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
一、 数一数与乘法
单元教学内容:数一数 儿童乐园 有几块积木 动物聚会 单元教学目的:
1. 通过数一数等活动,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乘法的意义。
2. 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3. 能根据具体情境列出简单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4. 体会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 单元教学重点:乘法的意义 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单元教学难点:乘法的意义 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单元课时安排:
数一数 1课时 儿童乐园 1课时 有几块积木 1课时 动物聚会 1课时 机动 1课时
数一数
课题 数一数 1课 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能有规律的数出物体或图形的个数,并列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加法算式,为学习乘法打下基础。
过程态度
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以局部估测整体的思维方式。
情感价值观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初步感受加法的局限性和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通过有序观察列出“几个几连加”的加法算式。 2、难点:理解“几个几连加”的意义。 教学准备 挂图
课外延伸
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也能用“几个几连加”的算式来计算。 教学方法
观察法 讲授法
1
小学数学
教学过程:
一、 有多少个熊猫.
老师出示大熊猫图片。 师:这是什么?你能给大家简单介绍吗? 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在全世界也数量不多,所以人们都积极的去保护它们。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到动物园去看一看那里的熊猫.
老师在黑板上没有规律的贴出15只大熊猫的图片
这些大熊猫在动物园里玩的可开心了,你知道老师黑板上有多少只大熊猫吗? 师:饲养员阿姨端来了丰盛的早餐。这时大熊猫都整齐的排好了队(帖出大熊猫图画。)
现在仔细观察这幅图画有什么特点。(学生会进行前后比较)
生:它们站的整齐。 生:它们每排都有5个。 生:竖着看,每行有3个。 师:饲养员阿姨想知道15只大熊猫到齐了吗,你能不能帮她算一算。 师:谁愿意将自己的算式和理由告诉大家。 学生独立列式。
学生数一数,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生1:我是一个一个的数。生2 :我 是两个两个的数.生3:我看它们几个一堆几个一堆,所以我把每堆加起来,共有15只大 熊猫。 生:我是横着看每排有5个,总共有3排,就是3个5 5+5+5=15(老师用笔圈出来,1个5,2个5)
生:竖着看,每行有3个,总共有5行,就是5个3 。 3+3+3+3+3=15
(老师 另那一副图,圈一圈,说一说,可以反复练习) 二、 摆一摆 有多少个○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横着每排摆6个,(边摆边说,一个6) 直到四排,4个6 学生自己列算式 列算式6+6+6+6=24
还可以怎样列算式求有多少个○ 4+4+4+4+4+4=24
再竖着看,每列有4个,1个4 ,2个4 地数,6个4 三 说一说
老师出一只手,这是一个5,出两只手是两个5 学生跟老师边说边做。 三、 有多少个方格
老师拿出半张写话本纸,你能算出有多少个方格吗? 说一说你可以怎么数,分别列出算式. 学生独立试做
2
小学数学
说说思考过程 生:我横着看,每排有9个,总共有6排,就是6个9 ,所以9+9+9+9+9+9=54 生:我竖着看,每行有6个,总共有9行,就是9个6,所以6+6+6+6+6+6+6+6+6=54 五 、有多少个苹果
教学时,可在学生分别列出求6盘\\10盘\\15盘苹果有多少的算式。 有多少个苹果?说出理由。 6盘呢?10盘呢?15盘呢?
如果有50盘你会算吗?能不能列出算式?你有什么感觉?在课后跟同学或家长商量商量看有没有其它方法。 六、总 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有规律的数出物体或图形的个数,并列出“求几个相同
小组内交流说出自己的理由
在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的理由。
生:3+3+3+3+3=15,因为每盘有3个,5盘就是5个3相加。 加数的和”的加法算式,你们知道吗今天的学习是为我们将来学习乘法打下了基楚. 七、作业
自己摆自己算,模仿2
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也能用“几个几连加”的算式来计算。 5+5+5=15 3+3+3+3+3=15 6+6+6+6=24
4+4+4+4+4+4=24 八:课后反思
《数一数》一课是一年级学生入学学习数学的第一课,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2—5页的内容,第2、3页是一幅美丽校园的全景图,图中有教师、学生、鲜花、树木、楼房、鸽子等可供学生学习的各种素材,新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画面中,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还可以从中数出很多不同的数,这就给学生创设了充分观察事物、探究学习的空间。为了使学生了解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一上课,我就运用了轻松的谈话方式唤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教学时,先对学生的数数情况进行初步的了解。接着为学生出示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吸引其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教学活动按照先引导学生数图中事物的数量,再抽象出数,然后再回到数数活动中进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儿童乐园
1、 在活动中进一步感受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很简单。
2、 知道乘法个各部分名称,会将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3
小学数学
3、 在活动中发展数感,体会数学是很有用的。 教学重点
知道乘法个各部分名称会将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在具体的情景中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 教学用具
投影片 投影仪 教学方法
活动法 发现法 教学过程: 一、 谈话
从儿童乐园引入课题。
观察教材4页中儿童乐园图,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二、活动一 :数一数
让学生看一看、数一数主题图各项目的人数。让学生用几个几个地数。
活动方式: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并汇报交流情况。教师有机选择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教学:“求坐飞机的有几人?”“坐在椅子上的有几人?” 有多少人乘坐飞机?你能列出算式吗? 2+2+2+2=8(人)
4×2=8(人) 2×4=8(人)
谈话:在上面的算式里,4×2读作4乘2;2×4怎么读?你试一试! 在乘法算式里每一个符号都有自己的名称: 2 × 4 = 8 乘 乘 乘 积 数 号 数 活动二:列一列(1)
1、求坐火车的有几人?怎样计算?你还有其它计算方法吗? 2、观察4+4+4+4+4+4说一说有什么特点? 3、6个4相加用乘法怎样表示?
4、让学生看课本自己再次认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及乘法算式的位置和读法。 活动方式: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活动方式:自主学习、汇报交流自主学习的情况。 活动三:列一列(2)
1、坐在椅子上的有几人?怎样计算?学生分别列出“1+2+3”“2+2+2”“3+3”这三个算式。
2、这些算式能用乘法来表示吗?为什么?
3、怎样的加法算式才能用乘法表示?你能举例说说吗? 三、课堂活动:
数一数你们小组有几个人,如果午餐时每人发一双筷子,算一算你们小组同学分到的筷子有多少根? 四、总结和作业 小组讨论、交流。 组内内化、汇报结果。
今天我们进一步体会了乘法的意义,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在什么
4
小学数学
时候用到乘法?
五、板书设计:
儿童乐园 2 × 4 = 8
乘 乘 乘 积 数 号 数 六、课后反思
创设学生熟悉的“发练习本”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用连加算式解决这类问题相对烦琐,激起学生学习乘法的愿望,进而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运算的意义之后,让他们再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表示,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有几块积木
1、 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会看图列出乘法算式。
2、 使学生初步用乘法解决简单问题,进一步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3、 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会看图列出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正确地根据图列出乘法算式 教学用具
积木块(小正方体) 教学方法 活动法
教学过程:
一、 动手活动:
请学生在桌子上按要求摆学具。 每行摆7个,摆5行
请同学们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学具,请你写出乘法算式。 5×7=35(个)或 7×5=35(人)
师:强调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可以看成5个7,也可以看成7个5。 二、活动二:
1.每排摆6个,摆3排,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学具,请你写出乘法算式 6×3=18(人) 或 3×6=18(人)
2.说一说这里的6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 3. 做练一练 第一题
(1) 3×4=12(人)4×3=12(人) (2) 4×6=24(人)6×4=24(人)
5
小学数学
第二题
3×10 或 10×3 4×7 或 7×4 1×5 或 5×1 5×6 或 6×5 1×5 或 5×1 5×6 或 6×5 三、小狗送信
先让学生以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再 让学生用连线的方法完成
注意本题中的多余信息:2+2+2和3+4+6 四、 小结
同学们能用乘法解决简单问题,真不错。 五、作业 练习4
六、板书设计: 有几块积木
5×7=35(个)或7×5=35(人) 6×3=18(人)或3×6=18(人) 七、课后反思
经过这几天的学习,大部分学生都对乘法有了较深刻的理解。基本上都能看一幅图能正确列出乘法算式。在完整叙述一道乘法题时(包括2个条件和一个问题),有的孩子还叙述不清,需要继续训练。昨天的口算作业2个班有3个学生有错。主要错在乘法算式改写成加法算式。
动物聚会
1、 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能够看图提出数学问题。 2、 学会加法算式、乘法算式和语言叙述表达图意。 3、 能看图列出乘法算式。 教学重点
能看图列出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教学用具 投影片 教学方法
观察法 发现法 理解法 教学过程: 一、 活动一
6
小学数学
1、 创设情景:在美丽的地球上,有很多可爱的小动物与我们朝夕相处。瞧!它们来了!(多媒体演示:各种小动物慢慢走来。)
2、 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讲一讲关于它你在画面上看到些什么。 3、 独立思考:提出关于数学方面的问题。(教师个别辅导) 组内交流 在组内交流自己的问题,并请人或自己解决,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全班交流:将你们组里最好的问题告诉大家,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乘法问题上。
教师板书个别问题,并以学生的姓名命名,激发兴趣。 4、讨论:小兔子一共有几个萝卜?
