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历史 - 世界近代史笔记 - -吴于廑齐世荣版精华 下载本文

进行长期的战争。此外,还要从理论上阐明:封建国家如葡萄牙、西班牙和法国,它们开拓殖民地的目的,是为了把殖民地变成财富的来源,用掠夺殖民地的金银财富来满足封建统治者的奢侈糜烂的生活。而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建立殖民地的目的是为了扩大本国的再生产,通过资本的原始积累,获得进行工业生产所必需的资金,并将殖民地变成廉价工业原料的产地和宗主国工业产品的市场。这就造成各国殖民政策的不同和殖民地发展的差异,决定了争霸斗争的胜负。 (二)西方世界优势的形成:本目是对前述之东西方力量对比强弱变化的总结。重点应指出:16-18世纪中叶,西方取代东方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主要原因,在于西方早就作好了准备:西方最早进行了地理大发现,占据了有利的地理位置;领导了一体化进程的历史潮流,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从精神和心理上为扩张作了充分准备;西方的经济是开放的,政治是较宽松的,封建专制与资产阶级因利害关系而建立临时的联盟,采取鼓励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而东方却恰恰相反: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要向世界扩张,圄于中世纪的辉煌,固步自封。东方封建专制是绝对的,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用“重本抑末”政策加以扼杀;实行封闭政策,对外部世界关闭大门,作茧自缚;在思想文化上禁锢了非正统思想的产生和流行,实行思想文化的专制。 (三)世界地区联系的加强:本目是以往教材所没有的新内容。它拓宽了原有教材仅限于从经济、政治的角度论述的局限性,将人种、物种的交流和世界各地区的分工情况纳入进来,就使历史更丰富、更全面,一扫以往教材枯燥乏味的面容,并且也增加了学术深度,用更丰富的史实详述了世界从分散到整体的历史过程。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世界人种交流集中在黑白人的全球扩散,白人因为移民、殖民而分散到各大洲,主要是美洲。黑人主要从非洲以奴隶身份到了世界各地,也以美洲为主。黑白人种的全球扩散的后果,第一,印第安人数量大减;第二,混血人种急剧增加;第三,导致种族主义思潮的产生。(2)全球动植物交流,应突出与世隔绝的美洲贡献给世界的马铃薯、玉米、西红柿、番薯、花生、可可、烟草等对于世界经济乃至全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革命性的意义。(3)世界经济的变化,分散的各个地区借助经济、贸易的纽带变得更加密切,成为全球性经济,全球市场也初具雏形。这种全球经济导致国际性劳动分工:欧洲是世界的“城市”,主导世界经济,从事工商业;亚非拉成为世界的“农村”,主要提供原料和市场。(4)全球文化的交流,在此应指明:西欧的文化已压倒东方的儒家文化、中亚的伊斯兰文化和美洲的印第安文化而成为主流文化。以上是就整体而言,具体到中国和西欧文化交流,还是互补性的。“东学西渐”以传统的东方哲学和文化为主要内容,“西学东渐”则以科学技术为主。但这种对等关系很快就要随西方侵略而失衡。 本目在讲完上述四点后,要特别指出:这种状态是西方殖民者以暴力强迫促成的,带有极大的不平等性,致使东方从属于西方。其严重后果,是世界近代西方发展迅速,而广大的亚非拉地区长期处于贫穷落后的状况,这也是资本主义罪恶的一面。 本节主要内容: 西方各列强争霸;西方殖民扩张的后果;西方超过东方的历史原因;世界地区联系的加强。第三讲:世界民主革命浪潮的繁兴---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1776--1849) 第一节 美国革命 本节导论 美利坚民族的形成和英国的殖民暴政是美国革命爆发的主要根源,所以此次革命采取了独立战争的形式。美国人民继承了尼德兰和英国革命的传统,经6年艰苦抗战,打碎了殖民枷锁,在美洲建立起第一个独立的民族国家,同时还进行了广泛的政治和社会经济改革,建立起相对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美国独立的国际意义在于:它不仅推动了宗主国英国的民主改革进程,而且直接引发了法国大革命和拉美独立运动,对于欧州殖民主义、封建主义的崩溃起了促进作用。而独立于欧洲之外的“美洲体系”的粗具规模,则给予以欧洲为主宰的世界政治格局以巨大冲击。 学习目标:系统地学习美国第一次革命的历史进程,深刻认识美利坚民族的形成和美国革命爆发的社会经济、文化、思想背景,全面了解革命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和丰硕民主成果。其中,应对此时期影响北美的进步社会思潮进行评述。还要对《联邦宪法》的产生、它的重要内涵和社会意义等做深刻的阐释。此外,还应注意开拓视野,对美国革命的性质、意义、局限性以及美国独立对世界格局产生的重大影响等问题有正确的

