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工作重点 下载本文

第七章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一、代表人物

美国史密斯学院弗兰克·汉金斯首次使用“心理社会”这个名词。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汉密尔顿首次系统阐释心理社会理论,将其发展成“心理社会学派”个案工作,又称“诊断派”个案社会工作。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托尔对汉密尔顿的个案工作模式进行修正,主张对个人的理解必须从“人在情境中”着手,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内在的心理因素和外在的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霍利斯综合各种相关理论出版《个案工作---一种心理社会治疗》。

二、理论假设与价值取向 1、对人的成长的发展的假设

人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涉及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三个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2、对服务对象的问题的假设 个人的过去经验能影响现在

认为导致案主问题的原因有三个方面:

过去的压力:儿童期未能满足的欲望或未被解决的情绪需要和冲突一直带劲了成年期,从而导致在情境中的的不合理要求

现在的压力:目前环境压力过大,导致早期的情绪问题被激发而产生偏激的反应。

问题处理过程中的压力。

9 / 22

3、 对人际沟通的假设:人际沟通十分重要

人际沟通不仅影响案主的家庭关系和案主社会角色扮演,而且对案主的超我和自我的形成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 对人的价值的假设: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

治疗的目的就是要充分挖掘人的潜能,协助人健康的成长。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原则:

个别化原则;接纳原则;案主自决原则;非评判原则;真诚或表里如一原则;保密的原则;有节制的反应情绪 三、方法与技巧 (一)治疗的过程 1、心理社会研究

收集的资料包括案主如何看待他自己的问题,他为这个问题做过了什么,以及他认为问题的成因是什么。

追溯他的童年经验、家庭关系、价值观念、对自己的看法等。

观察案主情绪状况和身体健康状况,如是否有忧虑、恐惧、畏缩等情绪,是否有失眠、疾病、伤残或者接受医疗等生理问题。 2、诊断

1)心理动态诊断——研究形成案主性格的三大动力,即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互动。

本我(id):“它包含一切遗传的东西,一切与生俱来的东西,一切人体结构中内在的东西——因此,首先是来自躯体的组织…….的本能”(弗洛伊德) 人最原始、与生俱来的潜意识的结构部分,以生物本能的合流驱动力,按照

10 / 22

“快乐原则”。 自我(ego):

自我是自己可以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及记忆部分。

自我的功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到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现实世界的伤害,遵循的是“现实原则”。 很大部分是意识到的。

超我(supergo):道德化的我,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将道德规范、社会要求内化为自身的良心、理性、对个体的动机、欲望和行为进行管制。按照“理想原则”行事。

在一个健康的人身上,三者密切配合使人能够有效而满意地进行与外界环境的交往,以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和欲望。

人们常借助“自我调节功能”即自我防御机制(自我保护法)来应对或避免三者的冲突。

自我防御机制是自我受到超我、本我和外部世界的压力时,自我发展出的一种机能,即用一定方式调解,缓和冲突对自身的威胁,使现实允许,超我接受,本我满足。

逃避机制:这是一种消极性的防卫,以逃避性和消极性的方法去减轻自己在挫折或冲突时感受的痛苦。比如假装听不见,假装不知道,当做没发生一样。 (压抑、倒退、否定)

自骗机制:此类防卫机制含有自欺欺人成分,也是一种消极性的行为反应。 (反向形成、合理化---甜柠檬心理,酸葡萄心理、仪式抵消、隔离) 攻击机制:人心里产生不愉快时,但又不能向对方直接发泄,便会利用转移

11 / 22

作用,向其他对象以直接或间接的攻击方式发泄,或把自己的不是转嫁到别人身上,并判断他人的对错。 (投射、移植)

代替机制:代替性防卫机制是用一样事物去代替自己的缺陷,以减轻缺陷的痛苦。(补偿、幻想) (二)治疗技巧

1、直接治疗技术——分为非反映与反映两种 非反映式沟通动力技术: 支持

探索--描述--宣泄

直接影响技术:工作者表达自己的态度和立场,以推动案主或劝阻案主的某些行为。(强调、提议、忠告、坚持)

反应性讨论:运用评语、提问和解释等技术来讨论案主的处境和心态的过程,鼓励案主应用自己的思考去解决问题的方法。 人在情境中的反应性讨论 心理模式动力反映讨论 人格反映发展讨论

2、间接处理程序(环境工作) 针对案主的环境进行改善和修改

影响案主环境中有关系的重要他人以及其他并行者 四种沟通技巧:支持,直接影响,宣泄,反应讨论

注意:工作者只有在环境压力已超过案主所能承受,而案主无法改变这种状

12 /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