学生可能出现加、减两种方法,让学生再次感受乘法运算的简便性,并回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
质疑:算式3×4=12(根)中,3是从那里来的?4表是什么?12呢? 5“连一连”
(1) 由学生独立完成,有问题的可与同桌或老师商量。 (2)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生1:“6+3”没有吃到水果。
生2:桃子表示3个6,松果表示6个3,但都可以与3×6, 6×3连起来。 生3:桃子和松果同样多。 二、活动二
1、“说一说”:学生以看图讲故事的方式理解图意,再试说算式。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生1:四幅图都可以用2×3或3×2来表示。
生2:有的表示2个3,有的表示3个2,还有的既表示3个2,又表示2个3。
师:对!它们都可以用2×3来表示。 2、“摆一摆,说一说”: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实物,再出示算式 (1) 、讨论:3×2表示几个几。再动手摆出两种摆法。
(2) 、由“小老师”出题,其他同学动手摆一摆,并与同伴说一说。 3、“接力赛”:
(1) 、出示“练一练”第一题的两个画面。 3×2
(2) 、小组接力完成:一个说图意,一个列算式, 一个说还可以怎样写,一个评价是否可以得到“智多星”。 三、活动三 1、出示超市中商品乱放的场面,提问:这样的地方你们喜欢吗?该怎么办? 2、学生口述,多媒体演示。
3、以小组为单位,帮售货员阿姨清点货物。
4、交流评价:老师这里有一张货物清单,看一看,你们点的对吗? 四、活动四
生活中,那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与同伴说一说。 可以引导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情说起,如:
每件衣服用5个扣子,4件衣服用几个扣子? 学生每提出一个问题就列出算式并计算结果,此题可以在同桌之间进行,互
7
小学数学
相提问题并检验对方的计算结果。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后,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给这节课起名字。 六、布置作业:
将这节课中最感兴趣的讲给爸爸、妈妈听。 七、板书设计 动物聚会
小鸟有几只?
3+3+3=9(只) 3×3=9(只) 松果有多少个?
3+3+3+3+3+3=18(个)
3×6=18(个) 6×3=18(个)
八、课后反思:
我以动物爱吃的食物引入,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这样对于后面的学习就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然后我让学生观察画面,发现图画中的信息,提出问题。学生都能很好地根据画面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达到了重点中的其中一部分。学生提完问题后,我从学生的问题中抽出了例题“一共有几只小鸟?”板书,然后再引导学生说出解题的思路,列出乘法算式,在这里,学生能说出乘法算式并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列式,体会到了乘法的简单应用,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这就轻而易举地达到了本课的重点并突破了。新课标中要求学生不但要会解决问题还要会和别人交流自己的想法,这一点在课堂活动中体现了,效果还是可以的。在整个课堂中,学生不但动了脑,还动了手,手眼脑协调,因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高。掌握的知识也掌握的比较到位。
二 乘法口诀(一)
单元教学内容:数松果 摘桃子 做家务 需要几个轮子 可爱的小青蛙 小熊请客 回家路上 练习一 单元教学目的:
1.经历编制2—5口诀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让学生体验运用口诀的优越性。
2.熟记2—5的乘法口诀,能运用2—5的乘法口诀正确地口算。 3.能运用口诀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单元教学重点:口诀的编制及熟记口诀 单元教学难点:理解意义及正确运用 单元课时安排:
五环旗 1课时 摘桃子 1课时 做家务 1课时 需要几个轮子 1课时 可爱的小青蛙 1课时 小熊请客 1课时 回家路上 1课时
8
小学数学
练习一 1课时 机动
数松果
教学内容 数松果 教学目的
1. 通过数五环旗的环数学习5的乘法口诀,经历5的口诀的编制过程,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 熟记、正确运用5的乘法口诀。 培养学生有条理思考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掌握5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掌握5的乘法口诀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方法 发现法 理解法 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
观察教材10页上的图画,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一排摩托车手,高举五环旗游行,庆祝北京申奥成功。 二、 活动一
1. 同学们,北京申奥成功了,这多么让人激动,让人振奋呀!这就是奥运会的五环旗!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圆环?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数的? 一五、一十、十五、二十??四十五。
2. 请同学们把你数的过程中用到的算式说出来,比如1×5=5,2×5=10?? 3. 请把这些算式写出来。
4. 谈话:上面这些算式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乘法口诀。 1×5=5,可以说成“一五得五” 2×5=10,可以说成“二五一十”, 3×5=15可以怎么说?你们试一试! 4×5=20呢?请接着说下去。
同学们想一想,5的乘法口诀有几个,请你把表示这 观察教材10页上的图画
把这些口诀的算式按顺序写在练习本上 三、 活动二
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5的乘法口诀? 一件衣服5个扣子,两件衣服10个扣子; 一个年级有5个班,6个年级有30个班; ?? 四、 课堂练习 1 . 对口令 六、课堂小结。
通过数五环旗的环数学习5的乘法口诀,自己经历了编制5的口诀的过程,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第1题。同桌之间做游戏一个说口诀的前半部分,另一个说口诀的后半部分,或一个同学说口诀,另一个同学说算式。 2. 第4题。
9
小学数学
(1) 5×3=15(只)或3×5=15(只) (2) 5×4=20(粒)或4×5=20(粒) 五、 数学游戏
一支手,一五得五;5支手,五五二十五?? 七、板书设计
五环旗 5的乘法口诀 5×1 = 5 一五得五 5×2 = 10 二五一十 5×3 = 15 三五十五 5×4 = 20 四五二十 5×5 = 25 五五二十五 八、课后反思
记忆口诀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不能只让学生单纯的背,更多的体现在练习题的安排上,要采用不同的题形来开拓学生的思路,不同的出示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要由浅入深,照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所以设计练习题要寓知识于游戏之中。这样,产生无意识记,其记忆的效果往往比强记省劲。
摘桃子
教学内容 摘桃子 教学目的
1. 通过练习,进一步区别加法和乘法的含义,进一步熟悉5的乘法口诀,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介绍乘法口诀的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学会看图列乘法算式;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教学难点 看图列式,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方法 练习法 比较法 教学过程 一、 基本练习 1. 对口令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5的乘法口诀的对口令练习。 2. 请同学背5的乘法口诀。 3. 介绍乘法口诀
我国应用乘法口诀的历史已经很久,首次发现的汉代刻有“乘法口诀”的铭文砖证明,早在1700多年前,“乘法口诀”就被我们的祖先广泛应用了.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5的乘法口诀的对口令练习。 听一听介绍乘法口诀
这块在深圳出土的汉墓铭文砖,长37厘米,宽17厘米,厚4厘米,在砖右侧约三分之一处的砖面上,分两行刻有“九乘口诀”,字迹清晰可辨. 这块铭文砖同学们可以在深圳博物馆内看到. 二、 摘桃子
10
小学数学
1.计算教材中摘桃子图示中的式题,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2.反馈计算结果。 三、 课堂练习 1.做练习
(1)3×5=15 5×3=15 写成加法算式也对
2)生只要写出结果是8的算式都是对的。如: 3+5=8(人)
前排人数加后排人数或男生人数加女生人数
4×2=8(人)或2×4=8(人)把4人分成一组。 2.第2题 计算
反馈计算结果 计算
反馈计算结果。
4×5>9 30=5×6 9×5=5×9 15=5+5+5 7×5<36 3.第3题
第3题。请学生先理解情景。 女孩买5张学生票:
3×5=15(元)或5×3=15(元) 叔叔买2张成人票:
2×5=10(元)或5×2=10(元) 4. 第4题
1)情景:每个帐篷最多住4个人,5个帐篷能住下19人吗? 4×5=20(人) 20>19可以住下;
5+5+5+5+4=19(人) 加了5次,5个帐篷可以住下; 5×4=20 20-19=1 可以住下。 (2)??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同学们进一步区别加法和乘法的含义,进一步熟悉5的乘法口诀,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积极动脑筋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背诵5的乘法口诀。 五、板书设计 摘桃子
3×5=15 5×3=15
4×5=20(人) 20>19可以住下;
5+5+5+5+4=19(人) 加了5次,5个帐篷可以住下; 5×4=20 20-19=1 可以住下。 六、课后反思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回忆5的乘法口诀,并进行了齐背、抽背和开火车。旨在唤起学生的记忆,针对较难的几句口诀进行进一步的复习和巩固。学生的参与面较大,积极性也较高。在学生的知识和情绪热身之后,开始了第一轮比赛——开火车。由于有复习的铺垫,大部分学生都较快较好地完成了比赛题目,顺利的
11
小学数学
夺得了第一颗星。第二轮比赛是看图解决问题。我先让学生独立看图搜集数学信息和问题,列式计算。然后汇报、交流解题思路。再引导学生对两道题进行对比,从而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需要几个轮子
教学内容 需要几个轮子 教学目的
1. 通过数三轮车的轮子的情境,引导学生经历3的口诀的编制过程。
2. 能迁移2、5的口诀编写方法,小组编出3的乘法口诀,掌握3的乘法口诀。 3. 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及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编出3的乘法口诀,掌握3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学会看图列乘法算式;培养学生有条理思考。
教学用具: 圆片或小棒 教学方法: 情境法 发现法 理解法 教学过程: 一、准备 1. 找朋友
8 × 2 二八十六
5 × 7 2 × 4 5 + 5 2. 填空
2、4、□、□、□、12、□、□
5、□、15、□、□、□、35、□、□ 3、6、□、12、□、□ 二、探究新知。
1. 出示三轮车的情境图。
(1)观察教材中的主题图,说一说你看到 说一说
观察教材中的主题 了什么? (2)活动:
用圆片或小棒代替轮子摆一摆。
同桌互相说一说摆的结果,把这些结果记录在教材16页中的表格里。 (3) 汇报结果。 2、谈话
在计算有几个轮子的过程中你用到了哪些算式?把用到的算式写在练习本上。 汇报你写出来的算式。 3、编写乘法口诀。
(1)根据这些算式能编出3乘法口诀吗?
