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繁体精校版 下载本文

■子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子貢問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顏淵問為邦。子曰。行夏之時。乘殷之輅。服周之冕。樂則韶舞。放鄭聲。遠佞人。鄭聲淫。佞人殆。 ■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子曰。已矣乎。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子曰。臧文仲其竊位者與。知柳下惠之賢而不與立也。 ■子曰。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子曰。羣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子曰。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子曰。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子曰。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羣而不黨。 ■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子曰。吾之於人也。誰毀誰譽。如有所譽者。其有所試矣。斯民也。

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子曰。吾猶及史之闕文也。有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 ■子曰。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子曰。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莊以涖之。則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莊以涖之。動之不以禮。未善也。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子曰。民之於仁也。甚於水火。水火。吾見蹈而死者矣。未見蹈仁而死者也。

■子曰。當仁。不讓於師。 ■子曰。君子貞而不諒。 ■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後其食。 ■子曰。有教無類。 ■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 ■子曰。辭達而已矣。

■師冕見。及階。子曰。階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

某在斯。某在斯。師冕出。子張問曰。與師言之道與。子曰。然。固相師之道也。

季氏篇第十六

■季氏將伐顓臾。冉有。季路見於孔子曰。季氏將有事於顓臾。孔子曰。求。無乃爾是過與。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且爾言過矣。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冉有曰。今夫顓臾。固而近於費。今不取。後世必為子孫憂。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貧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於邦內。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 ■孔子曰。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自諸侯出。蓋十世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執國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則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

■孔子曰。祿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於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孫微矣。

■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孔子曰。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樂驕樂。樂佚遊。樂宴樂。損矣。

■孔子曰。侍於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鬭。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中得。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孔子曰。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吾見其人矣。吾聞其語矣。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其道。吾聞其語矣。未見其人也。 ■齊景公有馬千駟。死之日。民無德而稱焉。伯夷。叔齊餓於首陽之下。民到於今稱之。其斯之謂與。

■陳亢問於伯魚曰。子亦有異聞乎。對曰。未也。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聞斯二者。陳亢退而喜曰。問一得三。聞詩。聞禮。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