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上岗培训考题 - 图文 下载本文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人员上岗考试试题

75、腐蚀性鉴别值规定(PH大于等于12.5或PH小于等于2.0时),该废物是具有腐蚀性的危险废物。 76、排入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执行(三级)标准。 77、环境空气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不应少于(10)个。 78、环评报告的形式。(报告书)(报告表)(登记表) 79、一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的判别

80、环评的复杂地形:丘陵、山区、沿海以及大中城市的城区。 81、河流弯曲系数为何时,可视为弯曲河流。(>1.3)

82、声二级评价的条件判断。对于新建改建、改建、扩建大、中型建设项目,若其所在功能区属于实用于GB3096-93规定的1类、2类标准的地区,或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较明显增多(噪声级增高量达3~5dbA)或受噪声影响人口增加较多的情况,应按二级评价进行工作。 83、危险废物填埋场距地表水源的距离不应少于150米。应位于居民区800米以外,距机场军事基地3000米以上。

84、一、二、三级评价监测周期。一级评价不得少于二期(夏季、冬季);二级评价项目可作一期不利季节,必要时也应作二期;三级评价项目必要时可作一期检测。

85、蛇行布点法。适应于面积大、地势不平坦、土壤不够均匀的田块,采样点要求较多。 86、 环境影响报告书格式应该由什么单位来制定(国家环保总局)

87、 工程分析中的“三本帐”适用的项目(对于改、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 88、 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实施时间(2003年9月1日)

89、何种类型文件需要说明是否采纳公众参与意见(专项规划) 90、环境噪声常规监测项目:

功能区噪声定期监测、道路交通噪声监测、区域环境噪声普查(白天)

91、L90表示在取样时间内9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平均:底值 92、防治水土流失首先选用的生物治理措施:(绿化工程) 93、 噪声叠加::L1+2=10lg[10L1/10+10L2/10] 94、 判别大河流的标准 ≥150m3/s

95、 航空噪声用(计权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来评价 96、生态环境影响评价2级要求的范围:20~50m2公里 三、 简答题:

1、噪声一级评价工作内容 1、环境噪声应全部实测;

2、噪声预测要覆盖全部敏感目标,绘出等声级线图并给出预测噪声级的误差范围。 3、给出项目建成后个噪声级范围内受影响人口的分布、噪声超标的范围和程度。

4、对噪声级变化的几个阶段(如建设期、投产后的近期、中期、远期)应分别给出其噪声级。

5、项目可能引起的非项目本身的环境噪声增高(如城市通往机场的道路噪声可能因机场的建设而增高)也应给与分析。

6、对评价中提出的不同选址方案、建设方案等对策所引起的声环境变化应进行定量分析。 7、必须针对工程特点提出噪声防治对策,并通过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给出最终降噪效果。 2、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选址环境保护要求

1、垃圾填埋场选址应付和当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要求,应与当地的大气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自然保护相一致;

2、生活垃圾填埋场应设在当地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在人畜居栖点500米以外。 3、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中监测断面的选择

监测断面在总体和宏观上需能反映所在区域的水环境质量状况。各断面的具体位置需能反映环评项目所在区域的污染特征,并以最少的断面获取足够环评使用的水环境信息,还需同时考虑实际采样时间的可能性和方便性。采样断面最好能与国控或省控断面重合或接近。 4、清洁生产的指标

Page 5 of 4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人员上岗考试试题

1、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2、资源能源利用指标;3、产品指标;、4、污染物产生指标;5、废物回收利用指标、6、环境管理要求。 5、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的内容:

1、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价。

2、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核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

3、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6、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内容:

1、短期的最大落地浓度及其距源距离,非正常排放时的污染程度及范围; 2、不利气象条件下对保护目标或敏感点的影响及浓度分布图; 3、对评价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及变化;

4、对没有配给总量控制指标的项目,提出总量控制建议指标; 5、必要时对有害气体的无组织排放,计算卫生防护距离。 7、工程分析中工艺技术分析内容:

1、利用工艺流程图的方式说明生产的过程,同时在工艺流程中表明污染物的产生位置和污染物的类型,必要时列出主要化学反应和服反应式。

2、作原料、成品和废物和近似物料平衡的估算;

3、说明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和噪声的来源,并在工艺流程图的有关部分注明这些污染物的排放量。 8、 清洁生产的定义:

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消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9、公众参与的形式和主体 形式:举行论证会、听证会 主体:有关单位、专家、公众

10、“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的建设项目环评报告书的主要内容 (1) 工程分析

(2)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3) 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及评估 (4)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 (5) 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 (6) 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 (7) 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