(2)请各小组根据加法、乘法算式,探究、编写3的乘法口诀。 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小组给予帮助。
(3)教师边听汇报边在乘法算式后边板书相应的乘法口诀。 4、观察口诀,寻找记忆方法。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口诀。 三、联系实际。
12
小学数学
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3的乘法口诀。把用到的写下来。 说一说 动手 记录
汇报结果
观察口诀,寻找记忆方法
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3的乘法口诀。写下来。 四、课堂练习 1. 对口令
师生对口令 学生对口令 2. 17页第2题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你的表现怎么样? 六、作业
17页的1、3题 七、板书设计
需要几个轮子 1×3 = 3 一三得三 2×3 = 6 二三得六 3×3 = 9 三三得九 3×4 = 12 三四十二 3×5 = 15 三五十五 八、课后反思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认知过程,同时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本节课教师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注意穿插游戏,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得到提高。
可爱的小青蛙
教学内容 可爱的小青蛙 教学目的
1.通过回答与“ 可爱的小青蛙”有关的三个问题,掌握已学过的口诀,进一步熟悉3的乘法口诀。。
2.能利用口诀正确、熟练的计算。 3.渗透爱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 学会看图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难点 学会看图提出问题。 教学用具 挂图
教学方法 情境法 理解法 实践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同桌相互背诵2、3、5的乘法口诀。 2. 对口令
13
小学数学
老师说口诀的上半句,学生说口诀的下半句。 3. 填空
(1) 4+4+4=□
这是( )个( )连加,乘法算式是: (2) 7×2= □
写成加法算式是: 二、基本练习 1. 连一连 同桌相互背诵 对口令 填空 1.谈话:请观察教材18页左图,你能帮小蝌蚪找到妈妈吗?把蝌蚪妈妈和他的孩子连起来。
(1) 独立连线 (2) 汇报结果
(3) 看着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 2. 比一比
(1) 谈话:请观察教材18页右图,两只青蛙要过河,他们要比一比谁先到达对岸。同桌之间各代表一只青蛙比一比。 学生做,教师巡视 (2) 汇报订正 3. 算一算 (1) 读题
每只青蛙吃9只害虫,3只青蛙吃几只害虫?
(2) 请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允许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 (3) 汇报订正 三、提高练习
想一想,填一填,能填几个就填几个。 □×□ = 12 □×□ = 18 □×□ = 12 □×□ = 18 □×□ = 12 □×□ = 18 □×□ = 12 □×□ = 18 □×□ = 12 □×□ = 18 □×□ = 12 □×□ = 18 2.练习3、4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进行了关于2、3、5的乘法口诀的练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觉得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怎么样? 五、作业 练习1、2 六、课后反思
本节课能够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不是为了教学而教学,而是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识规律,留意身边的事,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懂得学好数学就能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
14
小学数学
小熊请客
教学内容 小熊请客 教学目的 :
1.利用小熊请客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自觉经历4的口诀的编制过程。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掌握4的乘法口诀。 2.掌握4的乘法口诀,能正确计算。 3.培养学生类推、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看图列乘法算式;培养学生有条理思考。 教学难点 学会看图列乘法算式 教学准备 圆片 挂图
教学方法:观察法 情境法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准备 开火车口算卡片:
5×8? ?5×5? ?5×3? ?6×2? ?9×5 3×4? ?2×8? ?4×5? ?7×2? ?3×6 (个别说说应用哪句乘法口诀) 二、学习新课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小熊请客”图。
师:今天小熊家来了许多客人,小熊采了许多红果,要把它们串成糖葫芦请客人们吃,
我们一起来算一算小熊准备了多少红果吧 2、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贴出一串糖葫芦图和表格。
师:小熊想把4个红果串成一串,那么2串有多少个红果呢?3串、4串??9串分别有多少个呢?你能用所学的方法列式解答,并编出乘法算式吗? (1)独立思考,填写表格。
(2)小组交流填表结果和自己的思路。 (3)小组派代表汇报结果。 板书算式和口诀。 (4)学生齐读口诀。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记忆口诀。
独立背诵4的乘法口诀; 同桌互背;师生对口令;
可先请一名基础较好的学生说出4×2=8或2×4=8,再编出口诀。
(学生通过前面5、2、3的乘法口诀的学习,已对此类新知的学习过程及方式有
15
小学数学
了一定的了解,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填表,写乘法算式和编口诀的工作。) 记忆口诀
同桌互背;师生对口令
小组选代表比赛对口令,看谁说得又对又快。 2、说一说。
可采用小组接龙游戏,引导学生用数桌腿来记忆口诀。 3、“练一练”第1题“连一连”。
学生理解题意,再独立完成,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 4、“练一练”第3题。
此题也应先让学生弄懂图意,再独立填写算式,说说自己列算式的思路和算式的含义。 5、“数学游戏”
先算出每个算式的结果,小组合作找出复数的规律,按规律走出迷宫。 四、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看谁说得又对又快 说一说 接龙游戏
学生理解题意,再独立完成,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弄懂图意 独立填写算式
说说自己列算式的思路和算式的含义 数学游戏
先算出每个算式的结果 21页的2、3题 六、板书设计
小熊请客 1×4 = 4 一四得四 2×4 = 8 二四得八 3×4 = 12 三四得十二 4×4 = 16四四十六 4×5 = 20 四五二十 七、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教师的引领为主线,以学生的探究为核心,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为契机,让学生在做数学中学数学,在学数学中用数学,在用数学中爱数学。
回家路上
教学内容: 回家路上 教学目的:
1. 展现“回家”情境,通过“你问我答”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主动提问,主动解答。
16
小学数学
2. 巩固学过的乘法口诀。
3.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 教学重点:巩固学过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提问法 讨论法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对口令
2、3、5及4的乘法口诀的对口令。 2.根据口诀写算式。 (1) 二八十六:(2) 四六( ):(3) 三九( ):(4) ( )四十五: 二、探究新知 1、谈话 同桌进行
观察教材22页的情景图,说一说在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图中表示什么事情? 动物学校放学了,小动物们走在回家的路上,路旁有小花、小船、小鸟?? 2、图中都有哪些小动物?
