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很少有持续一年以上的,它们几乎不会对儿童将来的行为产生严重的影响。但如果恐惧的表现较为严重而持久,且没有明显的恐惧刺激或原因也惧怕或对该年龄本已不该害怕的事物仍极为害怕,则应该引起注意,这种恐惧已成为一种情感障碍。
2 .恐惧的原因
引起小学生恐惧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由环境因素所造成的。具体可参考下列四点:
( 1 )小学生的性格特征。有的儿童本身的性格特征就是:内向,胆小怕事、害羞、孤僻、自主性差、退缩、过分敏感、依赖性强等,如果再遇上一些突发事件或冲击力较强的事件,就极易引发恐惧情绪反应。可见,这种类型的儿童其本身的性格因素就是其恐惧情绪产生的重要潜在因素。
( 2 )小学生对幼年时暗示引起的恐惧的记忆。在儿童年幼儿时,有些父母为了安抚夜晚他的哭闹,听到外面一点动静,就吓唬他:“再哭,大马猴来了!”这种暗示如果使用不当会使得儿童害怕黑暗中的任何声响,怕黑、怕一些动物。如果家长总以这种方式来吓唬儿童,慢慢地儿童即使长大了明知不应该再有这种恐惧情绪,也会控制不了自己,不自觉地对黑暗、对某物产生恐惧情绪。
( 3 )观察学习和模仿而习得的恐惧。儿童的恐惧很多是源于幼年时的观察与模仿而习得的,如儿童看到某个幼儿被玻璃划了一下,出血了,哭了,当把玻璃放到他跟前时,虽还没划到他,他也会哭起来。家长的榜样作用尤其重要,如害怕小猫的妈妈,其女儿很可能也会害怕小猫;害怕耗子的妈妈,其女儿很可能也害怕耗子。幼年时的这种恐惧行为如果一直被保持下来,久而久之,就会变成定势的恐惧情绪反应模式。
( 4 )经验得来的恐惧。这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恐惧,主要来源于儿童自身直接的体验。例如,儿童不小心被蛇咬了一口,以后一看到蛇甚至是像蛇形的绳子都会胆颤心惊;儿童曾失足落水,以后一见水就害怕,一到河边就心惊肉跳。
3 .恐惧的防治
小学生恐惧的防治,关键在于教育:
( 1 )培养小学生乐观、开朗、坚定的良好性格。 家长和老师应鼓励儿童多参加集体活动和体育活动,以及利用游戏的方式,让儿童逐渐去接近他们害怕的事物,以培养其坚毅勇敢的精神。扩大儿童的交往范围,让儿童多与外界事物
接触,在与他人交流、接触中逐渐培养其乐观、开朗的性格。家长不应过分保护儿童,也不应勉强儿童做不愿或不敢做的事,应教给儿童有效的适应各种情境的各种方法,有意识地增强儿童的应变能力,使儿童在日常生活情境中能体验到适应性的轻松感,从而促进其自信心
的树立。
( 2 )对小学生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应采用讲道理、讲事实、讲科学的教育方法,决不要采用各种恐吓手段随便吓唬儿童。在与儿童交流时,不应使用过多、过于严厉的谴责和惩罚,这也会使儿童产生恐惧情绪。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自己的榜样作用,不应在儿童面前毫不避讳出示自己的恐惧反应。
( 3 )丰富小学生的知识、扩大其视野。很多恐惧是由于无知而产生的,
所以家长应向儿童多做些浅显、科学的说明和解释,并多让儿童接触自然、社会,多让儿童参加一些有意义的实践活动或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儿童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来明白其中的道理,这样,一些不必要的恐惧也就自然而然地消除了。
(三)抑郁
抑郁是指一种较持久的、忧伤的情绪体验。人人都有过
抑郁的体验,所以抑郁可视为正常情绪反应。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抑郁只是偶尔、暂时的,属正常范围,也有少数人会长期处于抑郁状态,并伴有严重的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等问题,这时的抑郁可能已转化为病态情绪,即抑郁症。有关资料显示,儿童期真正的抑郁症并不多见,但是由于其他身体或精神问题而伴有的抑郁情绪反应则很多。如在有关的调查中显示,抑郁症在 8 岁以下的儿童中很少见,多发生在青少年期,一般女孩多于男孩,而就 7 —— 12 岁儿童的调查中,发现抑郁症的儿童只占 1.8% ,而有抑郁体验的儿童则占 20% 左右。
1 .抑郁的表现
正常儿童在遇到某些不佳情境或事件时,会表现为情绪抑郁、心境压抑,但能很快适应。而某些先天素质不良,早期经验坎坷的儿童,其抑郁表现可能会持续甚久,对其日常生活和学习以及身心的健康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教育者应注意抑郁儿童的表现特征,及时发现问题,及早采取防治措施。