13

认识。 教学目的:通过讲述,使学生了解五个内容:(1)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独特环境决定了美国革命的特点。(2)阐明美利坚民族是怎么形成的?其思想代表是谁?(3)英国暴政是北美殖民地走上独立道路的主要原因。(4)战争期间进行的一系列改革。(5)《联邦宪法》的内容及意义。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北美殖民地时期:着重于美国式民主产生的独特环境介绍,重点突出殖民地存在的民主因素。尽管史学界对于殖民地是否存在民主因素有不同见解,但教材中采用了国内外史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肯定了这一点。因此教师应对此肯定无疑地向学生讲授,讲明这种民主因素广泛存在于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宗教等各个方面。(二)美国革命的思想:侧重介绍杰斐逊是美国民主思想的代表,重点是他的“天赋人权”思想及人民革命主张,《独立宣言》是他思想的体现。 (三)革命期间进行的民主改革:要指出这次改革是在杰斐逊民主思想指引下展开的。(四)《联邦宪法》正式确立了美国式的民主制度:要着重比较《邦联条例》和《联邦宪法》,分析其不同特点和利弊。在《联邦宪法》中对于以往否定较多的三权分立体制要予以肯定为主的评价,指出宪法含有的民主因素及这些民主因素在世界史上的示范意义。同时还应格外指出:这部宪法是“妥协”的产物,它调和了中央与地方之间、大小州之间、南北方之间、民主派与保守派之间的矛盾,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实现政治稳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同时阐明宪法中大量的保守因素。 本节主要内容: 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特点;美利坚民族的形成与启蒙思想的传播;英国与殖民地矛盾激化;《独立宣言》的颁布;独立战争的进程;杰斐逊与民主改革;谢司起义;《联邦宪法》;美国革命的历史意义。 第二节 法国大革命 本节导论: 法国大革命是欧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斗争最为激烈、影响最为广泛的一次。较之十七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它是在资本主义关系更为发达,阶级矛盾更加尖锐,人民群众更加觉悟的条件下发生的。革命经历了三个发展阶级,即君主立宪派统治时期(1789年7月—1792年8月),吉伦特派统治时期(1792年8月—1793年6月),雅各宾派专政时期(1793年6月—1794年7月)。人民群众在革命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三次武装起义推动革命沿着上升路线发展。由于人民群众在革命中充分显示了主力军的决定性作用,一次又一次地打破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妥协的企图,把革命斗争推向前进,这是法国大革命的最大特点,并使这次革命具有伟大的意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学习目标: 应认识到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中斗争最为激烈、反封建最为彻底、影响最为广泛的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应重点掌握和深刻了解法国大革命发生的社会背景、革命进程中三个不同发展阶段中各个阶级、各个党派斗争的主要内容;弄清人民群众在革命中的作用以及法国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法国革命的全过程,掌握三个问题:(1)法国革命前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及封建制度发生了什么样的危机?(2)立宪派、吉伦特派和雅各宾派各有哪些贡献和局限性?(3)热月党政府的政策及其性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旧制度的危机:着重讲述法国资本主义发展与封建专制制度之间的冲突。法国资本主义经济中,金融业远远超过工商业,其中包税人是法国的特有现象。金融业资产阶级属于大资产阶级,他们因经济实力雄厚而在日后革命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此外,富农式资本主义在农业中也已出现。另一方面,封建专制王朝遇到了严重危机,对外战争惨败和财政亏空。随后的几次财政改革未能成功,引起贵族与王室的冲突。于是资产阶级雄厚经济实力与财政困难的王室形成鲜明的对比,王室与贵族的对立削弱了统治集团的力量,旧制度陷人深重的危机之中。(二)三级会议和革命爆发:要重点讲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取得政治权力的过程:代表名额之争、国民议会成立、网球场宣誓和制宪会议、最后导致革命的爆发。 (三)“八九年原则”和旧法国改造:这是法国革命的重点内容,主要讲述革命后的改革措施,革命对封建制度的否定及资本主义制度在法国的确立。以后的改革不过是这些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而已。这些措施重要的有两部分:(1)“八月法令”,从法律上否定了封建制度。(2)《人权宣言》,确立了建设资本主义社会的指导原则即“八九年原则”。除以上两方面具有根本性原则的文件外,还有一系列反封建法令涉及到建立国家体制、改造第一第二等级和教会、废除

