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选修3第一章第二节第2课时 下载本文

①某原子或离子具有全充满、半充满、全空的电子排布时,电离能较大。如ⅡA族元素、ⅤA族元素比同周期左右相邻元素的I1都大,这是因为ⅡA族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原子轨道为ns2全充满np0全空稳定状态,ⅤA族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原子轨道为np3半充满的稳定状态。各周期稀有气体元素的I1最大,原因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各轨道具有全充满的稳定结构。

②通常情况下,元素的电离能逐级增大。因此离子的电荷正值越来越大,离子半径越来越小,所以失去这些电子逐渐变难,需要的能量越来越高。

③当相邻逐级电离能突然变大时,说明电子的电子层发生了变化,即同一电子层中电离能相近,不同电子层中电离能有很大的差距。 2.电离能的应用

(1)比较元素金属性的强弱

一般情况下,元素的第一电离能越小,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2)确定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排布

由于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内层电子比外层电子难失去,因此元素的电离能会发生突变。

(3)确定元素的化合价

In+1In

如果I?,即电离能在In与In+1之间发生突变,则元素的原子易形成+n价

In-1n离子,并且主族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n价(或只有+n价、0价)。某元素的逐级电离能,若I2?I1,则该元素通常显+1价;若I3?I2,则该元素通常显+2价;若I4?I3,则该元素通常显+3价。

过渡元素的价电子数较多,且各级电离能之间相差不大,所以常表现多种化合价。如锰元素通常有+2~+7多种化合价。 【典题例证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第三周期所含的元素中钠的第一电离能最小 B.铝的第一电离能比镁的第一电离能大 C.在所有元素中,氟的第一电离能最大 D.钾的第一电离能比镁的第一电离能大

解析 同周期中碱金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小,稀有气体最大,故A正确,C

错误。由于镁的核外电子排布为3s2属全充满结构,原子的能量较低,具有相对较大的第一电离能;而铝的核外电子排布为3s23p1,原子的能量较高,具有相对较小的第一电离能,故B错误。D中钾比镁更易失电子,钾的第一电离能小于镁的,D错误。 答案 A

【学以致用2】 (1)元素Mn与O中,第一电离能较大的是 。 (2)元素铜与镍的第二电离能分别为:ICu=1 958 kJ·mol-1、INi=1 753 kJ·mol-1,ICu>INi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元素周期律,原子半径:Ga As,第一电离能:Ga As。(填“大于”或“小于”)

(4)N、O、S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 (填元素符号)。

答案 (1)O (2)铜失去的是全充满的3d10电子,镍失去的是4s1电子 (3)大于 小于 (4)N 探究三 电负性规律及其应用 【探究讨论】

1.请总结元素电负性周期性变化规律

提示 一般来说,除稀有气体元素外,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变大;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变小,对副族元素而言,同族元素的电负性也大体呈现这种变化趋势。

因此,电负性最大的元素是位于元素周期表右上角的氟(稀有气体除外),电负性最小的元素是位于元素周期表左下角的铯(钫是放射性元素,除外)。 2.元素电负性的应用,请举例说明。

提示 (1)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及其强弱

①金属的电负性一般小于1.8,非金属的电负性一般大于1.8,而位于非金属三角区边界的“类金属”(如锗、锑等)的电负性则在1.8左右,它们既有金属性,

又有非金属性。

②金属元素的电负性越小,元素的金属性越强;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越大,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2)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①电负性数值小的元素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弱,元素的化合价为正值; ②电负性数值大的元素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强,元素的化合价为负值。 (3)判断化学键的类型 一般认为:

①如果两个成键元素原子间的电负性差值大于1.7,它们之间通常形成离子键。 ②如果两个成键元素原子间的电负性差值小于1.7,它们之间通常形成共价键。 (4)解释“对角线规则”

①在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主族元素与右下方的主族元素(如图)的有些性质是相似的,被称为“对角线规则”。

Li、Mg的电负性分别为1.0、1.2;Be、Al的电负性分别为1.5、1.5;B、Si的电负性分别为2.0、1.8。它们的电负性相同或接近,说明它们对键合电子的吸引力相当,表现出的性质相似。 ②实例分析 锂和镁的相似性

a.锂与镁的沸点较为接近:

元素 沸点/℃ Li 1 341 Na 881.4 Be 2 467 Mg 1 100 b.锂和镁在氧气中燃烧时只生成对应的氧化物,并且Li2O和MgO与水反应都十分缓慢。

点燃

4Li+O2=====2Li2O 点燃

2Mg+O2=====2MgO

c.锂和镁与水的反应都十分缓慢,并且生成的氢氧化物难溶于水,附着于金属表面阻碍反应的进行。

d.锂和镁都能直接与氮气反应生成相应的氮化物Li3N和Mg3N2。 e.锂和镁的氢氧化物在加热时,可分解为Li2O、H2O和MgO、H2O。

f.在碱金属的氟化物、碳酸盐和磷酸盐中,只有锂盐是较难溶于水的,相应的镁盐也较难溶于水。 铍和铝的相似性

a.铍与铝都可与酸、碱反应放出氢气,并且铍在浓硝酸中也发生钝化。 b.二者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都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溶液:

Al(OH)3+3HCl===AlCl3+3H2O,Al(OH)3+NaOH===NaAlO2+2H2O;Be(OH)2+2HCl===BeCl2+2H2O,Be(OH)2+2NaOH===Na2BeO2+2H2O。 c.二者的氧化物Al2O3和BeO的熔点和硬度都很高。 d.BeCl2和AlCl3都是共价化合物,易升华。 硼和硅的相似性

a.自然界中B与Si均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b.B与Si的单质都易与强碱反应,且不与稀酸反应:2B+2KOH+2H2O===2KBO2+3H2↑,Si+2KOH+H2O===K3SiO3+2H2↑。 c.硼烷和硅烷的稳定性都比较差,且都易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