3、请小组合作学习,提出问题并解答。
做游戏:同桌之间看图提问题,并列式计算。 ??? 4、汇报
全班交流提出的问题和计算结果。 三、课堂练习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做练习1
(1) 计算比赛。 2.看图填空。 做练习2
(1) 独立列算式
(2) 汇报交流,说清自己的想法。 (3) 订正 说一说
小组合作学习 汇报
看图填空。 独立列算式 汇报交流 课后反思: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都是以学生为主,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给学生广泛参与的机会和发展的余地。整个教学过程都是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设计练习时,我注意到学生情感方面的问题,特地设计了题型丰富、形式多样的练习,激发学生自主活动的积极性(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diyifanwen.com,请保留此标记。)。如“师生对口令”、“争当快
17
小学数学
射手游戏”、“踩汽球游戏”、“快速接龙游戏”、“开启动物之门”(找新家)等游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不仅让学生充分、主动、积极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爱学、乐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第三单元 观察物体
单元教学内容:看一看(一) 看一看(二) 单元教学目标:
1. 学生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学会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单元教学难点:学会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单元教学重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单元课时安排:
本单元教学时间为3~4课时 看一看(一)1课时 看一看(二)1课时
第一课时:看一看(一)
教学目标:通过观察活动让学生体验到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 让学生知道哪是物体的正面,那是物体的侧面和上面能正确辨认从上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简单物体的形状。 3 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几何模型各一个;各种几何形体的实物;投影仪。 学具准备:小长方体、正方体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第三单元(板书:引导学生读一读)
同学们可能会猜想老师叫我们看什么呢?(让学生猜一猜,激起兴趣。) 师:同学们天天都在学校,学习都离不开自己面前的课桌,老师离不开讲台。今天,老师就请同学们来观察这张讲台,看一看从不同角度观察这张讲台能不能看到不同的形状。
二 观察、交流(实践活动)
1 以小组为单位,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讲台。
(1)?????? 师: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人选择一个位置来观察这张讲台,然后互相说说观察到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再交换位置观察、交流。想一想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学生活动。
注意: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有序的观察。如,可以先引导某个小组的学生站在一个角度观察后,再帮助他们调换其位置,使其他小组的成员知道观察的方法。 (3)交流。
师:刚才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了讲台。现在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你看到的讲台是什么样子的?
18
小学数学
生:我站在左侧面看,看到了桌子的上面和这里(指了指侧面) 师:哦。看到了两个面,这是左面。
生:我站在讲台的前面,也看到了两个面,是上面和前面。(让学生指一指0 生:我观察到的讲台形状和某某同学是一样的,只不过我是站在这边(指了指右侧面)
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还有哪位同学是怎样观察的?
(学生可以从一个角看到三个面,或者趴在上面看到一个面,又或者在每个面前蹲下来,看到一个面。)
总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已经发现,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看到的面的个数也是不一样的,每个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三 完成连一连
1 出示课本的观察讲台图。
2 说一说图上的三个人可能分别看到讲台的哪几个面? 3 想一想,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图中的三个人可能分别看到讲台的哪几面? 生:我先说图上的老师。我认为老师可能看到讲台的上面和前面。 生:我不同意。我觉得老师很高,他只能看到上面。 生:笑笑看到桌子的上面和她前买内的一面。(左面)
生:淘气是站在右角边,他可能看到上面、前面和右面三个面。 师:为什么?
生:我刚才在观察物体是体会到的。如果不是站在桌子的一个面的正前方看,而是站在桌子斜的方向,就能看到三个面。 4 连一连
(1)按照刚才讨论的结果,让学生连书上的图。 (2)交流。(让学生说说哪幅图是谁看到的) 四 认一认
1 自己看书认识长方体的上、侧、正面。 2 交流、体会长方体的上、侧、正面。
(1)教师拿出一个长方体,分别指着上、侧、正面,让学生说说是哪个面?同时板书。
(2)再将一个长方体不停地变换着摆,每次都让学生指出上、侧、正面,从而加深理解:一般朝上的那个面叫上面,对着观察者的那面是正面,两侧的面称侧面,最后让学生自己说说,只要意思说对即可。
(3)拿出不同的长方体,让学生说说它们的上、侧、正面。
(4)拿出一些长方体形状的实物,让学生指着说说它们色上、侧、正面在哪里? 五 完成练一练 1 第一题。
(1)引导学生审题,独立完成,同桌交流。
(2)反馈:说一说呢的同桌对了没有,如果错了帮他纠正过来。 2 口算
学生独立计算,小组交流反馈。 3 连一连,说一说。
4观察一个物体,小组内说说他们的上、侧、正面各是什么样的? 六 总结
19
小学数学
七 课后反思:
这是一年级下册“观察物体”的延伸和发展,从两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发展到从三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进一步发展学生观察物体的空间经验和空间观念。知识不那么厚重,却简单易懂,同学们就在这样的一节课中掌握了知识。
第二课时:看一看(二)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活动,能使学生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辨认简单物体。 2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每组四块大小相等的正方体积木、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知道长方体的三个面的名称(举起一个长方体)。请一位同学来指一指,正面、侧面、上面分别在哪里?(学生回答) 二 观察积木
1 模仿书上的积木图排列,观察后交流。
(1)?????? 师:今天我们继续观察。请同学们打开书,各小组把准备好的三个正方体积木像书上他们那样摆放好。
(2)学生排好积木后再提出要求:请同学模仿图上的三位好朋友所站的位置,观察一下自己小组内的积木,再在小组内说说你看到的积木的样子。 (3)学生观察活动(观察、组内交流) (4)集体交流。 师:现在请一些同学来说一说,你是站在哪个位置观察的?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生:我是站在机灵狗的位置,看到了三个横着排列的正方形。 生:我站在笑笑的位置,看到积木的上面和侧面,
生:你说得不对。图上的积木很高,笑笑根本就看不到上面。 师:某某同学怎么看到了?
生:我们的积木是摆在桌子上的,站着看就看到了积木的上面和侧面。要蹲下来看才会和笑笑一样。
师:真棒!笑笑看到积木的侧面是什么样子的? 师:那淘气呢?
生:他只看到一个面,是三个正方形横着排的。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他站在前面。
师:我发现站在其中的两个位置看到的形状是一样的。谁来说说? 生:是在上面和正面看。
师:对,也就是机灵狗和淘气看到的形状是一样的。 生:笑笑站在侧面看到的是一样的。
师:也就是说,左侧面和右侧面看到的是一个正方形。 2 完成连一连
由学生独立完成并且同桌交流。
20
小学数学
3 做一做
(1)弄清题意。
(2)学生大积木,小组观察、交流。 (3)组织全班交流。
师;请一些同学说说,刚才你把积木搭成什么形状,从正面、侧面、上面进行观察,看到的是什么形状?有没有哪两个位置看到的是一样的? 三 练一练
1 完成第一题。 (1)审题。
(2)学生根据图形进行想象,连一连。(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用积木摆一摆,连线。)
(3)小组内说说刚才自己是怎样想的? 2 完成第2题
(1)发挥想象力,说一说从上面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生:我能看到4个小正方形。(其中有一个不是并排的。) 生:如果从不同角度来看看到的正方形是不一样的。 师:你真棒!可以从另一个方向去想。 (2)说一说从正面看,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生:从正面看,只能看到以两个排列的正方形。 (3)动手操作、观察并交流。
师:请再发挥想象力,按照第3题的要求,用4块积木摆一摆,每摆出一种就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从从正面、侧面、上面进行观察,并且说说自己是怎样摆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3 完成第3题。 (1)填图号。
A由学生审题,弄清题意和图意。
B学生直接填写,交流。[(1)答案:1、3、4;(2)答案:2、5、6]
如果发现有的学生世界想象有困难,可让他们先摆出上面的形状,观察清楚了在填写。
(2)搭一搭。
A读读智慧老人的问题,弄清要求。 B学生动手搭一搭,小组交流。
C全班交流,注意引导学生的口语表达。 4 完成第4题。
(1)想象图上的小朋友看到的。 (2)动手连线。 (3)集体交流。
(4)再让学生想象以下如果是在上面往下看,能看到什么,并说一说。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体验、合作交流的过程。学生在轻松、快乐地搭、摆积木中,完成对本课的学习。
21
小学数学
第三课时:节日广场
教学目标:1 通过有趣的情景,培养学生用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3 继续学习体会从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简单物体的不同的形状,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不同形状。
教具准备:投影仪,一段能烘托节日气氛的 音乐。 教学过程 一 广场上 1 情景导入。
师:今天老师要带领同学们到节日广场去。那里现在是一片欢腾的景象。小朋友们,想不想去啊?(投影出示节日广场图)大家看,现在的广场上是不是很热闹呀?同学们自己书上也有呢!请大家打开书第30页。 2 说说图上的内容,体会祖国的美好。 师:在广场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生:图上有一群人在跳舞,旁边还有许多人在观看表演。 师:演出一定很精彩,我们也去瞧瞧。图上还画了什么? 生:广场上有五颜六色的鲜花,还有气球。 3 提出乘法问题。 (1)明确要求。
师:我们来侃侃智慧老人给我们提出什么要求。你能提出哪些才问题?(注意:你提出的问题必须要用什么方法来求?)
(2)独立观察画面,思考,把自己的问题在小组里说给其他同学听。 (3)集体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将本小组的问题提出来,指名某位同学来回答。 生:请问共有多少人在跳舞? 生:共有15人。3×5=15(人) 生:广场上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生:由2个气球。每束8个,共4束。8×4=32(个) 生:大的花有几朵?
生:四八三十二,工32朵。 生:小的花有几朵?
生:工12朵。可以看作2个4盆,也可以看作4个2湓。 生:看表演的共有多少人? 生:5×2=10(人),共10人。 生:照相的有几人? 生:4×3=12人。
学生可能会提出其他问题,只要是对的,都要予以肯定。 二 瞻仰烈士纪念碑 1 出示画面。
2 说说图上都有谁?在干什么?分别在什么位置?
