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六三制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二学期全套教学设计 下载本文

我 学 会 了

第1课时(总第

11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8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性质。

2、学会根据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整理有关分数知识,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培养主体意识和数学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性质 教学难点: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提供素材、激发兴趣。

出示:1/3 5/4 7/7 9/7 6/9 6/7…… 师谈话:看到这些分数你想到了哪些知识?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说出:分数的意义、分类、性质、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等)

师谈话: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二、梳理知识,形成网络。 1、质疑

师谈话:刚才,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有关分数的知识,如果把这些知识这样放在一起,有什么感觉?怎么办? 2、整理

师谈话:要想使这些知识有条理,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就需要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同学们想怎样整理?(指名说一说整理的思路。) 3、小组合作

师谈话:下面请四人小组合作,根据知识要点和知识间的联系进行整理,并记录。我们来比一比,看哪组整理得既清楚,又完整,而且有特色。

(学生分组整理,教师巡视指导,参与讨论) 4、展示交流

师谈话:同学们,整理好了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一下整理的结果和过程。在介绍之前,老师提一个小小的要求,请大家认真听,再想一想,请你给它们做个评价。(学生展示,学生点评、教师有选择、有重点的板书) 5、回顾总结

师谈话: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是根据什么来整理这些知识的?以什么为基本概念?分成哪几部分? 三、自我检测,形成技能。 (一)、质疑扫清障碍。

对于这部分知识,大家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请提出来。 (二)、基本练习。 1、填一填

(1)把30吨小麦分4次运完,平均每次运这些小麦的,每次运多少吨。

(2)里面有( )个,有( )个。

(3)6 3==( )

2、综合练习。(教师出题) 3、拓展练习。(教师出题)

教学反思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引领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同时也在生活中发现隐藏着的有关数学的奥秘,让他们感受数学的博大精深,领悟数学文化的无穷魅力。

练习设计充分运用教材资源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知识上从认识正负数的读写到意义,在思维上从理解到运用,再到拓展应用,这样分层次的练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既巩固了新知,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感到所学的内容不再是简单枯燥的数学,而是非常有趣、富有亲近感,他们被浓厚的生活气息所带动,兴致勃勃的投入学习中,同时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与共享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第三单元 剪纸中的数学 —分数加减法(一)

信息窗1: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第29页。 教材简析:

《公因数、最大公因数》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因数、倍数,初步学会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知道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既是“数与代数”领域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进一步学习约分和分数四则计算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在探索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意义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猜测、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

3、在学生探索新知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和探索的乐趣,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以及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选用恰当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第一课时(总第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1.出示几幅剪纸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谈话:剪纸是我国的一种民间艺术,剪纸具有装饰性,它可以美化环境,陶冶情操。我们班的二课活动就要学习剪纸,同学们有兴趣吗?

2.出示情境图,剪纸的第一步要先裁纸,观察信息窗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同学们在裁纸时遇到了什么问题?

12课时)

生:这张纸长24厘米,宽18厘米;要想剪成边长是整厘米的正方形并且剪完后没用剩余,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几呢? 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一)动手操作,初步感知

1. 师:整厘米是指多少厘米?你怎样理解没有剩余?

2.提出要求:利用我们手中的学具,一起来摆一摆,用边长多少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可以将长24厘米,宽18厘米的长方形纸片正好铺满?

小组合作进行,可以将拼摆的结果纪录下来。学生有的在摆,有的可能在想象。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生1:我用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沿着长摆了24个,可以摆18行,这样正好铺满,没有剩余。(课件演示)

生2:我用边长2厘米的正方形沿着长摆了12个,可以摆9行,也正好摆满,没有剩余。(课件演示)

生3:我用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沿着长摆了6个正方形,摆了4行,还有剩余。(课件演示)

生4:……

师将可以摆满和不能摆满的数据分类进行板书 (二)分析概括,提升数学问题

1.讨论: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几厘米?最长是几厘米?

生: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1厘米、2厘米、3厘米、6厘米,最长是6厘米。 2.师:正方形的边长为什么不能是4厘米、5厘米、7厘米……? 3.师:想一想,正方形的边长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可见只有用边长是1厘米、2厘米、3厘米、6厘米的正方形才能将长方形摆满。

4.师:那么1、2、3、6与24和18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说:1、2、3、6既是24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 5.师:24的因数有哪些?18的因数呢?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24的因数 1,2,3,4,6,8,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