主要用材造林树种,但杉木对立地条件要求比较严格。长期以来,许多地方太多考虑经济目的,而忽视适地适树,不管造林地条件大面积营造杉木纯林,造成很多杉木林生产力低,存在相当面积的杉木低产低效林,究其主要原因是没有认真贯彻适地适树。(1)请分析适地适树的含义是什么?(2)请论述在一个经营单位如何通过调查、分析、对比的方法真正做到适地适树?(南方题——华东地区、华南地区、西南地区)
3. 混交林营造案例:
南方早期营造杉木与檫树混交林,混交比例采用1∶1,混交方法采用行间混交,在林分生长过程中出现杉木被压现象,种间矛盾比较激烈,混交林不易成功。
请分析:(1)以上混交林营造没有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请设计比较成功的杉木、檫树混交林模式。(南方题——华东地区、华南地区、西南地区)
4. 马尾松造林方法主要有穴植法和一锄法,在南方一些地方进行马尾松穴植法和一锄法造林时,出现穴植法成活率比一锄法低,但一旦成活后幼林生长穴植法就比一锄法好。(1)请分析是什么原因?(2)从提高造林成效入手较适宜采用哪种栽植方法?(3)从苗木准备至栽植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南方题——华东地区、华南地区)
5. 毛竹是我国南方最重要的竹种,我国毛竹林面积居世界第一,但一些地方普遍存在毛竹林生产力水平不高,还有相当部分的毛竹低产林,直接影响了竹林产值和竹业的发展。
论述:(1)本地目前毛竹栽培中的主要问题。(2)毛竹丰产林培育的主要措施是什么?(南方题——华东地区、华南地区)
6. 杉木是我国南方最主要的造林树种之一,是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树种,但目前许多地方二代更新营造杉木纯林,地力衰退比较严重,人工杉木林总体生产力水平不高,甚至出现较多低产林。请从耕作和营林角度论述:(1)
29
杉木林地力衰退原因;(2)采取对策。(南方题——华东地区、华南地区、西南地区)
7. 桉树是我国南方沿海地区主要造林树种,在福建省东南、南部大多县市有广泛的栽培,是群众发家致富最主要的造林树种之一。前几年福建北部地区一些县市也曾进行较大规模的引种栽培,但因为没有注意适地适树,追求规模,不注重品种选择和小地形选择,在冬季受到较严重的冻害、寒害,造林成效并不高,有些地方甚至造成造林失败。请分析:(1)桉树引种栽培应注意哪些条件?(2)如何栽培耐风抗寒桉树?(南方题——华南地区、西南地区)
8. 2010年某市百亩连片竹子栽培示范建设项目选择在某县某乡,距离县城44公里,海拔1000~1300米之间,属低中山丘陵地区,坡向东坡,坡度5°~25°之间,赤红壤。造林树种选择了本地适生能力强、根系发达、生长速度较快、郁闭早的麻竹。根据项目建设要求,造林整地采用穴状整地。整地规格为60厘米×60厘米×40厘米。为保证造林成效,本次作业设计的造林方法全部采用标准Ⅰ、Ⅱ级竹蔸苗上山造林。在造林前,先在塘内每亩施36公斤农家肥、18公斤尿素,18公斤复合肥做底肥,再回填部分表土;定植时把竹蔸苗放入定植穴中保持一定夹角,先回填表土,后填心土,分层踏实即可。本次作业设计麻竹初植密度为36株/亩,造林株行距为4. 3米×4. 3米。造林时间从立春以后至7月完成定植。(南方题——华东地区、华南地区)
根据上述情况完善以下造林典型设计表。
造林典型设计表
树种:麻竹 林种:经济林 造林类型号 适宜的立地类型号 适宜的立地条件特征 混交比及混交方式 初植密度、株行距 配置方式 林地清理 整地方法及规格 造林方法 苗木规格 栽植时间 基肥种类及数量 追肥时间及数量 8 整地图式(平面) 造 林 技 术 措 施 经营管理措施 用工量(个/亩) 用工量(个/亩) 用工量(个/亩) 用工量(个/亩) 造林用工量(工日/亩) 配置图式(平面) 整地图式(剖面) 9. 某地有一片20世纪70年代中期建造的油茶林,株行距3米×3米, 荒芜已久、杂草丛生、林相紊乱、产量极低,植株保存较好。现打算进行改造,提高产量,请提出具体的改造措施。(南方题——华东地区、华南地区、西南地区)
10. 辽宁省章古台地区位于科尔沁沙漠南缘,属季风大陆性气候区。年降水量为400~450毫米,其中60%~80%集中在夏季,蒸发量1800~2100毫米,大于10℃的年积温为3100~3200℃。该地区是全省风沙最大,危害最严重地区,春秋雨季风沙肆虐,风速大、频率高、年大风日数平均24天,最大风速可达30米/秒以上。植被属于蒙古植物区系温带森林草原区。 20世纪50年代当地从大兴安岭北部引种樟子松获得成功,目前已成为当地
30
的主要造林树种。
2007年,林农张某承包了200亩沙地,当年秋季9~10月进行窄带状整地,次年春季全部选用樟子松2年移植Ⅰ级裸根苗造林,采用穴植法,株行距2米×3米,造林后及时除草、松土、防治病虫害,可是造林成活率仅为70%,保存率不到50%。试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北方题——东北地区)