生:一群少先队员排着整齐的队伍在向烈士纪念碑行队礼。
师:是的。先烈们用生命为我们换来今天幸福的生活值得我们尊敬和纪念。同学
22
小学数学
们,请注意,队伍里面有一个我们熟悉的名字。
生:是淘气,他也在纪念碑前面。生:图上还有小狗,它蹲在纪念碑的右侧。 3 连一连。
(1)学生观察图,发挥想象力,想想谁看到了哪幅图?连一连。 (2)学生独立思考,动手连。 (3)班交流。
让学生说说小狗、小鸟、淘气分别站在哪一面,看到的纪念碑是什么样子的? 三 总结全课 四、课后反思
上完课后,我发现自己语言还需要锤炼,更精炼些,提问更准确些。在处理学生解决问题时,时间的调配还掌握得不够好,对于简单问题应该很快的一笔带过。把精力重点放在解决复杂问题,解决学生思维的争议点,学生的出错的地方。在教学观念上,还应该更加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做。如,在解决完第一幅图的观察后,简单的、复杂的问题都已经讨论了,可以进行一个小结。这时放手让学生去提问,在练习本上解答。
四、分一分与除法
单元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2、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3、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除法的意义。
4、学会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除法的互逆关系。 5、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除法的意义。 2、学会用2—5的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的两种不同分法的意义。 第一课时 分桃子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2--33页。
教学目标:1、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2、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除法的意义。
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桃子图、数字卡等。学生备好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引入新课。
师: 一天,猴妈妈采回了8个桃子要给两个猴宝宝吃,猴宝宝看到了高兴极了,都吵着说我要吃,我要吃,猴妈妈说别吵了,你们兄弟两个自己分着吃吧。 同学们,你们用小圆片代替桃子帮着小猴分一分,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二、学生动手操作,学习新知。 1、分桃子。
8个桃子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
小组进行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的。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分法。
○ ○○○○○○○ 分成1和7 ○○ ○○○○○○ 分成2和6
23
小学数学
○○○ ○○○○○ 分成3和5 ○○○○ ○○○○ 分成4和4
最后小猴各分到了4个桃子,这时它们两个都高兴地笑了。 两只猴子都分到了同样多的桃子,这样的分法就叫“平均分”。 也可以用“同样多”“一样多”等代替。 2、分6个小正方形片。
把6个正方形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自己分分看。 怎样分才叫平均分?
把6个正方形平均分成3堆,怎样分,分一分。 把10个正方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个? 把10个正方形平均分成5分,每份是多少个? 把12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个? 平均分成3份,平均分成6份、平均分成2份呢? 让学生分一分,说一说。 三、反馈练习。 1、 试一试。
第1题,有( )双筷子。 引导学生两支两支的数。
第2题,平均每盒放( )支。
引导学生看出,要把14支铅笔放在2个铅笔盒里。 第3题,可以拼几个5环。
可以让学生圈一圈。也可以看一看20里面有几个5。 第4题,平均分人分到( )个,还剩( )个。 2、 思考题。
有16只蜜蜂,飞走了一半后,还剩下( )只。
思考:飞走了一半是什么意思?也就是把16平均分成2份,剩下的也就是8只。 四、课后反思
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它是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而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分,尤其是“平均分”。因此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基础的基础,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二课时 分 苹 果
教学内容:教材34~35页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会等分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 让学生看懂图意
2. 明确两次苹果的不同要求。一是把几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
24
小学数学
里放几个苹果;2是每个盘子里放2个苹果,可以放几盘 3. 通过动手分一分,使学生体会等分的不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经历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提高自己语言表达能力 课前准备:
挂图、20个圆片
方法:动手操作、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景创设 1.谈话:淘气家里来客人啦,妈妈拿出了一些苹果招待客人,要淘气把苹果分一分. 2.板书 问题探究
1. 出示12个苹果图片和4个盘子图片贴在磁力板上。 2. 问:看到了什么,能帮淘气分一分 吗?
3. 老师收走盘子,问:现在没有盘子了, 还可以怎样把这些苹果平均分呢? A老师巡视,指导。 B老师边听汇报边板书:
每个盘子放 个,要 盘。放在盘中,每盘放入 个。 每个盘子放 个,要 盘。放在盘中,每盘放入 个。 每个盘子放 个,要 盘。放在盘中,每盘放入 个。 每个盘子放 个,要 盘。放在盘中,每盘放入 个。 1. 观察
2. 用圆片代替苹果来分一分。汇报分的方法,并上讲台演示。 3. 把你的想法告诉你的同桌,并摆给他看一看. A小组讨论,用圆片分, B汇报 体验感悟 尝试第1题
你还发现了什么。 基本练习
试一试第2题,帮助学生弄清题意,
说清图意:小熊要把这10个苹果装在袋子里, (1)如果每2个装1袋,可以装几袋。
汇报时,请弱势生到讲台摆一摆,老师指导。 (2)如果每3个装一袋,可以装几袋,
汇报时,到讲台摆一摆,说给大家听一听,还剩几个。
用不同颜色的彩笔独立圈一圈,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借助学具。 实践应用 试一试第4题 1.出示做操图
2.还可以怎样排?
25
小学数学
1. 请学生先说说图意。(每排8人,有3排;每列3人,有8列;一共24人,每排8人,能排3排。)
2. 汇报排法:1每排4人,可以排6排,2可排4排,等。 板书设计: 分苹果
平均每个盘子放3个
每个盘子里放2个,可以放6个盘子
课后反思:
这节课是一节计算课,相对比较枯燥,但是我加入了玩手指游戏,以及很有意思的flash,增加了很浓的趣味性。但是遗憾也可以说是不成功的地方就是没有时间展示出来。由于前面的小组活动以及小组汇报时间过长,导致后面的内容没有时间进行,而恰好后面的内容才是整节课出彩的地方。难过!
第三课时 分糖果
教学内容:教材36~37页 知识与技能:
1.在具体环境中体会除法的含义
2.经过与小组同学交流自己分糖果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能用语言表述自己分东西的过程
2.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体验分法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乐于动手参与分东西的数学活动 2.能与小组同学合作愉快 课前准备:
小棒,图片,每组一杯黄豆 方法:
动手操作,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景创设
1. 挂图播放:出示20块糖果,在出示5 位小朋友. 2. 你能根据画面提出数学问题吗?
学生看后,提出问题,把20块糖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多少块? 问题探究
26
小学数学
1.引导学生动手分一分,要求学生拿出20根小棒代表糖果,桌面上摆出5个圆片,代表5个小朋友,分一分并把你分的结果纪录在数学书36页表格中. 2.组织学生分组汇报.
请不同分法的同学到投影仪上分一分,并说一说自己的分法
3.小结:不论什么分法,不论分几次,最后结果都是每个小朋友分4块 学生动手操作,操作后填表格 学生代表小组汇报体验感悟
谈话:能不能想出又快又好的方法解决平均分的方法 100根小棒平均分给本组同学,每个同学多少根? 把分法纪录在书上 肯定鼓励多种分法
分法多种,但是结果都一样 实践应用
组织分豆子游戏 明确规则巡视指导 学生活动 板书设计: 分糖果 第一组 姓名 姓名 姓名 姓名 姓名 1次 2次 3次 4次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结合教学内容,在每次动手分糖果时都设计了一个较好的小环节“观察估计糖果的块数”。特别是第二次估计一大包糖果有多少块时,引导学生把它与20块糖果进行对比,培养学生有依据地进行估计活动,创设了一次提高估计意识、增强数感的机会。
第四课时 儿童乐园
教学内容: 教材38页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
2.了解除法算式的读法以及各部分名称
27
小学数学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在具体环境中建立除法算式鱼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并加深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小组同学团结协作,积极参加学习活动 课前准备: 每人20根小棒 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景创设:
你们喜欢小猴子喜欢吃什么吗? 出示智慧老人画面以及挂图 谁能把这幅图意说给大家听. 学生回答: 问题探究
通过看图,同学们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把12个香蕉平均分成2分,每分多少? 同学用小棒代表香蕉分一分.
谈话:把12根香蕉分成2分,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除法的运算符号是÷读作:除以
把12分成2分怎样列式? 为什么等于6?
