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物理(人教版)第十五章第1节《两种电荷》练习卷
两种电荷
1.(2018·阜宁二模)将一根塑料绳一端扎紧,尽可能将其撕成更多细丝,用干燥的手从上向下捋几下,发现细丝张
开了,细丝张开的原因是 A.分子间相互排斥
B.分子间相互吸引
C.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D.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答案】D
2.(2018·绵阳)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已知甲带正电,甲与乙相互排斥,甲与丙相互吸引,则
A.乙带正电,丙一定带正电 C.乙带负电,丙一定带负电 【答案】B
3.(2018·自贡)如图所示,用带电棒接触原来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发现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下列判断正确
的是
B.乙带正电,丙可能不带电 D.乙带负电,丙可能带负电
A.带电棒一定带负电 B.带电棒一定带正电
C.两片金属箔一定带同种电荷 D.两片金属箔一定带异种电荷 【答案】C
4.(2018·安徽)如图所示,当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带电体带正电荷,则这些正电荷就通过金属杆全部转移到金属箔上 B.若带电体带负电荷,则这些负电荷就通过金属杆全部转移到金属箔上 C.若带电体带正电荷,则验电器就有一部分电子转移到带电体上 D.若带电体带负电荷,则验电器就有一部分正电荷转移到带电体上 【答案】C
5.(2018·邵阳一模)甲、乙、丙三个轻小物体两两靠近时均互相吸引,若甲与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一样,
乙与电子的带电性质一样,则它们所带的电荷情况为
1 / 7
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物理(人教版)第十五章第1节《两种电荷》练习卷
A.甲带正电,乙带负电,丙不带电 B.甲带负电,乙带正电,丙不带电 C.甲不带电,乙带负电,丙带正电 D.甲带正电,乙不带电,丙带负电 【答案】A
6.甲、乙两种干燥的绝缘体,将它们互相摩擦后分开,由于甲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强,摩擦后得到
电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乙带负电
B.甲带正电
C.甲、乙靠近会相互吸引 D.甲、乙靠近会相互排斥 【答案】C
7.(2017秋·邵阳期中)玻璃棒跟丝绸摩擦后,玻璃棒带上正电是由于
A.丝绸的一些电子转移到玻璃棒上 B.丝绸的一些质子转移到玻璃棒上 C.玻璃棒的一些质子转移到丝绸上 D.玻璃棒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丝绸上 【答案】D
8.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类,合理的是
A.铅笔芯、橡胶、铁是导体 C.铁、冰、玻璃是晶体 【答案】B
9.(2018·镇平二模)气球跟头发摩擦后,头发容易被气球“粘”起,下列现象中“粘”的原因与其相同的是 A.用硬纸片盖住装满水的玻璃杯,倒置后,纸片“粘”在杯口 B.两个铅柱底面削平、挤压后能“粘”在一起 C.冰箱贴可以“粘”在冰箱的侧面
D.在干燥的天气里,化纤布料的衣服容易“粘”在身上 【答案】D
10.(2018·连云港模拟)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是由于
A.电子从橡胶棒转移到了毛皮 B.电子从毛皮转移到了橡胶棒 C.质子从毛皮转移到了橡胶棒 D.质子从橡胶棒转移到了毛皮 【答案】B
2 / 7
B.塑料、干木棒、陶瓷是绝缘体
D.蜡、食盐、水银是非晶体
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物理(人教版)第十五章第1节《两种电荷》练习卷
11.(2017秋·长春校级月考)三个用细线悬挂的通草球,相互靠近时,发生的作用情况如图所示,试判断这三个小球的带电情况
A.甲、乙、丙一定都带电 B.甲、乙一定带电,丙一定不带电 C.甲、乙一定都带电,丙可能不带电 D.甲可能不带电,乙、丙一定都带电 【答案】C
12.(2018·北京大兴一模)通常情况下,下列物体中属于导体的是 A.食用油 【答案】B
13.(2018·北京丰台一模)通常情况下,下列物品中属于绝缘体的是 A.木质铅笔里的石墨芯
B.导线中的铜丝
B.铁锅 C.瓷碗 D.木铲
C.钢丝钳把手上的塑料套 D.蓄电池内的硫酸溶液 【答案】C
14.(2017·呼和浩特)关于导体和绝缘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绝缘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但能够带电
B.金属能够导电的原因是因为金属里面的电子都能自由移动 C.能够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能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D.绝缘体不能导电的原因是因为绝缘体内没有电子 【答案】A
15.(2017·福建)如图所示的“吸引现象”由静电引起的是
A.磁铁吸引硬币 B. 压紧的铅块互相吸引
C.摩擦后的气球吸引头发 D.吸盘吸在墙壁上
【答案】C
16.(2018·临沂模拟)化纤衣服很容易沾上灰尘,这是因为它
3 / 7
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物理(人教版)第十五章第1节《两种电荷》练习卷
A.容易积累静电荷 C.具有大量微孔 【答案】A
17.在探究带电物体的性质实验中,同学们用不同的方式使物体带上电后去靠近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以及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发现带电物体与它们之间不是吸引就是排斥,探究此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得出 A.利用摩擦等方式能让物体带电 B.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C.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D.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答案】C
18.(2018·长宁区二模)下列粒子中不带电的是 A.电子 B.质子 C.中子 D.原子核 【答案】C
19.(2018·槐荫区模拟)如图所示是电扇中的一个自我保护装置:当电扇不慎被碰发生倾斜或倾倒时,小球就会滚
向一侧使电路断开,起到保护作用。装置中的小球应该选用____________材料制作(选填“导体”“半导体”或“绝缘体”)。当电扇不慎被碰发生倾斜或倾倒时,以小球为参照物,固定杆是____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B.具有一定的粘性
D.质地柔软
【答案】导体 运动
20.(2017秋·抚宁县期中)石墨、玻璃、空气、盐的水溶液等几种物质中,属于绝缘体的有________;属于导体的
有________________,它们能导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玻璃、空气 石墨、盐的水溶液 有大量的自由电荷
21.(2018·利辛一模)高速飞行的飞机与空气发生摩擦容易带上了电荷,着陆时若电荷不能及时转移,容易危
及地勤人员的生命,所以飞机的轮胎常用________(选填“导体”或“绝缘体”)材料做成,避免造成危害。 【答案】导体
22.(2018·郑州模拟)老师在课堂上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把去掉钨丝的灯泡内芯(玻璃)接入电路中,串联的小
灯泡不会发光,用酒精灯加热内芯一段时间后,小灯泡会逐渐发光。在正常情况下,玻璃属于________(选填“绝缘体”或“导体”);实验中玻璃能导电,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