11.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在辽西地区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在石质山地生态十分脆弱地带,通过人工植树和飞播造林等措施,营造了大面积以油松为主的人工林。这些油松纯林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控制水士流失,促进山区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林分郁闭成长,大面积针叶纯林的弊端已日趋显现。这些纯林不仅生产力水平低、水土保持效益差,而且病虫害蔓延成灾,有人提出对现有的油松低效林全部伐除,重新造林。你认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请阐述你的观点。(北方题——东北地区)
12. 彰武松是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于1990年10月在章古台区域内的一片樟子松人工林中首次发现的,与当地的主要造林树种樟子松相比,彰武松更具有速生性、抗旱性、抗寒性和耐盐碱性,特别是无明显病虫害,不感染对樟子松造成严重危害的松枯梢病,并且在正常年份连年高生长量是樟子松的1. 21倍。为了尽快在辽宁及我国的三北地区推广彰武松,目前采用髓心形成层对接的嫁接方法来繁殖彰武松,请问这种繁殖方法属于有性繁殖还是无性繁殖,这种繁殖方法能否保持彰武松的优良性状,并介绍髓心形成层对接的技术要点。(北方题——东北地区)
13. 红松阔叶混交林是东北东部山地具有地带性特征的顶级群落,经过数次破坏和不合理采伐后,原始林基本消耗殆尽,现已经演变为大面积各种阔叶次生林。目前,天然红松阔叶混交林分布面积和蓄积已今非昔比,恢复和发展红松阔叶混交林已成为林业工作者刻不容缓的任务。请指出下列几种类型的阔叶林要尽快恢复为红松阔叶混交林应采取的营林措施?
(1)密度较大的中龄阔叶混交林 (2)密度较小的中龄阔叶混交林 (3)成熟同龄阔叶混交林
(4)成熟异龄阔叶复层混交林(北方题——东北地区)
14. 在同样的立地条件下,北方地区引种的日本落叶松纯林易遭松毛虫危害,而日本落叶松混交林,生长发育良好,几乎无病虫害感染,请分析原因。并说明与落叶松混交的树种应具备哪些条件。(北方题——东北地区)
15. 甘肃民勤沙生植物园栽植的沙枣树,刚开始生长发育良好。几年后却大面积死亡,而沙拐枣、花棒等灌木树种却生长发育良好。请分析原因,并说明在沙地造林应如何选择造林树种。(北方题——西北地区)
16. 油松是喜光树种,在北方石质山区栽植在阳坡的油松林,生长发育差,形成“小老树”,而阴坡栽植的油松林却生长旺盛。请分析原因,并说明提高石质山区油松造林成活率的技术要点。(北方题——华北地区、西北地区)
17. 西北地区在相同的立地条件下,进行华山松造林时,接种了菌根菌的造林地,成活率高,林木生长旺盛,而没有接种菌根菌的造林地,成活率低,长势弱。请分析原因,并说明接种菌根菌的方法。(北方题——西北地区)
18. 在北方干旱的黄土丘陵区,用小坑靠壁法(小坑栽植法)栽植针叶树小苗,比穴植法成活率高,但后期生长势却没有穴植法旺盛,请分析原因,并说明采取哪些措施可以促进靠壁法造林树种的生长势。(北方题——华北地区、西北地区)
注释:
1. 东北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东部
2. 华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中部
3. 西北地区:陕西、甘肃、宁夏、新疆、青海、内蒙古西部
31
4. 华中地区:湖北、湖南、河南、江西
5. 华东地区:安徽、浙江、上海、山东、江苏
6. 华南地区:福建、广东、海南
7. 西南地区: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广西
第三部分
森林资源管理
一、填空题
1. ( )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微生物,还包括森林环境和景观。
2. 狭义的森林资源管理是指对林木管理和( )。
3. 人们对森林资源以及森林资源管理的认识,大体上经历三个阶段:一是破坏森林资源阶段,二是保护森林资源阶段,三是( )森林资源阶段。 4. 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首次开展森林航空调查与地面综合调查工作,建立以航空像片为手段,( )调查为基础的森林资源调查技术体系。
5. 20世纪60年代,我国引进以( )为理论基础的森林资源抽样调查技术。
6. 在调查的对象中,按照要求的精度,抽出一定数量的样地,进行量测和调查,用以推算全林,这种方法叫做( )。
7. 土地类型是根据土地的覆盖和利用状况综合划定的类型,包括( )和非林地两个一级地类。
8. 疏林地是指附着有乔木树种,郁闭度在( )的林地。
9. 按主导功能不同将森林划分为生态公益林和( )两个类别。
10. 采用标准地方法,调查伐区林分蓄积量,有二类调查基础的天然林区,标准地面积比例不得少于伐区面积的3%,人工林不得少于( )。
11. 坡度( )以上的森林不得进行皆伐作业。
12. 林分皆伐面积依次连片不得超过( )公顷,坡度平缓、土壤肥沃、容易更新的林分,可扩大到20公顷。
13. 采伐作业设计成果材料由调查设计说明书、设计表和( )三个部分组成。
14. 林权登记颁发的证书,一律使用( )依法统一印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林权证。
15. 林木材种出材量调查,按树干材质不同,可以把树干划分为( )、半经济用材树和薪材树三类。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