如果把12平均分3分能用除法表示吗? 讲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智慧老人想把香蕉分给两位客人,每只小猴子分几个? 学生独立动手操作,边分边说 12÷3=4(根) 体验感悟
出示18根小棒图片,让学生自己分一分,用除法算式表示 组织学生汇报,并说出算式表示的意义
学生动手分,把分的过程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 平均分2分: 18÷2=9 平均分3分: 18÷3 平均分6分: 18÷6 平均分9分: 18÷9 实践应用
完成练习二1,2,3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学生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分香蕉
12÷2=6(根)
28
小学数学
12 ÷ 3 = 4 (根)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课后反思:
创设学生熟悉的“发练习本”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用连加算式解决这类问题相对烦琐,激起学生学习乘法的愿望,进而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运算的意义之后,让他们再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表示,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五课时 飞行表演
教学内容: 教材39页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初步了解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体会等分与除法的关系,了解有余数除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 过程与方法:
首先让学生读懂图意,通过圈一圈、分一分得到结果,再把分的过程用除法算式表示。通过圈一圈、分一分引出有余数除法、使学生对余数有所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情景创设,开展活动提高学生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 课前准备:
每生准备 18根小棒 方法: 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景创设
谈话:同学们,今天有一场飞机表演赛。你们愿意看吗?(出示挂图) 同学们,数一数,参加表演的飞机一共有几架? 同学门看图数飞机个数,一共有15架飞机。 问题探究
1. 出示问题1:
一共有几架飞机? 为什么这样解决? 教师巡视指导。
29
小学数学
板书:5*3=15(架) 2。出示问题2:
想把每3架飞机变成一,可以变成几组? 动手圈一圈,列式汇报 3.出示问题3:
把15架飞机平均分成5组,每组有几架飞机?圈一圈分一分。 4.观察比较两个算式,了解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学生回答:
一共有15架飞机 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横着看 竖着看
15÷3=5(架) 15÷5=3(组)
看到一个乘法算式可以写出两个除法算式。 体验感悟
解决有余数的除法问题。
每6架飞机编成一组,可以编成几组?还剩几架? 15÷6=2(组)??3(架) 实践应用 出实试一试
把32页34页的问题用除法算式表示、订正 完成练习3、4、5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板书设计: 飞机表演 3*5=15(架) 15÷3=5(架) 15÷5=3(组)
15÷6=2(组)??3(架)
课后反思:
这节课的内容其实还是处理成2个课时更加的合理。在乘除法的联系部分充实进更多实际应用的内容采用多种感官参与的策略,以促进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这样处理在有余数除法的内容中将会有更多的时间来探索和理解有余数除法。
第六课时 运 动 会
30
小学数学
教学内容:
教材44~45页“练习课”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体会乘法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2.运用表内乘除法解决图中问题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意,尝试运用所学过的表内乘除法的知识解决图中问题。 2.通过小组交流想法,巩固前几节课学过的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合作中掌握知识,培养合作能力。 课前准备: 每人20个圆片 方法: 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景创设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参加运动会吗?今天老师把你们带到运动场上,观看运动会好不好?
出示挂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画,说出图意,班上汇报 独立看图:小组交流汇报 1. 有参加赛跑的 2. 有跳远的 3. 有拔河的 问题探究 提出问题:
根据图意和所给的数字,你能提出有关乘除法的问题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解决提出的5个问题,先解决哪一个由小组自己确定 列式计算: 说出乘法口诀
小组合作提问选代表汇报 解决问题
小组交流并汇报体验感悟汇报每道题的做法及应用的乘法口诀] 板书: 24÷4=6
21÷3=7 9*2=18 4*5=20 3*3=9 学生汇报 24÷4=6 21÷3=7
31
小学数学
9*2=18
4*5=20 3*3=9 实践应用
完成练一练1、2、3、4题。
知名说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4提示开放性的问题,放手让学生设计方案,只要合理即可 教师提示:租车时既要考虑能装下28人,又要考虑价钱。 汇报算式,并说出乘法口诀 小组合作,自由设计方案 板书设计: 运动会
24÷4=6(组) 21÷3=7(人) 9*2=18(人) 4*5=20(人) 3*3=9(人)
课后反思:
在课的开始,我设计了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学校运动会”,以“学校运动会”这个具体情境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一个较复杂的情形中去发现数学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条件,然后利用这些条件去解决具体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同时,让学生感到学习并不困难。
第七课时 快乐的动物
教学内容:教材46~47页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观察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等分活动和除法的关系 2.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倍“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逐步体会等分与倍之间的练习
2.感知“倍”的含义,发展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动手操作是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课前准备:
挂图,每人准备12个圆片 方法:
独立观察,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环节
32
小学数学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景创设 口算、?
3 + 3 = 6 + 6 + 6 = 7 + 7 =? 3ⅹ2 = 3ⅹ6 = 7ⅹ2 = 6÷2= 18÷3= 14÷7= 问题探究
1. 多媒体挂图出示或出示图,并配以声音:一阵雷雨过后,天更蓝了,水更清了,树更绿了,小动物都出来玩了,瞧,它们多快乐呀! “看一看都有哪些小动物,分别有多少只?” 随学生回答出示或板书:
鸭6只, 松鼠2只, 孔雀1只.
猴3只, 小鸟12只, 小鸡8只.
明确:鸭子有6只,猴子有3只,鸭子的只数相当两个3只.6÷3=2,我们就说:“鸭子的只数是猴子的2倍.”? 2. 算一算,说一说. 小鸟的只数是鸭子的几倍? 小鸡的只数是松鼠的几倍?
根据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除法问题? 学生独立数一数
填书上表格或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表格. 上板画,再集体订正. 各小组讨论. 体验感悟 看图填空,(第47页练一练第1、2题。) 看图说图意。
汇报,并说这样列式的原因。 第47页“练一练”第3题。 独立填算式,并说意义 小组合作完成。 汇报交流 板书设计: 快乐的动物
鸭6只, 松鼠2只, 孔雀1只.
猴3只, 小鸟12只, 小鸡8只. 鸭子的只数是猴子的2倍.6÷3=2? 小鸡是松鼠的4倍。 8÷2=4
课后反思:
这一个环节,遵循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的特点,通过动物王国欢聚,许多小动物都来到河边玩耍为题,这时学生都乐于玩耍.在探究性学习里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让学生感觉非常有趣,在一种兴奋,积极的心态下
33
小学数学
学习数学,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第八课时 文 具 店
教学内容:教材48~49页 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倍”的含义,能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具体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图意,提出数学问题,在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将具体的情景于乘法于除法的意义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交流,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挂图、每人20个圆片 方法: 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景创设 出示挂图 谈话:小狐狸文具店开业了,小动物们都来文具店买东西,你愿意帮他们算账吗? 学生看图 问题探究:
1. 理解图意:
请同学们认真看图,说说土话的意思 2. 提出问题
根据图中收集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板书
3. 解决问题2*3=6(元)2*4=8(元) 看图,小组交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提问,小组评议 独立解决问题,并把算式填在书上小组交流 体验感悟
出示画一画1题
3片叶子配一朵花,15片叶子,配几朵花? 出示2题: 巡视指导 动手画一画 小组交流
34
小学数学
学生按照要求画一画。 实践应用
完成“练一练”1,2,3题 要求学生看清题意,独立完成
3提示思考题,逆向思维,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帮助理解题意,只填数,不要求列算式
8*2=16(根) 10÷5=2 板书设计: 文具店
老黄牛花6元钱 2*3=6(元) 大会浪花8元钱 2*4=8(元)
课后反思: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的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因此,在探究建模的这个环节中,我留给学生比较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去和其他同学交流和探讨不同的算法,体现算法多样化。同时通过鼓励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尽可能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第九课时:花 园
教学内容:教材50~51页 知识与技能:
通过动手圈一圈,画一画,写出算式,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能独立解决,培养学生看图收集信息、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作交流,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挂图 方法: 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景创设 引导学生看图
35
小学数学
同学们,你们经常到花园去玩吗?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幅图,图画上市花园的一角,这里有许多数学问题,看谁发现的多。 倾听观察 问题探究 1. 理解图意 出示挂图
让学生自己看图,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2. 提出问题
同学们看懂图意了吗?根据图一体问题 适时鼓励 3. 解决问题
学生看图,小组交流 小组内提问交流
1. 小鸟是蝴蝶的几倍?2. 密封有多少只?3. 红花是白花的几倍? 独立列式,小组交流 24÷4=6 4*2=8(只) 8÷2=4 体验感悟
出示试一试1题:
让学生理解图意,自己在书上圈一圈、画一画。 订正结果:16÷4=4 出示2题:
笑脸是哭脸的2倍 请画出笑脸
订正结果:4*2=8(个)
交流:有4个五角星,有16个图片,把16个图片每4个圈在一起,所以图片的个数是五角星的4倍 学生画出8个笑脸 哭脸是4个 实践应用
完成练一练1,2,3题
1题:让学生自己估计,测量,让后填写 2题:先数一数在提问
3题:让学生收集正确信息,提出问题并解答 学生看书思考填写
青蛙是鸭子的3倍、螃蟹是鸭子的2倍、青蛙是螃蟹的1倍 板书设计: 花园
小鸟是蝴蝶的几倍?24÷4=6 密封有多少只?4*2=8(只) 红花是白花的几倍?8÷2=4 课后反思:
36
小学数学
通过创设生活化的“花园”这一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搜集相关的数学信息,并且有机整合信息,提出比较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从而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练习中进一步真切体会和理解“倍”的意义以及“倍”与乘除法运算”的联系,这是学习本课的主要目标。
第五单元 方向与位置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辨认东、南、西、北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他们的相对性 2.是学生学会用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是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判断物体的位置 单元课时安排:
本单元教学时间为4课时
第一课时 东南西北(一)
教学内容:教材53~62页 知识与技能: 1.根据生活经验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够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位置
2.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培养和发展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
经历又根据生活经验辨别东南西北各个方向的过程和物体所在的方向位置的探索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积极参与观察、辨认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与同伴合作意识和表达交流的习惯,感受数学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课前准备:挂图、剪好的各种标志 方法:观察、制作、剪贴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景创设
1. 互相说说老师的前方、后方、左方、右方分别有什么? 2. 太阳从哪升起来? 小组说一说 问题探究
带领学生到操场上去。
1. 老师明确:太阳升起的方向是东方。 我们面向东方,后面就是西方,是太阳落下去的方向。左方是北,右方是南。 2. 学生互相说一说“东、南、西、北”,并指一指。 3. 小组合作:看看“东、南、西、北”各有什么, 4. 回到班里后,汇报。 (1)、汇报,把记录纸贴到黑板上,(2)、其他细听,互相看,大家看到的有什么
37
小学数学
不同?