虽抑郁多发生在学龄期的儿童身上,但婴儿期的儿童也存在一种特殊的抑郁表现,主要是由于婴儿期的母子分离所导致的。其表现先是情绪激动,啼哭不断,或不停地四处寻找父母;然后约一周后,这类活动减少,不再嚎啕大哭,但常低声哭泣,面部表情沮丧,表现出绝望、退缩、对周围事物没有兴趣。有的婴儿食欲不良,体重不再增加,甚至可能出现某身体疾病。但几周过后,大多数婴儿能从这种抑郁状态中恢复过来,对周围的事物重新产生兴趣和反应。
小学儿童的抑郁表现与成人的抑郁表现、婴儿期的抑郁表现各不一样,有其一定的年龄特点,如情绪恶劣,易激怒、敏感、好发脾气、好哭闹、焦躁不安、孤独、常伴有自责感和自罪感,自我评价过低,认为自己笨拙、愚蠢、丑陋,对周围的人和事丧失兴趣,对一切活动不感兴趣,伴有退缩行为,没有愉快感等等。除此之外,抑郁儿童还可能有行为障碍,有时甚至以行为障碍为突出的表现,如多动、攻击行为、学校恐怖、逃学等。同时,还可伴有多种身体症状,如睡眠障碍、食欲低下、浑身疲惫无力、胸闷心悸、周身痛疼等。
一般而言,儿童期的抑郁愈后效果较好,到成人期时多数可以痊愈。而且,研究发现,儿童的抑郁与成人的抑郁并无明显关系。
2 .抑郁的原因
引起儿童抑郁情绪的原因很多,有生理上的原因、心理上的原因以及环境上的原因等等。具体如下所列:
( 1 )有些儿童因本身健康状况不良好,身体较弱,如突然遇到不幸的事件,心理承受的压力超重,容易导致抑郁情绪的产生。
( 2 )儿童本身的性格因素,如性格内向、不合群、不爱交际、不喜欢热闹场合、文静、孤独、敏感、自卑感强、自信心低、悲观等,常使儿童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心理世界中,只注意事物的消极而不以乐观的态度面对客观世界。如遇到一些挫折,则容易想不开,钻进了牛角尖,而出现抑郁情绪反应。
( 3 )儿童的环境因素是产生抑郁情绪的重要刺激源。如很多抑郁的儿童,都是由于从小在家庭中受到歧视或虐待,长期心情压抑,幼小的心灵长期受创伤;有的儿童是由于家长期望过高,对其管教过严,要求过严,超过了儿童力所能及的范围,从而使儿童无法承受,导致抑郁情绪;有的儿童由于生活十分单调,缺乏与其他儿童交流的机会,思想闭塞,情绪压抑,不论喜怒哀乐都无法发泄,久而久之,使儿童积郁在心,导致严重的抑郁情绪;有的儿童因为父母死亡或离异,
父母对其关心不够或父母对其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致使儿童心情郁闷,诱发抑郁情绪。诸如这类因素,对儿童的抑郁情绪的产生都有重要的引发作用。
3 .抑郁的防治
抑郁情绪对儿童身心各方面的发展起一定的阻碍作用,如果长期处于抑郁状态,会致使儿童身心各方面发展严重的障碍,从而影响一生的发展。因此,教育者必须及时地采取防治措施,最大限度地帮助儿童不受抑郁情绪的侵扰。具体可参考下列方法:
( 1 )家长在儿童早期就应注意儿童健康人格的塑造。幼儿早期,是形成健康人格的关系时期,而健康人格的形成,是预防儿童抑郁情绪出现的一重要途径。
( 2 )家长要努力为儿童创造一个愉快的环境,通过各种娱乐活动或游戏活动,如听音乐、唱歌、跳舞、看电影、下棋、去游乐园等,来陶冶性情,调节情绪,转变抑郁情绪。或者,家长尽可能地安排儿童多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他们与同龄儿童的交往,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开阔他们的心理空间,从而促使儿童乐观的个性品质的产生。
( 3 )家长不应对儿童管得太多、太严。因为小学儿童已有了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喜好,他们喜欢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来满足其成就感的需要和自尊的需要,改善抑郁情绪。他们往往对父母过多的干涉表示反感,误认为自己无能,不值得别人的信任,从而对自己丧失自信心,陷入抑郁状态。
( 4 )家长要改变他们对儿童的不正确态度。要多关心他们,更重要的是理解他们、尊重他们,让他们在思想上、行为上有自由的空间。家长在进行一些必要的指导时,注意避免专制的作风,让儿童把他们的积郁、不满、疑猜等都倾诉出来,并帮助儿童解决或给予合理的解释,使儿童从内心真切地感到父母是他最亲近的、可以依赖的人。这样,儿童就有了一定的安全感,抑闷的情绪就可以得到释放。
二、小学生常见情绪问题的辅导 案例一:沮丧
张舟是从农村花钱借读到这所小学的,学习一直很努力,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来到这所小学,家里就是希望他能考上重点中学。可是不知为什么,这个学年以来,张舟的成绩有些下降,上课总是心不在焉,很少举手回答老师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