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专版)2020中考化学复习方案主题一身边的化学物质第04课时溶液考题分层训练 下载本文

图4-24

分析图像,回答问题。

(1)在NaOH、NaCl、NH4NO3三种物质中,溶解时出现吸热现象的是 (写名称)。 (2)对NaOH而言,a点右侧曲线表示:在一定时间段内,溶液温度随时间推移而 (填“升高”或“降低”),其原因是

13.[2019·北京顺义一模]为了研究物质的溶解现象,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探究Ⅰ:将足量的碳酸钠、氯化钠和硝酸钾三种物质分别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过程的温度变化如图4-25所示。

图4-25

探究Ⅱ:

实验

现象

固体溶解,形成紫红色溶液 固体溶解,形成紫红色溶液 固体几乎不溶解

探究Ⅲ:探究过程如图4-26所示。

图4-26

(1)探究Ⅰ中,溶解过程放出热量的物质是 。

(2)对探究Ⅱ中实验现象进行分析,需要做的对比是 。分析得出的结论之一是

。通过该探究得出的

(3)探究Ⅲ中,所得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结论是 (答一点即可)。

(4)在上述探究的基础上,同学们想通过探究,比较食盐和氯化铵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小,探究方案应该是

14.[2019·贵阳]溶液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用途。

(1)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KNO3溶液常用作无土栽培的营养液,配制100 g该营养液需要的溶质是 ,其质量为 g,配制时常用玻璃棒搅拌,目的是 。

(2)某KNO3固体(混有少量NaCl),要用它配制上述营养液,需在配制前进行提纯(图4-27甲为溶解度曲线)。60 ℃时,KNO3的溶解度为 g,将该固体溶于水配制为接近饱和的溶液,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KNO3,其理由是

图4-27

(3)探究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如图乙所示。固体X是NH4NO3或NaOH,固体Y是KNO3或Ca(OH)2,烧杯中盛放20 ℃ Y的饱和溶液(有少量Y的固体剩余)。往试管中滴加适量水,烧杯中固体逐渐消失,写出X与Y可能的组合: 。

15.[2019·上海]研究物质的溶解对于生产、生活有着重要意义。 (1)下表是硝酸钾的部分溶解度数据。

温度/℃

20

40

60

80

溶解度/g 31.6 63.9 110 169

由表中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填“变大”或“变小”)。60 ℃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能将该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是 。 (2)探究20 ℃时配制硝酸钾溶液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与加入水的质量关系。 向硝酸钾中分批加水,充分搅拌,现象如图4-28所示:

图4-28

下列坐标图中,符合实验结果的描点可能是 (填序号)。

a b

c 图4-29

d

(3)取等质量甲和乙两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进行如图4-30所示实验,最终烧杯中析出固体的质量乙大于甲。

图4-30

40 ℃时,甲的溶解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的溶解度。根据本实验结果,能否判断40~80 ℃间甲、乙哪种物质的溶解度变化随温度影响更大? (填“能”或“不能”)。

16.[2019·北京通州一模]Na2CO3溶液具有碱性,可清洗油污,碱性越强,去油污的效果越好,小菁决定对影响Na2CO3溶液碱性的因素展开探究。 [进行实验]

实验一:用不同温度的水,配制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2%、6%和10%的Na2CO3溶液,依次测量溶液pH,记录数据如下表:

水的温度

实验编号 溶质质量分数

/℃

a1 a2 a3 b1 b2 b3 c1 c2 c3

2% 2% 2% 6% 6% 6% 10% 10% 10%

20 40 60 20 50 60 20 40 70

10.90 11.18 11.26 11.08 11.27 11.30 11.22 11.46 11.50 溶液pH

实验二:将10%的Na2CO3溶液从20 ℃持续升温到70 ℃,所测得的pH如下表:

温度/℃ 20

30

40

50

60

70

溶液pH 11.22 11.35 11.46 11.48 11.50 11.50

[解释与结论]

(1)碳酸钠的俗称是 。

(2)要证明Na2C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化与pH变化的关系,可选择最佳的一组实验是 (填实验编号),其结论是

(3)实验二的目的是 。 [反思与评价]

(4)小菁将Na2CO3粉末撒在有油污的餐具上,再加适量热水,进行擦洗,达到较好的洗涤效果,这是因为 。 (5)解释Na2CO3溶液显碱性的反应如下,请补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H2O

NaHCO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