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二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 下载本文

D.设NaOH和Na2CO3的物质的量都为1mol,则加入盐酸过量,先发生反应:OH+H→H2O,

2﹣+

1mol氢氧化钠消耗1mol盐酸,再发生反应CO3+2H→CO2↑+H2O,将两个方程式相加得:﹣﹣2+

OH+CO3+3H→CO2↑+2H2O,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为高频考点,明确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侧重基本概念的考查,注重知识迁移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27.某强酸性溶液X含有Ba、Al、NH4、Fe、Fe、Cl、

+

2+3++2+3+

、、、

中的一种或几种,取该溶液进行迂续实验,实验内容如下: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X中除H外还肯定含有的离子是 Al、NH4、Fe、SO4 ,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的离子是,若要确定其中阳离子的存在,最可靠的化学方法是 取少量X溶液放在试管中,加入几滴KSCN,溶液不变红色说明无Fe . (2)沉淀G的化学式为 Fe(OH)3 .

﹣﹣2++3+

(3)写出有关离子方程式: 3Fe+NO3+4H=3Fe+NO↑+2H2O、AlO2+CO2+2H2O=Al﹣

(OH)3↓+HCO3 步骤①中生成A. 步骤②生成沉淀I.

+

(4)假设测定A、F、I均为0.01mol,10mLX溶液中n(H)=0.04mol,而沉淀C物质的

3+

量0.07mol,能说明(1)中不能确定的阴离子存在的理由是. 若检验Fe肯定存在时,

就有Cl存在,因肯定存在的离子电荷总数已相等 .

考点: 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基本操作综合应用. 专题: 离子反应专题.

+3++2+2﹣

3+

分析: 在强酸性溶液中一定不会存在CO3和SO3离子,加入过量硝酸钡生成沉淀,则

2﹣

该沉淀为BaSO4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SO4离子,生成气体A,A连续氧化生成D和E,

2+

则A为NO,D为NO2,E为HNO3,说明溶液中含有还原性离子,一定为Fe离子,溶液

+

B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生成气体F,则F为NH3,说明溶液中含有NH4离子,溶液H

3+

中溶于CO2气体,生成沉淀I,则I为Al(OH)3,H为NaAlO2,说明溶液中含有Al离

﹣2+2﹣2+

子,溶液中含有Fe离子,就一定不含NO3离子,含有SO4离子就一定不含Ba离子,

﹣3+

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的离子Fe和Cl,以此解答(1)(2)(3)题,根据溶液电中性解答(4)题.

解答: 解:(1)在强酸性溶液中一定不会存在CO3和SO3离子,加入过量硝酸钡生成

2﹣

沉淀,则该沉淀为BaSO4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SO4离子,生成气体A,A连续氧化生成

2+

D和E,则A为NO,D为NO2,E为HNO3,说明溶液中含有还原性离子,一定为Fe离

+

子,溶液B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生成气体F,则F为NH3,说明溶液中含有NH4离子,

2﹣

2﹣

2﹣2﹣

溶液H中溶于CO2气体,生成沉淀I,则I为Al(OH)3,H为NaOH和NaAlO2,说明溶

﹣3+2+2﹣

液中含有Al离子,溶液中含有Fe离子,就一定不含NO3离子,含有SO4离子就一定

﹣2+3+

不含Ba离子,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的离子Fe和Cl,检验铁离子方法是:取少量X溶液

3+

放在试管中,加入几滴KSCN,溶液不变红色说明无Fe,

﹣3++2+2﹣3+

故答案为:Al、NH4、Fe、SO4;Fe、Cl;取少量X溶液放在试管中,加入几滴

3+

KSCN,溶液不变红色说明无Fe;

2+3+

(2)Fe离子被氧化为Fe离子,加入NaOH溶液后生成Fe(OH)3,

2+3+2+

故答案为:Fe(OH) (3)①Fe离子被氧化为Fe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Fe+NO33;﹣+3+

+4H=3Fe+NO↑+2H2O;②H为NaOH和NaAlO2混合物,通入过量二氧化碳后生成沉

﹣﹣

淀的反应为:AlO2+CO2+2H2O=Al(OH)3↓+HCO3,

﹣﹣2++3+

故答案为:3Fe+NO3+4H=3Fe+NO↑+2H2O、AlO2+CO2+2H2O=Al(OH)3↓+HCO3﹣

+

(4)ANO、F氨气、I氢氧化铝均为0.01mol,10mL X溶液中n(H)=0.04mol,根据反应

﹣2++3+2+

3Fe+NO3+4H=3Fe+NO↑+2H2O,可知Fe物质的量为0.03mol; 碳溶液中正电荷为:

2+3+++

2n(Fe)+3n(Al)+n(NH4)+n(H)=2×0.03mol+3×0.01mol+0.01mol+0.04mol=0.14mol;

2﹣

沉淀C为硫酸钡,其物质的量0.07mol,n(SO4)=0.07mol,硫酸根离子所带的负电荷为:

﹣3+

0.07mol×2=0.14mol,说明溶液中正负电荷相等,所以若检验Fe肯定存在时,就有Cl存在,因肯定存在的离子电荷总数已相等,

故答案为:若检验Fe肯定存在时,就有Cl存在,因肯定存在的离子电荷总数已相等.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检验与鉴别,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综合性强,难度较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学习效率.该类试题需要注意的是进行物质的检验时,要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反应,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准确观察反应中的明显现象,如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产生和气味、火焰的颜色等,进行判断、推理、验证即可. 28.过量的铜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的反应会因硫酸浓度下降而停止.为测定反应残余清液中硫酸的浓度,探究小组同学提出的下列实验方案:

甲方案:与足量BaCl2溶液反应,称量生成的BaSO4质量. 乙方案:与足量锌反应,测量生成氢气的体积. 回答下列问题:

(1)判定甲方案不可行,理由是 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只能求出硫酸根离子的量,而不能求出剩余硫酸的浓度 .

(2)甲同学用图1所示装置进行乙方案的实验.

①检查此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连接装置后,向量气管右端注水,直到左右两边管子形成一段液面差,一段时间后液面差不变

②使Y形管中的残余清液与锌粒反应的正确操作是将 锌粒 转移到 稀硫酸 中.残余清液与锌粒混合后的现象 表面析出暗红色固体,有大量气泡,锌粒部分溶解

③反应完毕,每间隔1分钟读取气体体积、气体体积逐渐减小,直至体积不变.气体体积逐次减小的原因是 反应是放热的,气体未冷却 (排除仪器和实验操作的影响因素).

3+

(3)乙同学拟选用图2实验装置完成实验:

①你认为最简易的装置其连接顺序是:A接 E 接 D 接 G (填接口字母,可不填满.)

②实验开始时,先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再轻轻打开其活塞,一会儿后残余清液就不能顺利滴入锥形瓶.其原因是 锌与残余清液中硫酸铜反应生成铜,铜锌形成原池,使锌与硫酸反应速率加快,反应生成大量气体且放热,导致锥形瓶内压强增大 .

③乙同学滴入锥形瓶中的残余清液体积为aml,测得量筒中水的体积为bml(假设体系中气体为标准状况),残余清液中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表达式

(用a、b表示)

④某学生想用排水法收集氢气,并检验其纯度,应选择图3集气装置 B (填A或B)

考点: 探究物质的组成或测量物质的含量.

分析: (1)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只能求出硫酸根离子的量,而不能求出剩余硫酸的浓度;

(2)①用液压法检验装置气密性,连接装置后,向量气管右端注水,直到左右两边管子形成一段液面差,一段时间后液面差不变;②将固体加入液体中,Zn粒与铜离子反应生成铜单质,并且生成气体,实验现象是表面析出暗红色固体,有大量气泡,锌粒部分溶解;③此反应为放热反应,气体受热膨胀,未冷却;

(3)①测量氢气的体积,最简易的装置其连接顺序EDG;②锌与残余清液中硫酸铜反应生成铜,铜锌形成原池,使锌与硫酸反应速率加快,反应生成大量气体且放热,导致锥形瓶内压强增大;③根据题意可知,1mol硫酸能生成1mol氢气,故b﹣a就是氢气的体积,所以残余清液中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b﹣a)/22.4a;④排水法收集氢气,氢气密度比空气小,所以短进. 解答: 解:(1)没有溶液的体积,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只能求出硫酸根离子的量,而不能求出剩余硫酸的浓度;

故答案为: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只能求出硫酸根离子的量,而不能求出剩余硫酸的浓度; (2)①用液压法检验装置气密性,连接装置后,向量气管右端注水,直到左右两边管子形成一段液面差,一段时间后液面差不变

故答案为:连接装置后,向量气管右端注水,直到左右两边管子形成一段液面差,一段时间后液面差不变;

②将固体加入液体中,Zn粒与铜离子反应生成铜单质,并且生成气体,实验现象是表面析出暗红色固体,有大量气泡,锌粒部分溶解

故答案为:Zn粒 稀硫酸,表面析出暗红色固体,有大量气泡,锌粒部分溶解;

③此反应为放热反应,气体受热膨胀,未冷却;故答案为:反应是放热的,气体未冷却; (3)①测量氢气的体积,最简易的装置其连接顺序EDG;故答案为:EDG;

②锌与残余清液中硫酸铜反应生成铜,铜锌形成原池,使锌与硫酸反应速率加快,反应生成大量气体且放热,导致锥形瓶内压强增大

故答案为:锌与残余清液中硫酸铜反应生成铜,铜锌形成原池,使锌与硫酸反应速率加快,反应生成大量气体且放热,导致锥形瓶内压强增大;

③根据题意可知,1mol硫酸能生成1mol氢气,故b﹣a就是氢气的体积,所以残余清液中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故答案为:

④排水法收集氢气,氢气密度比空气小,所以短进;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了铜与浓硫酸的相关知识,探究实验方法,装置的特征分析,流程反应和试剂作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熟悉装置及装置中每部分的作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9.某种镁矿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镁,还含有较多的脉石(SiO2)和少量石灰石.图1所示是利用该镁矿石制备七水硫酸镁(MgSO4?7H2O)的工艺流程,图2是CaSO4和MgSO4的溶解度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