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导学案 下载本文

六年级数学(下)课堂导学案

年 级 设计时间 学习内容 六 学科 数学 课型 总课时 12 讲授课 授课 时间 比例的应用(一) 1.使学生理解解比例的意义。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建立解比例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 白板课件 集体备课 一、复习准备 (1)什么叫比例?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2)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 18∶20和7.2∶8 100∶0.2和10∶0.002 学生独立完成后,抽取个别学生的答案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 (3)填空。 3.6∶9=2.4∶6 ( )×( )=( )×( ) 二、导入新课 二度备课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导 学 过 程

三、探究新知 导 学 过 程 4:10=14:x 或14:4=x:10 提问:你能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比例,求出未知项x吗?自己先想一想,有没有办法做。再试着做做看。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第一步的根据是什么,并向学生说明解比例的书写格式。 教师:在一个比例式中,如果已知其中的任何三项,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四、巩固练习 教师:你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下面的比例改写成含有未知数的乘法等式来解吗?在黑板上出示: 3∶4=x∶21 4∶13=9∶x x∶8=12∶32 学生解答,抽取几个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并集体订正。 教师:解分数形式的比例时要注意什么? 五、全课总结 (1)什么叫解比例? (2)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的一般方法。 ①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改写成方程。 ②根据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求解。 板书设计 导学反思

比例的应用 4:10=14:x 14:4=x:10 4x=10×14 x=35

六年级数学(下)课堂导学案

年 级 设计时间 学习内容 六 学科 数学 课型 总课时 13 练习课 授课 时间 比例的应用(二) 1、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并能实际应用。 学习目标 2、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练习中渗透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通过练习,理解比例的意义及基本性质。 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地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 集体备课 一、基本练习 1、填空。 (1)27:( )=45÷30=( ):20=( )% (2)比的后项是1.5,比值是4,比的前项是( )。 2、判断。 二度备课 导 学 过 程 (1)表示两个比组成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1/2:1/3与1/4:1/6能组成比例。 二、巩固练习 1、小红在文具店里用15元买饿3本练习本;小丽用25元买了5本,谁买的本子便宜些? 反馈:(1)谁买的本子便宜些?简单地说说你的理由。(2)还有其他的解决方法吗?(3)这两个比可以用一个什么符号将它们连起来?为什么?

2、下午2点,学校8米高的旗杆影子长5米,旁边一棵高120厘米的香樟树影子长75厘米,请你说出旗杆和香樟树与各自影子的比。这两个比能用符号连起来吗?为什么? 想一想:能与5:8组成比例的朋友有几个?你认为这些朋友有什么共同特点? 判断两个比组成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导 学 过 程 3、以15:3=25:5和8:5=120:15为例,让学生分别算出它们的内项和、差、积、商与它们的外项和、差、积、商,看看能发现什么? 随便再找一个比例,看一看这些比例中有没有这个有趣的现象? 学生合作学习,汇报交流,得出结论。 三、解比例。 1/2:1/5=1/4:x 2/9=8:x 36/x=54/3 四、作业 完成第20页练一练第1~5题。 比例的应用 判断两个比组成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15:3=25:5 8:5=120:15 板书设计 导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