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七版习题册答案整理(高鸿业) 下载本文

假定宏观经济为三部门经济,消费函数为C=a+βy,投资函数为I=e-dr,政府购买为G;假定货币需求函数为L=kY-hr,名义货币供给量为M,价格水平为P。其中β、d、k和h分别表示边际消费倾向、投资对利率的敏感性、货币交易需求对收入的敏感性、货币投机需求对利率的敏感性。

a+e+G1?? (1)根据产品市场均衡条件Y=C+I+G,得到IS方程:r=?y

ddMkM根据货币市场均衡条件L= ,得到LM方程:r=y?

PhhP

由S方程与LM方程可得AD函数:y=a+e+GhdMdgP?1 +dkd?h(1??)kd?(1-?)h则

dy?MddPkd?h(1-?)2???P 总需求曲线的斜率为dPkd?h(1-?)P2dyMd(2)若β越大,

dP越小,即AD线越平坦。因为,当P下降使Y增加时,β越大则C上升越dy多,所以AD线越平坦。

若d越大,

dP越小,即AD线越平坦。因为,当P下降使实际货币供给量m增加进而使rdy下降时,d越大则r增加得越多,所以AD线越平坦。

若k越大,

dP越大,即AD线越陡峭。因为,当P下降使m增加时,k越大则LM曲线向右dy平移得越少,AD增加得也越少,所以AD线越陡峭。

若h越大,

dP越大,即AD线越陡峭。因为,当P下降使m增加时,h越大,P下降得越少,dy所以增加得也越少,所以AD线越陡峭。

反之则反之。

11. 根据收入—支出模型推导总需求曲线。

(9)总支出曲线表示在每一收入水平上的总支出量E=c+i+g+nx,其中。和x都是

y的增函数,图17-17(a)中45°线表示产品市场均衡(总支出等于总收入),E(y)线表示价格水平为P1时的总支出曲线,它与45线的交点决定的收入水平为y1,相应的总支出量为E1,E2(y2)线表示价格水平下降为P2时的总支出曲线,它与45的交点决定的收入水平为y2,相应的总支出量为E2

总需求曲线表示与不同的价格水平所对应的总需求量,如图。将不同价格和相应的均衡收入的组合点连接起来,就得到总需求曲线AD,价格水平越高,总需求量或者说均衡总支出量越小;反之亦然。价格水平与总需求量之间存在反向变化的关系

总支出与总需求都是表示经济中总的意愿购买P量,但前者强调以收入为自变量,后者强调以价格水平为自变量。总支出与收入正相关,总需求与价格水平负相关。

25 页 共 77 页 E 第A E2(y)E2

12. 导致短期总供给曲线 (常规)移动的因素有哪些?

第一,可得到的劳动量增加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而可得到的劳动量减少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这意味着,劳动变动会引起短期总供给曲线发生移动。

第二,物质资本或人力资本(指人们通过教育、培训和经验获得的知识与技能)增加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而物质资本或人力资本减少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这意味着,资本变动会引起短期总供给曲线发生移动

第三,自然资源可获得性的增加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而自然资源可获得性的减少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这意味着,自然资源变动会引起短期总供给曲线发生移动。

第四,技术知识进步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可得到的技术减少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第五,预期价格水平上升一般会减少物品与劳务的供给量,并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其原因在于,当工人和企业预期价格水平要上升时,他们就倾向于达成一个高水平名义工资的合同,而高工资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进而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减少了企业供给的物品与劳务量。反之,当预期价格水平下降时,则增加了物品与劳务的供给量,并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对前四个因素,可以从生产函数的角度来理解, 预期价格水平对总供给的影响可以通过总供给曲线方程y=yf+?(P-EP) 来理解。

第六,若投入品价格(如石油)上升,导致经济的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方移动;若投入品价格下降,导致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

第七,若名义工资增加,导致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方移动;若名义工资下降,导致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

表15-2导致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对总供给曲线的影响。 序因素及其变化 总供给曲线的变号 化 1 可得到的劳动供给量增加(劳动市场相对向右方移动 宽松) 2 资本增加 向右方移动 3 自然资源可获得性增加 向右方移动 4 技术进步 向右方移动 5 预期价格水平下降 向右方移动 6 投入品价格下降 向右方移动 7 名义工资下降 向右方移动

13. 简要说明在总供给曲线中价格影响经济总产出的机制。

总供给曲线表示社会供给方面的产量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这一关系来自总量生产函数和劳动市场。所以总量生产函数主要包含两个自变量,即就业量(N)和资本存量(K)。又由于资本存量在短期中被假设为是一个不变的常量,所以短期总量生产函数只存在一个自变量(N)。

