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测井曲线的自动分层问题 - 图文 下载本文

长33 长41 长42 长61 长62 长63 长71 长72 长73 长81 长82 长91 长92

井层 长31 长32 长33 长41 长42 长61 长62 长63 长71 长72 长73 长81 长82 长91 长92 326 369 414 458 497.5 545.1 582 612 644.3 682 717 765 811 324.5 364.5 410 492 547.6 585.6 607.6 650.1 683 720.8 773 801 297.4 340.5 377.9 422 455 502 540.5 578 621 663 700 740 788.9 302.1 341.3 374.3 425.1 453.3 499.1 544.5 576.1 616.7 660.2 695.4 742.7 783 355.7 398 438 483 518 560.3 599.7 643.5 680 720 760 803 846 357.3 391.4 442.2 479.4 519.3 558.5 595.6 645.6 683.1 724.9 758.2 801 848.1 5号井 6号井 7号井 人工分层 自动分层 人工分层 自动分层 人工分层 自动分层 450.4 444.4 334 332.7 492 488.6 368 370.9 535.4 529.4 261.7 259.5 410 412.1 579.8 580 310 317.7 454 440.2 618 617 350 348.5 495 496.8 661.7 656.8 396 400.6 528 530 698 698.2 433.6 435.1 576 578.2 741 742.7 478 476.8 615 618.8 780 784.7 514.5 514.3 652 652.1 821.9 821.9 558 554.1 690 695.5 860.4 860.5 602 605.8 733 730.4 900.4 907.1 641.2 642.3 770 765.1 934 933.9 682.1 680 810 799.4 972 971.2 717.6 717.7 860.6 860.3 1010.7 1005 763 771.5 901 898.4

5.6 模型二2~7号井自动分层结果的分析

分析数据点的拟合情况,发现用模型二进行的自动分层的分层点大多数和人工分层的分层点很接近。

为了更直观地展示2~7号井的结果、便于分析,我们用CarbonsoftIntellexplore测井绘图软件将这几个井的自动分层结果(模型二)和人工分层结果作图。下图的每张图的第一列为深度,第二列为人工分层结果,第三栏为自动分层结果,第四到七列为本模型中用到的DEN、GR、AC、SP测井曲线的原始数据。

16

图9 2-7号井自动分层结果与人工分层对比图

17

2号井“长61”这层出现断层,经过我们多次调试仍未出现。这个问题出现的原因可能与测井曲线的选取已经权值选择有关,与参数的设定也有关。

不同测井的相同井层具有相似的分界规律,因此6号井前两层出现缺层,与实际相符合。

设置检验参数?i、?i,分别代表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计算方法如下:

1、计算每一个井每一层的自动分层与人工分层层界点之间的绝对值。第i个井第j层的计算公式为:

?hij=M自ij-M人ij

2、将各井的每一层计算的该值取均值,得到绝对误差?i:

1L?i=??hij

Lj?13、利用人工分层数据计算各井的层间距均值k,并用?除以该数值,即为相对误差

?i:

?i=

?ik

其中?i、?i的值越小,说明自动分层层界点越准确。

用上述方法得到各井的误差如下表所示: 井号 2 3 4 5 6 7 绝对误差 4.35 3.466667 3.226667 2.766667 5.723077 7.973333 相对误差 10.2076% 8.4274% 7.9251% 6.913% 13.6998% 19.6872% 可见多数井误差控制在10%左右,只有7号井偏大。因此模型二合理,可以用于8-13号井的自动分层。

5.7 8~13号井自动分层结果及分析

用模型二对8-13号井进行自动分层,得到结果整理如下表: 8 9 10 11 12 13 长31 155.5 219 212.5 246.1 220.98 长32 181.4 249 263.5 292.6 254 长33 204.6 281.8 130.3 294 334 266.6 长41 279 318 186.9 378.6 306.5 长42 348 366.1 234.5 417.7 346.3 长61 390.4 414.4 272.1 418.8 441.6 380 长62 467 45 316.8 443 480.2 434.6 长63 517 450.2 333.8 456.7 513.1 478.8 18

长71 长72 长73 长81 长82 长91 长92

538 608.6 635.4 684 734.2 790.5 841.8 510 560.2 618.4 671.7 729.3 751.9 795.6 367.7 397.3 450.6 505.9 546.2 588.7 638.2 495.1 538.2 576 621.7 671 691.5 734 536.7 595.8 636.2 705.8 742.4 809 511 567.9 618.8 650 709.7 756.67 783 在将模型二运用于8-13号井时,我们得到了一系列的分层结果,但是在分析分层数据时我们还是发现了极少一部分数据点存在异常现象,少数层面出现集中或缺层现象,于是我们进行了一些微小的人工干预,然后利用绘制出的图线来进行分析对比,并最终确定井界。在此模型中,这一问题的解决还需要对模型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