1.认真倾听,仔细记忆 2.边指边说
3.在附页的记录纸上把它们记下来,标明方向。 4.每组派一名代表说一说。 体验感悟
1.在教室里辨认东、南、西、北,并填空。 你面向 方。门在 方。 黑板面向着 方。
你的左方是 方,右方呢?后方呢 2。游戏。
三人一组,一人说要求,一人做,另一人裁决是否正确。例:甲说:请你面向东。乙就按要求面向东。丙看看乙做得是否正确。 3.介绍指南针。 (1)、出示指南针。
告诉学生指南针是辨认方向的能手,不管把它放在什么地方它总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有了它,人们就不会再迷失方向。
(2)你们知道这神奇的指南针是哪能个国家发明的吗?(中国,指南针是我们的祖先在2000多年前发明的) 1. 互相说一说 2. 小组活动
3.认真倾听,仔细观察 实践应用
1、回家后观察你家的门朝哪个方向? 2、课下搜集辨别方向的方法。 3、想一想,填一填。
小明面向北方站着,他的后面是 方向,左边是 方向,右边是 方向。 小华面向西站着,她的后面是 方,她的左边是 方,她的右边是 方。 自我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
第二课时 东南西北(二)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前准备
1. 怎样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 回忆,并说一说操场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地方都有什么? 小组说一说 互相纠正指导 问题探究
出示教材第58页“填一填”图。
1.这是一张简单的地图。地图上,上方表 示北,下方表示南,左方表示西,
38
小学数学
右方表示东。
2、看这张图,中间是操场,哪能一方是北呢?操场的北方有什么?哪能一方是南呢???
3、小组合作填出这张图。
4、用投影汇报,老师根据汇报报适时订正。 1. 观察地图
2.小组说一说互相指正 3.合作填一填 4.选代表汇报 体验感悟
1.说一说地图是按什么绘制的? 2.帮小豆豆找妈妈。(出示小豆豆找妈妈方向图) (1)豆豆在大象馆的什么方向? (2)妈妈在熊猫馆的什么方向? 妈妈在大象馆的什么方向? (3)大门在猴山的什么方向? (4)猴山在熊猫馆的什么方向? (5)你还知道哪些事情? 1.小组说一说,集体订正
2.仔细观察图画,小组讨论选代表汇报 实践应用
出示运动地图:
1.拍球场地在什么位置? 2.踢毽场地在什么位置?
3.小明从投篮场地到跳绳场地,该怎样走? 4、小光从踢球场地到跳高场地,怎样近一些? 观察图画,小组说一说选代表汇报
第三课时 东南西北(三)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景创设 1.口算。
25÷5= 8×1= 3×8=? 17+42= 16÷8= 9×5= 36÷4= 5×3= 32÷8= 46-15= 5×6= 40÷5= 35÷7= 20÷4= 59-17=
2.出示挂图,鼓励多种方式表达 1. 口算练习
39
小学数学
2.小组内找两个同学示范,然后两个人一组,说一说 问题探究
设计动物园景点。
(1)出示教材第2题图。
(2)翻到附页,剪下相关图片。 (3)鼓励同一位置的不同表述。 (1) 独立设计并粘贴。 (2) 小组内交流。 (3) 汇报 体验感悟
1. 出示教材第61页的第4题。
2.猜一猜谁多谁少,给你认为正确的画“√”。
(1)小红有19本书,小力有20本书, 小 红送给同学10本,小力送给同学11本,他们俩人谁剩的书多? A、小红剩的书多 B、小力剩的书多 C、俩人剩的同样多
(2)小明家48棵白菜,小方家有40棵白菜,都吃了一些,剩下的同样多,谁家吃的白菜多?
A、小明家吃的白菜多 B、小方家吃的白菜多 C、吃的同样多
3、把22块糖分给小朋友,每人如果分2块还差4块,请你猜一猜,一共有多少小朋友?
1.(1)看懂图意。 (2)说想法。 (3)汇报。
2.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课后反思:
方向的认识,既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经验和常识,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图形与位置的重要知识,这一节的目标是经历在室外和室内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能指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在学习和生活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方向的知识和经验,所以在教学中我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环境和身边的事物,通过观察、判断、交流的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高学生对方向的认识水平。
40
小学数学
第四课时 看望老人
教学内容:教材62页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巩固看图辨认方向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
1.经历用语言表达物体所在方向位置的大致过程,培养空间观念 2.体会于同伴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尊敬老人的传统美德和遵守交通规则等日常行为习惯 课前准备: 挂图 方法:
时间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景创设 1.口算。
12÷6= 2×7= 25÷5= 5×4= 8×3= 9×2= 32÷4= 3×7= 15÷3= 4÷4= 18÷3= 4×6= 27+15= 32-12= 44-40= 4+4+4+7= 2+2+2+2+4= 2.送信。
3.请标出方向。 1. 口算练习
2. 请把得数大于10的信放在东边的信箱内 3. 正中央 问题探究
出示教材第62页“看望老人”路线图。 创设情境:有3个小朋友学雷锋做好事,他们决定每周到敬老院看望一次老爷爷,老奶奶,给他们表演节目,打扫卫生等。出示这三个小朋友家及敬老院的路线图。 1.看图。
(1)小明家在什么位置? (2)小刚家在什么位置? (3)小红家在什么位置? (4)敬老院在什么位置?
2.三个小朋友分别从自己家出发。 小红向 走 米到敬老院;
小明向 走 米,再向 走 米到敬老院; 小刚向 走 米,再向 走 米到敬老院。 3、看图说一说。
41
小学数学
(1)谁家离敬老院最远?谁家离敬老院最近? (2)看望老人后他们怎样才能回到自己的家? (3)小刚到邮电局去该怎样走? 1.独立完成“填一填”,再交流。 2.汇报,交流。 3.小组讨论 体验感悟
1.在商场东面60米的地方有一游乐场,请你用 标出位置,出示第62页“练一练”第1题图。
(1)1段代表几米?
(2)商场的东面是什么位置?
2.出示三只小动物的寻宝路线(教材第63页第2题图)。 1.指一指商场东边是什么位置。 画出标记。
2. (1)说图意:宝藏在什么位置? (2)说出三只小动物的寻宝路线。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实践应用 小兔送信。
见教材第63页第3题。
课后反思:
经过反思我觉得在教学设计中存在的欠缺是没有把学习到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数学的生命在于应用,应该把学习的所得应用于实践中,既提高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也能在实践中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第六单元 时、分、秒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读写几时几分
42
小学数学
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1分=60秒 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单元课时安排:
本单元教学时间为5课时
第一课时 我们赢了
教学内容:教材64~65页 知识与技能:
在实际情境中,引导学生认识钟面以及时间单位时、分、秒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等手段,使学生经历认识时、分、秒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课前准备:钟表模型
方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景创设
1、实物投影打出“北京申奥成功”的画面。 2、引导学生观察钟面。 3、认识钟表的作用。
1、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 2、说一说关于钟面你知道什么? 问题探究、
1、小组学习:
观察钟面,思考:a、钟面由什么组成?b、钟面上有哪些数?c、大格和小格有什么关系?
2、拿出学具拔一拔,看一看时针、分针各是怎第走的?
