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综合训 下载本文

B.物体由于量的不同而区分为不同的形状和体积 C.在一定温度下鸡蛋孵出小鸡

D.由遗传和变异的矛盾,引起旧物种到新物种的变化 7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量和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 B.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

C.质变优于量变 D.区分量变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事物变化是否显著 76.质变的基本形式是( )

A.阶段性部分质变 B.局部性部分质变 C.非爆发式飞跃 D.爆发式飞跃 77.割裂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会导致( )

A.庸俗进化论 B.激变论 C.右倾保守主义 D.“左”倾冒险主义 78.下列说法体现量变质变思想的是( )

A.“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B.“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 C.“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D.“万物皆化”

79.古语说“奢靡之始,危亡之渐”这句话是说,奢侈逐步发展会导致危亡。其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 B.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C.量变是量变的必要准备 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80.下列构成认识事物的基础和起点的是( )

A.事物的质 B.事物的量 C.矛盾的普遍性 D.矛盾的特殊性 81.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表现为( )

A.必然性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 B.凡是存在偶然性的地方背后一定隐藏着必然性 C.一切事物的发生都是必然的 D.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

82.“某一豆荚中结出几粒豆,某条狗尾巴有几寸长,不多不少,不长不短,这些都是必然的”,这种观点( )

A.把必然性绝对化 B.把偶然性当作了必然性 C.抹煞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界限 D.是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 83.“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是( )

A.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B.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

C.历史辩证法的观点 D.历史发展中偶然性和必然性相统一的观点 84.下列那些说法揭露了事物的本质( )

A.日出于东落于西 B.水往低处流

C.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D.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暴力工具

85.“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会直接合二为一,一切科学就都成为多余的了。”这个论断表明( )

A.现象和本质是有区别的 B.现象是由本质决定的

C.有的现象可以脱离本质而存在 D.透过现象可以达到事物的本质 86.“逻辑和历史的统一”体现了( )

A.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原则 B.历史是逻辑的基础 C.逻辑和历史的统一是有差别的统一 D.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从哪里开始 87.辩证的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 ( )

A.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B.否定就是取消和抛弃 C.否定是“扬弃” D.否定中包含着肯定

88.1999年,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WTO达成了“双赢”的协议,它将对两国经济产生深远影

17

响。这在辩证法上的启示是( ) A.矛盾的双方在相互斗争中获得发展

B.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件 C.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而使自身获得发展

D.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89.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

A.将人们的认识停留在某一局部或某一阶段

B.所执着的那个片面确实是客观事物具有的,使得这种片面认识似乎是合理的 C.一旦踏入广阔的研究领域,便暴露出它的狭隘性、受限性 D.不仅承认“非此即彼”,也承认“亦此亦彼” 90.形而上学否定观主张( )

A.事物的自我否定 B.外在力量对事物存在性的消灭 C.包含肯定的否定 D.主观、任意的否定 91.从抽象到具体辩证思维方法中的“具体”是指( )

A.感性具体 B.思维具体 C.客观事物某些方面的规定、概括 D.多种规定的统一 92.辩证思维方法“由抽象上升到具体”,是指( )

A.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过程 B.由抽象规定,经过逻辑中介,形成思维具体的过程 C.在思维中再现具体的过程 D.在思维中形成“许多规定的综合”和统一的过程

三、辨析题: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

1.唯心主义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2.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3.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4.“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5.“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6.世界统一于存在。

7.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8.“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

9.物质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10.唯物辩证法所讲的矛盾范畴和形式逻辑所讲的“矛盾”是一致的。

11.“任何个别(不论怎样)都是一般。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一部分,或一方面,或本质)。”

12.主要矛盾解决了,次要矛盾也就自然而然解决了。 13.质变优于量变。 14.“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

15.“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

16.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也是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过程。 17.历史决定逻辑,逻辑常常“修正”历史。

四、论述题:要求论述紧扣题意,合乎逻辑

1.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说明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

18

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2.试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必须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试述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以及这一原理对正确处理我国当前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关系的意义。

4.试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分析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 5.试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性。

6.试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说明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重要性。

7.试用辩证的否定观,论述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过程中对待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的正确态度。