14

各种封建性经济法规等内容,也应提及。最后,剖析《1791年宪法》,指出其进步性和保守性。关于1791年8月10日起义的原因,可从立宪派与国王妥协、消极反抗外来干涉、反人民的政治和经济政策三个方面重点分析。

(四)法兰西第一共和国:重点分析吉伦特派的政策,指出有哪些进步的政策;这些进步政策将革命推向前进,建立了共和国,打退了外国干涉军。介绍吉伦特派与雅各宾派斗争时,应指出:斗争实质为革命是进还是停?焦点是对待巴黎公社。另一个争论问题是如何对待国王。这两次斗争,雅各宾派均胜,雅各宾俱乐部成了雅各宾派的天下。两派分裂是在对待人民的限价运动和“疯人派”的态度上产生的。雅各宾派支持了限价运动,得到了人民的拥护,而吉伦特派正相反,最后被人民起义推翻。 (五)雅各宾派专政:这是法国革命的最高阶段,应全面介绍雅各宾派采取的各项民主政策和措施,并将这些政策同立宪派及吉伦特派的政策加以比较,以反映其民主和进步性,如土地法、1793年宪法等。但也要分析其恐怖政策,并加以具体分析,指出恐怖政策的扩大化和杀人太多,是雅各宾专政垮台的重要原因,尽管该政策在镇反、保卫革命成果等方面有功。雅各宾专政垮台也与罗伯斯庇尔个人有关,要指出他的优缺点及对革命的功和过。此外,对丹东应纠正以前的谬误。他并非是“暴发户代表”、“新生资产阶级”,而是顺应历史潮流的、有远见的革命家。 (六)热月党与督政府:以往把“热月政变”定为“反革命政变”和法国大革命的终结,应予以纠正。应指出:这是纠偏,将暴力、无序的革命扭转到正常稳定发展的轨道,将混乱变成稳定,将运动变成建设,这是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的。而热月党统治时期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正说明了它是革命的继续。但是热月党人政策的“左右”摇摆导致资产阶级统治受到人民革命和王党叛乱的双重威胁,特别是人民中产生了要用武力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以实现共产主义的先进的巴贝夫主义。政局不稳和外敌人侵迫使资产阶级要建立一个强力政权以稳定局势,维护自己的利益,这就为拿破仑上台创造了条件。

本节主要内容: 旧制度的危机:三级会议和革命的爆发;立宪派时期对旧法国的改造;欧洲反动势力的进攻;吉伦特派与第一共和国;雅各宾派专政;热月政变及热月党统治;督政府的统治。第三节 拿破仑帝国 本节导论: 拿破仑帝国与法国大革命既有密切的连续性,又有本质的不同。拿破仑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法制,镇压王党叛乱,巩固了大革命的成果和资产阶级在法国的统治,并采取有力措施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他还通过对外战争给欧洲封建势力以沉重打击,把法国革命的影响扩展到欧洲诸国。在拿破仑统治下,法国一度成为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但同时,拿破仑实行军事独裁统治,镇压民主运动,与旧王朝妥协,其对外战争具有残酷的侵略掠夺性质,从而最终导致了帝国的覆灭和旧势力在欧洲范围的复辟。 学习目标: 追寻这段历史的轨迹,揭示此时期法国国内局势和国际关系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研究帝国时期法国的内政、外交、对外战争以及它们对欧洲政治走向和世界格局所发生的重大影响,深刻认识拿破仑帝国从诞生、强盛到走向衰落的历史和社会根源,并对与拿破仑帝国相关的其他重大学术问题进行科学、系统地探讨。 教学目的: 拿破仑是近代史研究和争议最多的一个人物,讲这段历史已不能仅限于法国,要扩及到整个欧洲甚至非洲和美洲,要努力反映这期间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尤其要加大对军事史的介绍,因为拿破仑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对拿破仑的评价可以使学生掌握对历史人物评价的标准和方法,这也是本节的重要目的。我们要坚持这样的原则:对一个历史人物,切忌一棍子打死或一味赞扬,要实事求是。评价历史人物关键看他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否有利于历史的进步。拿破仑的统治方式虽然带有封建性和侵略性,但他保卫了法国革命的成果,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顺应了历史潮流,功大于过。正如恩格斯所言:“对拿破仑的胜利就是欧洲的君主国对法国革命的胜利。”教师可用这句话作为评价的理论依据。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雾月政变:本教材较全面地介绍了雾月政变的过程,史料较丰富。要向学生讲明:雾月政变并非反革命政变,拿破仑专制是特殊形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目的是为了挽救受到国际武装斗争和王党复