3、挂图演示:时针从12走到1,分针从12走到12。1时=60分(板书) 4、完成第64页的“填一填”。 5、认读钟表。
(1)教师随意拔出几个时间, (2)指名认读,
(3)指导小结,并讲授电子表的显示方式。 (4)完成书本“试一试”。 (5)同桌互动: 汇报交流、反馈.
拔一拔:
小组讨论后,归纳小结:1时=60分(板书) 填一填:
43
小学数学
(1)学生认读。
(2)并说出认读方法。 (3)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4)独立完成 (5)一人拔钟表,另一人说时间或一人说时间,另一人在钟面上拔出相对的时间。 体验感悟
1、 认一认、说一说。
结合实际出示与学生密切联系的4个时间,让他们先认一认时间,进而说出在干什么事情。
适时渗透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教育 2、找一找。
以游戏活动形式进行
小组内交流:起床、睡觉等的时间。 完成练一练第2题。 实践应用
回家把你天中两个重要时刻或做某件事情的时间记录下来,画在纸上,展示给家长、老师、同学看。 比一比,谁完成得好 板书设计: 我们赢了
课后反思:
本课从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经验出发,课件、网络辅助教学,学生互相学习,在游戏中学习,整堂课充满了欢乐,学生知识的掌握也很牢固。
第二课时 一分钟能干什么
教学内容: 教材66~67页 知识与技能:
感受一分钟的长短。认识秒针和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体会1分钟长短的各种活动,学会数脉搏的方法以及建立1秒的时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养成遵守和仔细时间的良好习惯 课前准备: 钟表,秒表
44
小学数学
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景创设 谈话: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钟表,知道1时=60分。一分能干什么? 你的心跳1分大约多少下? 指名说说刚才活动有何收获?
同桌活动:两人合作,1人记时,另1人数次数,然后交换角色,全班汇报 问题探究 一.实践活动 1、 试一试。
(让学生亲身体验1分的长短) 2、估一估。
(体验1分或几分的长短,培养估计意识) 3、说一说。
(培养珍惜时间的习惯,意识到时间的重要性) 二、认识秒。
1、质疑:拍4下手的时间到底是多少? 2、探索分、秒的进率。 (1)观察演示:分钟走一格,秒钟走一圈。 (2)计算:2分=( )秒 70秒=( )分( )秒 1.(1)小组活动:师分发纸张,按要求每人自主选择一项活动体验1分的长短,做好记录、统计。 (2)汇报交流。 2.(1)做一件你喜欢的事情,估计用了1分后停止,看谁估计的时间最接近1分。
? (2)听音乐,估计用了多长时间。 (3)交流感受。 3.说一说
(1)1分钟能干什么?1分钟我国能炼钢15吨?? (2)第67页“你知道吗?”
(1)动手操作,拔一拔,讨论交流。 (2)汇报、小结:1分=60秒 体验感悟
完成第67页“练一练” 独立完成 实践应用
(1)你1分大约能跑多少米?
(2)留意身边的事情,看一分能干什么? 与同学共同收集,记录数据后交流。
45
小学数学
板书设计: 一分能干什么 1分=60秒
课后反思:
本课以“一分能干什么”这一问题为载体,通过各种体验1分的长短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时间的长短、体会时间的价值,并让学生知道1分=60秒。
第三课时 作息时间表
教学内容:教材68~69页 知识与技能:
学会自己制作作息时间表,建立一些比较长的时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
经历自制时间表的过程,培养时间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练习生活实际,培养学生遵守作息时间的好习惯 课前准备: 各种钟表图片
方法: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景创设
说一说你一天的时间都做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什么时间起床,上学,第一节课等等。 我们要进行有规律的生活,就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今天我们自己来制作作息时间表 学生汇报自己制作的时间表 问题探 究
我们来比一比,看谁制作的作息时间标好。出示空表格样子引导方法,明确40分钟一节课。
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在小组内展示,并悬着有用的信息解决问题,同时鼓励学生提出新问题。 独立完成作息时间表 小组交流、展示
借助书来选择有用的问题,并提出新问题 体验感悟
完成“练一练” 第1、 2题:
46
小学数学
请同学拿起学具,自己操作,从9:00到11:00经过了多少时间? 第3题:
指导学生连续拨动指针,中间以及最后都要纪录出时间,然后算出境立国的时间。 学生操作,明确方法 独立完成1、2题 小组交流
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实践应用
请估计一下,自上学路上用去的时间,填在表格中
布置:下午上学时,记住自己出发的时间,然后把自己在路上用的时间填到表格中
小组交流时,试着发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小组成员在表格中记下每人估计所用的时间。
姓名: 估用时间 实用时间
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掌握制作作息时间表的方法,能正确数出从某一时刻到另一时刻经过了多长时间。在这节课中已让学生体会到时刻与经过时间两者之间的区别。归纳出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可以用数格的方法数出某一时刻到另一时刻所经过的时间,也可以用后面的时间减去前面的时间,用减法求出经过了多长时间。
第四课时 月球旅行
教学内容:教材70~71页
知识与技能:巩固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全部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强数学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价值 课前准备:挂图
方法:动手操作,小组交流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 景创设
分别出示第一、二、三幅图画,引导学生根据图画的内容自己编故事给同组的其他同学听。
引导学生获取信息:看图说故事情节,重点明确书上问题
47
小学数学
看图画编故事,同桌交流 从图画中获取信息 问题探究体感 悟
请同学们选择有用的信息,解答书中提出的问题 还有多少分发射? 走哪个们省钱? 飞4圈需要几分? 一共需要几艘飞船?
我们在月球上的体重怎么会变轻?
想一想:一个体重32千克的小朋友,在月球上有多重? 小调查:航天英雄杨利伟叔叔题重是多少?到月球上呢? 鼓励根据信息提出新的问题 全班汇报交流解答 说一说各小组的活动 实践应用
我们长大了也可以到月球上去,现在大家各自设计一所月球学校,利用学具剪好的图片将来戴上老师一起去看一看
把自己的学校介绍给小组成员听,注意说清楚各处景物的位置 请最佳设计师到前边来讲给大家庭 独立完成“月球学校”的设计 小组内展示
全班交流 课后反思:
通过创设“地球发射站、月亮城堡、游乐园“这几个景点,使月球旅行更具有连贯性与真实性。学生很快地融入这次旅行中。在地球发射站发现人数问题;在月亮城堡解决门票问题;在游乐园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激起了学生探索问题的欲望。
第 七 单元 乘法口诀(二)
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编制6~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6~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2.理解每一句口诀含义,初步熟记6~9的乘法口诀,能利用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3.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编制口诀,初步体会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的知识
48
小学数学
单元课时安排:
本单元教学时间为7课时
第一课时 方格有多少
教学内容:教材72~73页
知识与技能:在学习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编制6的乘法口诀,在探索规律的基础上记清6的乘法口诀,并能正确应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和感悟,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体验数学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课前准备:
口算卡、正方形纸、数字卡片 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景创设
谈话:数学乐园要举行书法比赛了,小熊拿到纸以后想:这要写多少个字呢?小朋友先估计一下,一共多少个方格? 利用乘法口诀进行估计 问题探究
有什么方法可以很快而且准确知道一共有多少个方格? 用口诀能很快知道,看看用到的是哪句口诀?用1~1的乘法口诀能完成吗?要怎么办?
自己填写72也算式以及口诀,然后和小组同学交流 巡视指导 归纳板书 用乘法口诀
根据老师提问,感悟要用新的口诀 独立填写算式编制口诀 体验感悟
完成“想一想”
6*8=6*(1+7)=6*(9-1)
完成“练一练”第1题“算一算”。通过填表形式巩固6的乘法口诀 第2题对口令 第3题找朋友
说明规则,学生做游戏 完成“练一练”
让学生理解、掌握口诀之间的联系,并巩固口诀 小组讨论交流并汇报 独立填写,小组交流 师生共同完成
49
小学数学
先观察算式特点,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利用口诀算出得数 实践应用
完成第5题,算一算每个图中有多少个格子?
引导学生归纳出把后面两幅图转化成第一副就可以计算了 也就:6+5+7=6+6+6=6*3 2+4+6=4*3=6*2
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板书设计: 方格有多少 一六得六 二六十二 ??
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北师大课标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已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学习6的乘法口诀.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他们已经历了几次编写口诀的过程.因此,对乘法口诀的含义,怎样编写乘法口诀,有了初步了解.现在继续学习6的乘法口诀,如果不改变教学方法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所以在上6的乘法口诀时我采用引导的学习方式,由学生独立探索的学习,让学生编口诀、记口诀、用口诀,在书上填写,并进行相互交流来完成本堂课的教学内容.
第二课时 一个星期有几天
教学内容:教材74~75页
知识与技能:编制7的乘法口诀,在探索规律的基础上记清7的乘法口诀,并能正确应用
过程与方法:经历在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 课前准备:挂图、,表格(每人一分) 方法: 自主合作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景创设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