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福建卷 下载本文

16.考点辛亥革命

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历史成果,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同盟会在辛亥革命之前,不算其成功,三民主义也不算辛亥革命的成果,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答案D

17.考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注意题干五四运动时,不是指的五四运动,是一个大概念,这个场知识最光荣的运动是指新文化运动,打倒偶像要求民主,不要个人崇拜,启蒙要科学,不迷信,具有理想思考判断的精神。其他选项不符合材料。 答案D

18.考点新中国外交

解析日内瓦会议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并推动会议 取得成就,万隆会议周总理提出求同存异思想被与会各国接纳,推动万隆精神的形成。苏联解体之后才有一超多强的格局,排除B,.不结盟运动兴起于60年代,排除C,这两次会议都不是社会主义阵营的会议排除D。 答案A

19.考点文艺复兴

解析解题关键在于时间和地点,时间是15世纪地点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判断为文艺复兴。各种科目的复活其实对古希腊罗马人文精神传承。希腊罗马文化在公元前就已经繁盛,排除A,宗教改革兴起于16世纪的德国,排除C,启蒙思想星期于17-世纪,排除D. 答案B

20.考点法国大革命

解析结合材料高个截断,矮个拉长,要实现一样,每个人都平等的,所以答案选A. 答案A

21.考点英国经济

解析图标时间1841年到1870年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到第二工业革命之间的产品平均年出口值,年出口船舶吨位,两个数据都是不断的升高的。 内燃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垄断组织的出现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奴隶贸易在十九世纪结束。 答案B

22.考点斯大林模式

解析统计表格的题目,要看纵轴和横轴,从表中可以分析,苏联的粮食产量一直呈现下降趋势,原因斯大林推行农业政策,以牺牲农业来发展工业,农业得不到发展,赫鲁晓夫改革在56年以后排除D。 答案C

23.考点近代的世界科技成就

解析本题的解题关键在于看准时间1912年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第二航程从英国到美国,这是一个历史地理综合题目,电视是20实际20年代才出现的排除②。从英国到美国不需要经过地中海,排除③,所以答案B 答案B

24.考点日本经济的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图标的解读能力,政府解散财阀,政府和公共机关在资本结构中占有一定比例,A错误,当选,从外国法人所占比例可以看出B解读正确,从金融机关所占份额一直上升C也正确。个人持股从61。3降低到40.1,逐渐减少。 答案A

38.解析:本题的中心是社会发展问题,涉及教育、时局、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属于跨度

大,范围广的大题,要求学生读懂材料,分析表格能力要求比较高,但总体上没有超出教材范围,中规中矩的试题。 参考答案:(37分)

(1)主张:教育救国。意义: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是进步的爱国的。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此类救国主张无法实现。ks5u

(2)背景:三大战役胜利结束;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内涵:解放全中国;开展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建设。

(3)变化:总体上是增长的。50年代持续增长;50年代末60年代初下降;60年代中期恢复。

主要原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一五”计划完成等;“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自然灾害等;制定并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原因:经济基础薄弱;缺乏建设经验;任务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

(4)关系:在总结不同历史时期各种经验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成为改革开放取得巨大的成功的重要保障。

A:解析: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教材的理解,第一题依据材料该概括马丁路德的主张,第二问就要涉及对相关历史阶段的历史特征的理解;第二问对相关历史事件的理解,宗教改革从德国发起,波及整个欧洲,考查当时的宗教改革还有那些。 A[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主张:建立民族教会;司法实行政教分离。

原因:反映了德意志民族的迫切要求;印刷术的应用。

(2)理解:路德原本反对罗马教会兜售赎罪券,结果引发了西欧宗教和世俗社会的改革。 力量:国王、诸侯等;人民群众;卡尔文(加尔文)等教会人士 B[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解析:注意材料一出处《殖民地权利宣言》,《独立宣言》美洲政治属性是独立国家,差异的原因是认识的区别。第二问考美国的1787年宪法的相关内容。ks5u

⑴差异:前者是殖民地;后者是独立国家。原因:前者对宗主国英国存在幻想;后者幻想破灭,走上独立战争道路。

改变:改变邦联制为联邦制;确立三权分立体制。 C.[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解析:大陆和台湾关系,福建来考更有亲切感,这个题目考查对教材知识的把握,另外对历史事件的归纳,分析能力。

(1)背景:镇压地方分裂割据势力,统一已成历史趋势;殖民入侵,威胁清王朝的统治。意图:加强对台湾的管辖。

(2)作用:经济上,大量移民进入台湾,缓解了福建沿海人口和生活压力,促进了台湾经济开发;文化上,输送福建教育人才,促进台湾文化教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