15

辟威胁的资产阶级政权,使资产阶级革命果实得以保留。 (二)从执政府到帝国与大帝国的兴衰:着重介绍拿破仑执政期间实行的一系列政策,可把从执政府到帝国的政策综合介绍,这些政策可分为: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与倒退的政策两大部分,再详细分析评价各个政策。然后全面介绍拿破仑的对外战争。这些战争以1807年为界,之前的战争大多是进步性的,它打击了反法联盟和欧洲封建势力,捍卫了法国的独立和革命成果。之后则主要是掠夺和争霸战争。(三)帝国的覆灭:讲述帝国灭亡的过程并分析灭亡的原因,重点分析帝国灭亡的原因:侵俄战败及西班牙解放战争拖住了帝国的后腿;连年战争造成国力大衰;引起人民与军队不满;法国与几乎整个欧洲作战,力量对比悬殊。 本节主要内容: 雾月政变;拿破仑的内政与对外战争;对西班牙与俄国的战争;波旁王朝复辟;百日王朝。

第四讲: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世界市场的形成 民族统一运动、改革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席卷了整个欧洲大陆、北美和亚洲的日本。从此,这些国家的资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资本主义制度作为新的世界体系最终确立下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这一时期进行多方面的社会改革,亚非拉出现的改革在性质上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封建统治阶级应付民族危机的一种手段),但是反映了亚非拉社会的未来发展趋势。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向亚非拉进行殖民扩张,众多亚非拉国家先后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在这一殖民扩张浪潮中,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手段不再是资本原始积累时的赤裸裸的掠夺,而是暴力掠夺和商品倾销,而商品倾销成为新的因素。从19世纪70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 A.在英、法、美等国,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在不断完善。 B. 在德、沙俄、日、意等国,出现了军国主义制度,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策源地。关于这些国家为什么会走上军国主义道路,以往通行的解释是国内市场的狭小、阶级关系的紧张等。但是从今天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民主、文化、文明等问题上来理解,这些国家存在三个方面的缺陷: 1 从这些国家的国内阶级力量对比来分析,资产阶级同其他社会阶级力量对比怎样。 2 政治、经济关系如何?主要是指垄断组织是靠国家政权力量扶持,还是其他途径。 3 在国际条件上,这些国家的领导人怎样认识世界形势,怎样确定国家的对外政策。 第一节 英国工业革命

本节导论 英国资产阶级建立政权后,立即用国家权力来巩固和发展其经济基础。在国内通过国家机器加速圈地运动,消灭了自耕农,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对外大力推动殖民扩张和掠夺;积极从事殖民贸易特别是奴隶贸易。在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各项条件万事俱备后,工业革命便首先在英国兴起。工业革命首先从纺织工业开始,纺纱和织布各个环节相互促进。随着纺织机器的发明、大工厂的兴建,推动了动力机械的革新,1875年瓦特改进和制成新的蒸汽机,并进一步推广使用。这样以使用蒸汽机为标志的这场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同时也引起了深刻的社会变革。学习目标 从三个方面认识工业革命:1、工业革命的历史条件——工业革命为什么发生在18世纪60年代?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2、工业革命的大体进程及主要发明是什么?深刻理解瓦特发明蒸汽机的重大历史意义。3、工业革命对英国及世界的影响。 教学目的: 应使学生从三方面认识工业革命:(l)工业革命的历史条件是什么?为什么在英国首先发生?(2)工业革命的大体进程及主要发明是什么?(3)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英国工业革命是西方各国工业革命的典范,浓缩了这场革命的一般特征。在背景上,应把英国与其他西欧国家尤其是法国加以比较,这样英国的优势就一目了然了。还要强调英国独特之处,尤其是英国利用政权力量,加速圈地运动,使自耕农作为一个阶级不复存在,从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而在其他任何国家都不具备这种条件。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虽然各国情况各异,但大体顺序一样,都是从纺织工业开始,逐渐扩大至其他轻工行业、再扩至采矿、冶金和运输业,最后以机器制造业的建立结束。 本节主要内容: ;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工业革命的过程。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