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司法行政工作总结精 下载本文

昆司〔2008〕6号

二○○七年昆山市司法行政工作总结

2007年,昆山市司法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上级司法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争创“全国县级市司法行政工作一流水平”为目标,紧扣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立足宣传、调解、服务、管理四大职能,形成了法制宣传掀“热潮”、基层基础强“能力”、法律服务求“发展”、队伍建设出“成效”的工作局面。在2007年度市级机关效能评估考核中继续保持良好水平,法律服务工作 “在全国县级市特批增设第二公证处和率先引进境外律师事务所”获得2007年市效能建设创新奖。现将2007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营造社会法治环境为着力点,依托阵地,注重实效,掀起“五五”普法的热潮

1.抓合力,形成全社会参与新氛围。总结“四五”普法中的经验,创新制定《昆山市“五五”普法评估办法》,首创法制宣传工作的科学评估考核机制,引起全市上下的高度重视,

1

形成争先创优的良好局面。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承办公益性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有10多家企业支持参与普法活动达30多场,形成各方踊跃参与法制宣传教育的生动局面。

2.抓活动,在掀起学法热潮。首先,与中国移动公司合作,开展“欢乐社区行——法制文艺巡演”活动,共演出20多场,受普法教育人数10万余人次。其次承办市级机关“法与道德”辩论赛,吸引20个部门参与。第三在政法系统内联合开展 “我是神圣法律人”征文、法制短信大赛、演讲比赛等六大系列活动。第四与市教育局联合举行青少年“精彩人生,与法同行”系列活动,组织“暑期未成年人保护法专题法制巡回讲座”等活动。全市各司法所创新法制宣传的制度和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宣传活动:开发区制作230块法制宣传牌安装到22个社区,陆家、锦溪等乡镇建立了法制宣传一条街,周市镇司法所在“12.4”法制宣传日组织了大型劳动合同法知识竞赛,一年来,全市各司法所组织法制专场咨询活动522场次,发放人民调解等法制宣传资料12万,掀起基层群众学法的热潮。

3.抓阵地,打造法制宣传精品载体。一是与市政府法制办、人事局联合组织了2700多名行政执法人员的岗位培训班。二是继续完善“六大宣传平台”:全面改版《法治风》,编辑出版5期1万多册;制作播放《法治昆山》栏目42期;通过法制短信平台发送短信12万条。三是进一步拓展宣传阵地:在市区建立“法制宣传一条街”,共29个灯箱,一条长廊;在我市大型企业及外来务工人员聚居地建立40多套法制宣传视频网络系统,定

2

期播放法制宣传片;创办我市首个规范化外来务工人员法制学校——“永馨嘉园”法制学校。四是继续做好第二届苏大法律本科班招生工作,成功录取31人,录取率达100%,2008年3月将正式开班。

二、以加强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能力为着力点,夯实基础,内强素质,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1.多项措施巩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成果,夯实基层基础。在 “省级规范化司法所”基础上,继续以完善“基层司法行政百分考核”为抓手,指导基层司法所建立了司法建议和人身死亡事故报告等制度。全市各司法所工作重点突出,特色明显,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玉山镇司法所建立了对街道、社区、村司法行政工作的考核机制,花桥镇司法所形成了以调处农民工工资纠纷为特色的人民调解工作机制,千灯镇司法所队伍建设出成效,被镇党委政府推荐为“昆山市廉政建设十佳站所”候选单位。

2.全面开展“人民调解能力建设年”活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一是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网络。全市共建立健全各级各类调委会720个,基本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调解组织网络体系。二是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组织全市各街道、社区居委和村调解主任业务培训班,参训率达98.9%。三是进一步加大人民调解工作宣传力度。编印《人民调解案例精选》1.2万册;召开“人民调解能力建设年”工作推进会,在昆山日报制作人民调解工作经验交流专版;各乡镇主要路口设立

3

“人民调解促和谐,化解矛盾保平安”宣传牌,编印发放人民调解宣传资料。四是进一步创新人民调解工作奖励机制。出台《昆山市人民调解工作奖励办法》以及配套的《昆山市人民调解工作业务评比考核细则》和《昆山市人民调解卷宗评分标准》,随机抽查228份人民调解卷宗,优秀率87.3%。一年来,全市镇村二级调委会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269件,调解率和调解成功率都在99%以上,组织排查矛盾纠纷61次,防止群体性上访14起385人,协助政府处理社会矛盾72件,防止民转刑案件24起209人,无民间纠纷引起的非正常死亡和民转刑案件的发生。

3.矫正安帮“监管服务两手抓”,全力遏制重新犯罪。一是加强日常监管。通过开通社区矫正对象短信平台,发送法制短信和警示短信,提醒他们遵纪守法和对家庭、对社会负责;设立解矫对象跟踪回访制度,明确回访期限,对“三无”对象进行跟踪回访,掌握他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情况。二是创新监管方法。组织矫正工作者参加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培训班,创造性地将心理矫治融入日常监管工作;建立“社区矫正移动信息系统”,使社区矫正工作走上信息化轨道。三是将监管与服务相结合。全年矫正安帮部门共为困难矫正对象筹集、发放救济金1.62万元,安置矫正对象20多名。目前,全市共接受各类社区矫正对象544名,解矫252名,成功办理减刑5名,重新犯罪率控制在2%以下;安置“两劳人员”109名,安置率达98%,帮教率达100%。

三、以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为着力点,创新机制,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