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年级数学第二课堂活动教案10篇 下载本文

二天售出的重量比剩下的一半少12吨,结果还剩下19吨。这个仓库原有大米多少吨? 方法点拨:

如果第二天刚好售出剩下的一半,就应是19+12=31吨,第一天售出以后剩下的吨数是31×2=62吨;

如果第一天刚好售出这批大米的一半,就应是62+12=74吨,则这批大米的总重量是74×2=148吨。 二、巩固练习

1、小明、小红、小强各有玻璃球若干个,如果小明给小红10个,小红给小强6个后,三个人的个数同样多。小红原来比小强多多少个? 2、小刚的奶奶今年年龄减去7后,缩小9倍,再加上2后,扩大10倍,恰好是100岁,小刚的奶奶今年多少岁 三、思维拓展

1、有一堆棋子,把它四等分后剩下一枚,取走三份又一枚;剩下的再四等分又剩一枚,再取走三份又一枚;剩下的再四等分又剩一枚。问:原来至少有多少枚棋子?

2、有甲、乙、丙三个油桶,各盛油若干千克。先将甲桶油倒入乙、丙两桶,使它们各增加原有油的一倍;再将乙桶油倒入丙、甲两桶,使它们的油各增加千克。16各桶油都是这时,乙两桶。最后按同样的规律将丙桶油倒入甲、一倍;

问:各桶原有油多少千克?

等量代换

活动目的:

1、通过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等量代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应用价值,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活动重点: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准备。 活动难点:

能够灵活运用等量代换的思考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活动过程:

一、拼图导入 感知等量代换 1、运用学具,开展拼图游戏

让学生利用课前老师准备的三角形和正方形卡片进行拼长方形。 2、请学生展示拼摆的作品。

请学生说说分别是用几个什么图形拼成的?并展示学生的拼图作品。

(①、2个正方形拼;②、1个正方形和2个三角形拼;③、4个三角形拼)

3、观察、交流并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1)、学生通过观察三种拼法并思考如果把1个正方形拿掉,换上三角形,需要换几个呢?拿掉2个正方形,又需要几个呢? )、学生小组内活动,动手操作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想;2(

(3)、学生汇报自己的换法,把一个正方形拿掉换上2个三角形,用4个三角形换2个正方形。 4、揭示课题

同学们,像我们刚才所玩的拼图游戏是用2个三角形来替换1个正方形,这种替换过程在我们的数学当中叫做等量代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等量代换。(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体验等量代换

1、介绍天平及天平的作用,当天平平衡时,左右两边的物体同样重。

2、1个西瓜的重量=4千克,4个苹果的重量=1千克一个砝码1千克,一个西瓜和几个苹果同样重? 分析与思考:

①、要解决“几个苹果与一个西瓜同样重?”这个问题,我们要知道这两个已知条件,同学们看,西瓜与苹果有没有直接的联系? ②、让学生说出西瓜与砝码有关系,苹果与砝码有关系,明白砝码

是它们的中间量,并产生要把砝码换成苹果的思想。

③、请学生以4人为一小组,利用信封里面的学具在纸上画的天平动手摆一摆,摆完之后在小组内互相说说自己的想法。(生进行操作活动) 3、方法交流

①、全班学生一起分享想法。

提问:谁愿意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每个砝码可以换4个苹果,4个砝码就一共可以换成16个苹果,也就是4个4,所以一个西瓜与16个苹果同样重)

②、说完之后让学生到黑板上摆一摆。(生上台展示)

提问:你能说说你是用谁去代换谁?(16个苹果去换4个砝码) 再提问:为什么它可以代换?

(因为它相等,每个砝码可以换4个苹果,四个砝码就可以换16个苹果,也就是4个4,所以16个苹果与1个西瓜同样重。(板书:4×4=16(个))

③、小结:同学们,像刚才我们用把4个砝码换成16个苹果的过程,就是等量代换的过程。 三、巩固练习。

1个汉堡可以换2个鸡腿,1个鸡腿可以换3个冰淇凌。那么2个汉堡可以换( )个冰淇凌。 四、应用拓展