五、材料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1.运用所学的有关哲学原理,分析下列材料:

材料1: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这是因为万物都是以湿的东西为原料,热本身就是从湿里产生、靠湿气维持,物的种子都有潮湿的本性,而水则是潮湿本性的来源。

材料2: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数是万物的本原,万物的本原是—。“从数目产生出点;从点产生出线;从线产生出平面;从平面产生出立体;从立体产生出感觉所及的一切物体,产生出四种元素:水、火、土、空气。这四种元素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互相转化,于是创造出有生命的、精神的、球形的世界。”

材料3:近代英国哲学家霍布斯认为,物质世界是一个大机器,是各种机械的集合,一个活生生的人也不过是一架完全按力学规律运动的机器而已,心脏不过是发条,神经不过是游丝,关节不过是些齿轮,甚至连欲望、忿怒、爱情、恐惧等情感活动,也是纯粹机械原因引起的。

材料4:19世纪德国人杜林认为,“包罗万象的存在是唯—的”,即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存在。

材料5: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请回答:

(1)材料1、材料2的不同哲学倾向和共同特点。 (2)材料3、材料5的共同哲学倾向和不同点。 (3)材料4、材料5的不同哲学倾向。

(4)材料5同材料1、材料3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2.结合所学知识或原理,分析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17和18世纪的一些唯物主义者,受当时自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把物质归结为原子或物体的某些特征。伽桑狄说:“物质是按一定次序结合的不可分不可灭的原子的总和”。爱尔维修说:“物质并不是—件东西,自然界中只有一些我们称之为形体的个体,物质这个名词只能了解为那些为一切形体所固有的特性的集合。”他认为,广延性、密度、不可入性等是一切形体所具有的特性。

――摘自《十八世纪法国哲学》 材料2:19世纪末20世纪初,X射线、放射性和电子的发现,否定了原子是物质的始

19

原、原子不可分、元素不可变等传统思想。一些自然科学家由于不懂辩证法,认为“原子非物质化了,物质消失了。”马赫主义者抓住这一点以论证唯心主义,宣称“物质消失了”,就是“物质本身不存在了”,只存在感性知觉,物质是“荒谬的虚构”和“假设”。

――转摘自《列宁选集》第2卷

材料3:列宁指出:“物质已在消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迄今我们认识物质所达到的那个界限正在消失,我们的知识正在深化;那些以前以为是绝对的、不变的、原本的物质特性(不可入性、惯性、质量等等)正在消失,现在它们显现出是相对的,仅为物质的某些状态所特有的。因为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它是客观实在,它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外。

――摘自《列宁选集》第2卷

请回答:

(1)材料1所表明的哲学观点及其局限性。

(2)材料2中所体现的自然科学发展同哲学的关系。

(3)结合材料3中列宁阐述的思想,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学说的关系。

3.结合所学知识或原理,分析下列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表象不是头脑的(生理的、心理的)机能。”“思维也不是头脑的产物,甚至也不是头脑的生理机能或一般状态。” ――阿芬那留斯,转引自《列宁全集》第18卷

材料2:“存在就是被感知”。 ――贝克莱 材料3:“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 ――列宁

材料4:“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还是不能凭空创造,描神画鬼,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鲁迅全集》第6卷

材料5:“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请回答:

(1)材料1、2属于什么观点?

(2)材料3、4、5涉及了什么问题,阐述了哪些哲学原理。

4.结合所学知识或原理,分析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在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上,历史上哲学家们有不同的回答。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 材料l: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人的各种感觉构成了事物。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

摘自贝克莱《人类知识原理》和《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德国哲学》

材料2:笛卡尔认为,物质和精神(他称之为“心灵”)是两种绝对不同的实体,物质的本性是广延,精神的本性是思维,广延不能思维,思维不具有广延。物质和精神互不相通,彼此独立,两者都是世界的本质。

摘自《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 材料3:斯宾诺莎认为,物质自然界是唯一的实体,其余的一切都是它的属性和具体样式。思维和广延不是两个独立的实体,而是唯一的物质实体的两种不同属性。一切物质都具有思维的属性,一切个体事物都有心灵,只是程度不同。

摘自《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