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小妙招 下载本文

小学班级管理有妙招

首先,我先来介绍几种有效的班级管理方式。 一、用爱管理(只有品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培养品德高尚的学生)

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能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一种隐性的教育资源,学生从中能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作为老师,如果在工作中能以身作则,公正处事,将会给学生带来表率式的激励。如:要求学生遵守纪律,班主任首先做到有良好的师德;要求学生保护环境,讲究卫生,老师必须从小事做起,不乱扔纸屑果皮,不把茶叶倒进水池里;要求学生在劳动中不怕脏,不怕累,老师更应该身体力行地投入到劳动中去;要求学生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老师就应该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绝不能只是发号施令,纸上谈兵。也就是说教师要用“人格塑造人格”。

西方有位著名的管理学家曾经说过,现代的管理三分靠技术,七分靠感情。情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老师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感情,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一个老师如果缺乏对学生的爱,那就丢掉了做好教育工作的根本。因此,我们应该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把理想播撒在学生的心田里,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使学生心灵受到触动,使双方产生理解和信任。 三、公平式管理

现代管理中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作为教师应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力求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努力做到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情感。在学习上优生和差生要公平对待,做到不忽视学生,不藐视学生,不限制学生,消除教师与学生的“猫和老鼠”、“警察和小偷”的传统关系,也消除那种蛮横、粗暴,以“权威”自居的强制色

彩。教师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有男女之别、贫富之别、亲疏之别。如:评选三好生、好儿童过程中,在竞选学校大队干部的过程中,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三、对比式管理

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应采取适当的对比方式对班级进行管理。对比就是通过学生与学生进行对比,小组与小组进行对比,班级与班级进行对比,发现对方在品德、学习、劳动、生活等方面的优点,树为自己学习的榜样,同时,也以对方的缺点为镜子,对照审视自己,将自己的有些错误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如:班级工作周评比栏,每当成绩公布以后,同学们都蜂拥而看。当看到成绩名列前茅时,那种自豪感不言而喻,正是这种自豪感推动了以后班级工作的前进;当看到成绩不如其他班时,立即找原因,定措施进行补救,也正是这种补救的过程,对班级的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当然学生与学生、小组与小组之间也更应该进行对比,使班风在良性的轨道上正常运行。 四、竞赛式管理

竞赛是人为制造的一种积极的氛围,也可以充分发挥每—位参赛者的创造力和竞争力;竞赛还是一种追求,它可以培养学生追求卓越的精神。因此要经常巧妙地创设这种积极的氛围。比如:低年级班级评比“比一比谁最棒”,

中高年级的“成长树”等等都是很好的竞赛式的管理方法。 五、奖惩式管理

班级管理一定要有始有终,不能半途而废。任何班级活动,不仅要有布置、落实、检查,而且要有总结。总结的目的是检查昨天,抓住今天,开启明天,通过总结肯定成绩,指出不足,表扬先进,勉励后进。奖励与惩罚相结合,是班级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手段,对积极良好的行为和学习成绩突出者给予肯定和奖励,否则,这些行为和成就

就不会持久。奖励的方法最好用不定期、不定性的方法进行。如:期末考试结束后,学校奖励成绩突出的学生,同时更要奖励进步最大的同学。一次运动会结束后,班级可以奖励最佳运动员,也可以奖励文明观众。我发现咱们学校低年级班主任运用了这种方式比如他们评选班级小标兵、好儿童、优秀生等。面对那些违反纪律,破坏制度的行为要适当的进行惩罚,这样既能使受罚者吸取教训,也能对他人有教育意义;但在奖惩过程中,一定要奖罚分明,达到积极的效果。 六、目标式管理

要奋斗,必须树立目标。目标是学生奋斗的方向,是激发学生努力向上的诱因。作为教师,要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目标可以分为长期的(如学期目标、学年目标等)、中期的(如前半学期目标、后半学期目标等)、短期的(如本周目标、本次运动会目标、本次竞赛目标等),这样,学生可以根据本班制定的奋斗目标激发兴趣,努力学习,积极参与,以取得优异的成绩。例如:一位老师在开学之初就提出“学习成功四宝:感激情、自信心、刻苦志、创新魂”的班训。利用读报时间,结合班队活动和学校开展的讲座,将班级目标渗透到每一个学生心田,为班级文化奠定思想基础。然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讲故事等形式讲述一些我所带过学生的成功例子,在优秀期刊杂志上摘录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文章与学生共勉。呼吁学生学习同龄人中的英雄,激发学生的斗志,增强学生自信;倡议学生写信回家,用亲情唤醒学生内心的鸿志;开展书法绘画比赛,诗歌朗诵比赛,手抄报比赛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展示个人魅力,认识自我能力,挖掘自身潜力,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七、制度式管理

规章制度为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提供参照的标准和依据。因此,班主任对班级的有效管理还有赖于建立健全一

系列合理有效的规章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到自己在学校的责任重大,从而起到激励监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