第 26 页 共 77 页

就业量·(N)的大小取决于货币工资(W)和价格水平(P)。把总量生产函数和劳动市场结合在一起,可以得到表示社会总供给方面的产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总供给曲线。

总供给曲线的斜率取决于货币工资(W)和价格水平(P)之间的调整速度,古典学派认为二者的调整速度很快,甚至可以立即调整。在能够立即调整的假设下总供给曲线成为一条垂直线,构成总供给曲线的古典学派极端,被称为古典总供给曲线。由于古典学派倾向于研究长期状态,所以垂直的总供给曲线也被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的极端状态。

凯恩斯认为货币工资(W)和价格水平(P)之间的调整速度很慢,甚至根本不能进行调整。在根本不能调整的假设下,总供给曲线成为一条水平线,构成总供给曲线的凯恩斯极端。由于凯恩斯主要研究短期的情况,所以水平的总供给曲线也被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极端状态。

在一般情况下,总供给曲线位于古典和凯恩斯这两个极端之间。常规的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延伸。价格水平上升,总供给增加。

214. 假定经济的总需求函数为P=80-y,总供给函数为y,= yf=60。求:

3 (1)经济均衡时的价格水平。 (2)如果总需求函数变为P=100-

2y,价格水平可变,那么经济的价格水平和变动幅度将为多少? 322解答: (1) , P=80-y= P=80-?60=40

3322(2) P=100-y= P=100-?60=60

3360?40?P= =50%

40

14假设一经济的货币数量减少了,用AD—AS 模型说明: (1) 短期中价格水平与 总产出水平的变动情况;(2)长期中价格水平与总产出水平的变动情况。

(1)原始冲击:货币数量减少,利率上升,投资减少,股票市场市值缩水,人们收入减少,消费也会下降。在上述情况下,许多人对未来失去信心并改变了他们的计划,家庭削减了支出并推迟了大件商品的购买,企业则放弃或推迟了新设备的购买。显然,这一事件影响AD曲线。

(2) 短期中价格水平与 总产出水平的变动情况;第二步,进一步地,由于家庭和企业现在在任何一个既定的价格水平下想要购买的产品与劳务减少了,这一事件会使AD曲线向左移动,如图所示

第 27 页 共 77 页

总需求下降的短期和长期影响

从图15-16中可以看到,经济最初的状态位于图中的A点,上述第一步和第二步表明,经济在经历上述事件后,新的短期均衡状态位于图中的B点。即通过比较新的均衡和最初的均衡,便可以说明总需求减少的影响。在短期,经济沿着最初的短期总供给曲线SRAS1,从A点变动到B点。此时,产量从原来的y下降到y2价格水平从P1下降到P2。产出水平下降表明经济处于哀退中。

(3)长期中价格水平与总产出水平的变动情况。 现在考察经济从短期均衡向长期均衡的转变。从图中可知,由于B点的价格水平低于A点的价格水平,于是工人和企业开始对低于预期的价格水平作出调整,工人愿意接受更低的工资,因为每一单位货币的工资能够购买更多的产品和劳务,另外,衰退造成的失业率上升也使得工人惠意接受更低的工资。企业也愿意接受更低的价格,需求的减少促使企业这样选择。随着时间的推移,预期价格水平下降了,从而促使短期总供给曲线从图中的SRAS1向右移动到 SRAS2.这种移动使经济回到长期均衡点D处。在新的长期均衡点D,产最回到了其自然水平。

总之,根据上面关于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分析,可以得出两个结论:第一,在短期,总需求的下降会造成衰退。(表现在图中,经济从A点变动到B点,)第二,在长期,总需求的下降只造成价格水平的下降,但不影响产量。(表现在图中,经济从A点最终变动到D点。)在结束这部分的论述时,还想说明几点。第一,图中的短期总供给曲线从SRAS1到SRAS2的移动不会马上发生,也就是说,经济从B点变动到D点可能需要一段时间。第二,在宏观经济中,把图中描述的B点向D点的调整过程称为宏观经济的自动调整机制,因为它的发生一般不需要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第十六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1.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相比,哪一种失业问题更严重?(东南大学考研)

解答:一般来说,结构性失业比摩擦性失业问题更严重。因为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劳动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或者经济变动过程中的工作转换而产生的失业。摩擦性失业的失业者都可以胜任可能获得的工作,所以增强失业服务机构的作用、增加就业信息、协助劳动者迁移等都有助于减少摩擦性失业。而结构性失业是由经济结构变化、产业兴衰转移造成的失业,是劳动市场失衡造成的失业,一些部门需要劳动力,存在职位空缺,但失业者缺乏到这些部门和岗位就业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训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所以结构性失业的问题更严重一些。

2.能否说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工作才是充分就业?

解答:不能这么说。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100%的就业,即使经济能够提供足够的职位空缺,失业率也

第 28 页 共 7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