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人能够创造物质 B. 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 C. 规律具有客观性 D. 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
26. 中国国家天文台研究团队,依托郭守敬望远镜发现了一个迄今质量最大的恒星级黑洞。该黑洞质量约为太阳的70倍,远超理论预言的质量上限,有望推动恒星演化和黑洞形成理论的革新。这表明 ( )
A. 认识具有无限性、上升性 B. 事物都是不断发展的 C.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D.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创新
27. 近日,水利部公布第一批“历史治水名人”,苏轼也在其中。不少网友们就不淡定了,“苏轼不就会写诗为文吗,怎么还会治水?”其实,苏轼既是治水实干家,又是水利理论家。由此可见( )
①客观事物是复杂的 ② 客观事物是变化的 ③ 认识受实践水平的限制 ④ 认识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8. 右图漫画主要启示我们( ) A.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B. 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C. 要做好准备,克服前进中的困难 D. 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29. 推广ETC(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是为了便民提效,给高速公路“疏堵”。但有些地方在推广上用力过猛,用“不办ETC就让他堵”的“硬办法”,给道路交通和司机的心里都添上了“堵”。由此可见( )
A. 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 B. 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其特殊性 C. 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 D.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0. 送别是古代诗歌中最多的内容题材之一,但殷殷深情调不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充满了慷慨旷达的气概,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则表达了对友人深深的依恋和牵挂,由此可见( )
A. 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B.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可以相互转化 C. 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特殊性 D.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31. 近日,某市加装电梯新政出炉,降低启动门槛,取消“一票否决”(一户反对即不可
立项)的条款,规定“本楼幢业主”同意率只要达到2/3以上就可立项。此新政的出炉( )
A. 首先考虑到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 B. 兼顾了不同阶层群众的利益诉求 C. 能消除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矛盾 D. 表明了价值判断具有主体差异性
32. 为了适应我国资本市场的创新和变化,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新修订的证券法,全面推进注册制,大幅提高违法成本……这主要表明( )
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C.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D. 上层建筑促进经济基础的完善
33. 战争年代,冲锋陷阵战功赫赫;和平岁月,深藏功名默默奉献。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英雄张富清坚守初心、不改本色,用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这启示我们,实现人生价值需要( )
①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② 善于利用社会客观条件 ③ 放弃追求个人利益 ④ 坚持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4分)
二、 简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请运用所学知识对所提问题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和说明。
34. 材料 中医,是中华民族最为耀眼的瑰宝,贯穿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近百年来,西风东渐,西医成为主流医学,中医呈边缘化趋势。事实上,中西医在治疗理念和方法有所不同,中医注重“调‘病的人’”,通过提升自身免疫力来战胜疾病;西医注重“治‘人的病’”,凭借药物或手术等各种方法治疗疾病。
乘新时代春风,中医药振兴发展进入前所未有的高光时刻,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但在不少地方,中药不能以药品的身份进口,只能以保健品食品的名义销售。走向世界,中医药面临的不只是文化的差异,还有难以逾越的标准壁垒。我们要致力于推动中医药国际化进程,擦亮这张亮丽的中华文化名片,让“中国处方”造福人类!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谈谈对中西医治疗理念和方法的认识。(6分)
(2)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说明如何让“中国处方”造福人类。(6分)
35.材料一 在下图中,假定当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在4%以内时,经济社会被认为是安全的或者可容忍的,这时可以得到一个临界点(A点),由此形成一个四边形区域(如图中阴影部分),即安全区域。如果实际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组合落在安全区域内,则决策者无需采取任何措施进行调节。
菲利普斯曲线与政策分析
材料二 当前,国内外风险挑战增多,稳就业压力加大。民营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生力军,是就业的主要承载主体,应更好地承担促进就业的社会责任。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假如经济运行在图中菲利普斯曲线的B点和C点,应分别采取哪种类型的财政政策加以调节?请说明理由。(6分)
(2)民营企业应如何更好地承担促进就业的社会责任?(6分)
36. 【选做题】本题包括两小题,请选定其中一小题作答。若多做,则按A小题评分。 A 【经济学常识】
李嘉图认为:“在商业完全自由的制度下,各国都必然把它们的资本和劳动用在最有利于本国的用途上……由于增加生产总额,它使人们都得到好处,并以利害关系和相互交往的共同纽带把文明世界各民族结合成一个统一的社会。”
现今,劳动力成本高、环境保护严,连可可都不生长的内陆国瑞士却能生产畅销世界的巧克力;约60%国土被沙漠覆盖的以色列,竟能成为高效节水农业及其相关产业的生产国,其农产品不仅能养活本国国民,还能大量出口,被誉为“欧洲果篮”。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按照李嘉图的学说,各国应如何把资本和劳动用在最有利于本国的用途上?(6分)
(2)联系国际贸易的实践,评价李嘉图的国际贸易理论。(6分)
B 【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 2015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近200个缔约方达成《巴黎协定》,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了安排。2017年6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协定》,遭到美国民主党的强烈抨击。加州、纽约州、华盛顿州等24州结成“美国气候联盟”,共同对抗特朗普的决定。
《巴黎协定》生效后,各国“国家自主贡献减排”力度不足,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支持不足,部分发展中国家的气候态度后退……2019年12月,联合国第25届气候变化大会,
各方未能在碳排放交易机制等关键问题上达成具体协议,全球气候治理陷入“瓶颈期”。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美国国内对待《巴黎协定》为何会有不同态度?(6分)
(2)中国应如何与各方共同努力推动全球气候治理走出“瓶颈期”?(6分)
三、 探究题:本题18分。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
37. 材料 夜间经济,是指从当日下午6点到次日早上6点发生的经济文化活动,包括晚间购物、餐饮、旅游、娱乐、学习、影视、休闲等等。搭建夜间消费的平台,丰富城市的内涵和魅力,为“以城留人”创造基础条件。
我国有广阔的夜间经济新蓝海亟待开发。有人说,发展夜间经济应研究市场,发现需求;还有人说,发展夜间经济应预见未来,创造需求。开发夜间经济,不仅是一道经济命题,也是一道治理考题:夜市街区的规划能否更优化?夜间消费的“菜单”能否更丰富?公共交通能否更便捷?公共安全能否得到更好的保障?……升级城市治理方能点亮夜间经济。
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 请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开发夜间经济新蓝海的意义。(6分)
(2)发展夜间经济,应发现需求还是创造需求?请你运用一个最恰当的哲学原理解答这一命题。(6分)
(3)请你就“升级城市治理,点亮夜间经济”给政府写一份建议。(6分) 要求:① 综合运用《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知识。 ②紧扣主题,理由充分,观点明确,合乎逻辑。
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在2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