凡涉及水土保持的项目还必须有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通过的水土保持方案。 11、有效源高、烟气抬升高度、烟囱几何高度的关系。 有效源等于抬升高度与烟囱几何高度之和(He=△H+Hs) 12、生态环评评价因子筛选的技术要点 1、明确拟评价的生态系统的类型 2、分辨不同的生态层次

3、选择的评价因子应具有代表性 4、从生态环境评价与保护角度考虑 5、法规要求的评价因子也必须包含 13、环境监测方案的内容 1、现场调查与资料收集 2、监测项目

Page 6 of 4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人员上岗考试试题

3、监测范围、点位布设和监测频次 4、样品采集、传输、前处理和分析测定 5、全程序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6、监测方案的实施和承担者的资质要求 14、垃圾填埋场的主要污染物

1、 大气污染物:TSP、氨、硫化氢、甲硫醇及臭气。 15、噪声污染防治中从声源上控制的措施: 1、选用低噪声设备和材料;

2、改革工艺和操作方法以降低噪声;

3、加强设备维护使之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 4、见建设项目避让或线路摆动。 16、 大气稳定度的分级和表示方法

1、稳定度可分为强不稳定、不稳定、弱不稳定、中性、较稳定和稳定。 2、表示方法:A、B、C、D、E、F。 17、垃圾填埋场的主要环境影响

1、填埋场渗滤液泄漏或处理不当对地下水及对地表水的污染;

2、填埋场产生的气体对大气的污染、对公众健康的危害以及可能发生的爆炸对公众安全的威胁。 3、的存在对周围景观的不利影响;

4、填埋场作业及垃圾堆体对周围地质环境的影响 5、填埋场机械噪声对公众的影响

6、填埋场滋生的害虫、昆虫、鸟类、动物可能传播疾病。

7、填埋场中的塑料袋、纸张以及尘土在未来得及覆盖压实的情况下可能飘出场外,造成环境污染和和景观破坏。

8、流经填埋场取得地表径流可能受到污染。 18、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类;

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

二类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三类为特定工业区.

19、工程分析的主要工作内容;

1、工艺基本数据;2、污染因素分析;3、污染物排放量统计;4、非正常工况分析;5、资源、能源、产品、废物等的储运;6、交通运输;7土地的开发利用;8环保措施方案分析;9、总平面布置方案分析;10、补充措施与建议。 20、清洁生产的基本原则

1、从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考虑;2、体现污染预防原则;3、容易量化;4、满足政策法规要求,符合行业发展趋势。

21、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22、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 1、行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与评价; 2、进行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3、进行上述二者的关系分析,即进行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4、进行选址选线环境合理性分析; 5、进行拟建方案环境和理性论证; 6、进行全过程的影响评价和动态管理;

7、进行敏感保护目标的影响评价,研究保护措施。

Page 7 of 4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人员上岗考试试题

8、究消除和减缓影响的对策措施,包括环境监理和生态监测,并进行技术经济论证。 23、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概念:

对建设项目实施后的环境影响以及防范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跟踪监测和验证性评价,并提出补救方案或者措施,实现项目建设与环境相协调的方法与制度。 24、确定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的依据:

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各种收纳污水的地面水域的规模以及对它的水质要求。 25、固体废物的定义:

固体废物即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 26、减少生态影响的工程措施 1、方案优化

(1)选点选线规避环境敏感目标; (2)选择减少资源消耗的方案; (3)采用环境友好方案; (4)环保建设工程 2、施工方案合理化 (1)规范化操作;

(2)合理安排季节、时间、次序。 (3)改变传统落后施工组织; 3、加强工程的环境保护管理

(1)施工期环境工程监理与队伍的管理 (2)运营其环境监测与“达标”管理。

27、清洁生产水平,问一个新建项目的清洁生产指标达到三级水平,是否需改进;

是,作为新建项目,需要在设计等方面作较大的调整和改进,使之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28、生态保护应遵循的原则:

1、能反映生态系统的优劣,特别是能够衡量生态环境功能的变化; 2、能反映生态环境受影响的范围和程度,尽可能定量化; 3、能用于规制开发建设活动的行为方式,即具有可操作性。 29、环境监测计划包括的内容:

1、选择合适的监测对象和环境要素; 2、确定监测的范围; 3、选择监测方法; 4、经费预算; 5、审核制度; 6、实施机构。

30、水环境预测方法:

1、数学模式法、2、物理模型法、3、类比调查法、4、专业判断法。 3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点源调查的主要内容 1、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和海拔高度以及位置图; 2、排气筒几何高度(m)及出口内径(m); 3、排气筒出口烟气温度(K); 4、烟气出口速率(m/s)

5、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t/a,t/h或kg/h) 6、毒性较大物质的非正常排放量(kg/h)

7、排放工况,如连续排放或间断排放,间断排放应明确具体排放时间、时数和可能出现的频率。 32、 废物管理制度的内容:

Page 8 of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